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二次衬砌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二次衬砌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武汉市花山大道新建工程光谷五路至武九铁路段施工总承包项目经理部隧道二次衬砌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中国核工业中原建设有限公司批准:审核:校核:编制:姚冰二〇一〇年十月目录1.编制依据 (4)2.编制原则 (4)3.工程概况 (4)3.1工程简介 (4)3.2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5)4.材料与试验 (5)4.1材料检测 (5)4.2施工现场砼检测 (5)5.施工计划 (6)6.机械设备与人员配备 (6)6.1劳动力安排 (6)6.2机械设备配置 (7)7.施工工艺 (8)7.1衬砌施工工艺 (8)7.2衬砌施工方法 (9)7.3拱顶衬砌混凝土施工 (9)7.4衬砌背后压浆 (10)8.质量检验 (10)8.1主控项目 (10)8.2一般项目 (13)9.质量保证措施 (13)10.保证安全的主要措施 (15)11.文明施工 (15)12.环境保护 (16)1.编制依据武汉市花山大道新建工程光谷五路至武九铁路隧道施工设计图纸;《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T F80/1-2004)2.编制原则公路隧道二衬施工方案根据各隧道的设计图纸、洞内围岩级别,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施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案,做到适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进行技术经济方案的比选,选择最优方案施工;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的提高隧道工程二衬施工质量,为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保驾护航。

隧道二衬施工方案除应符合《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外,尚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劳动卫生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工程概况3.1工程简介工程花山大道东湖高新段自光谷五路至武九铁路(K-1+720~K3+920),长约4200米,全线包含宝盖山隧道(582米);长山隧道(东线长406米、西线长463米)。

宝盖山隧道K1+237-K1+304段处于浅埋层段,地表分布较薄的粉质粘土夹碎石层,其下为中-微风化石英砂岩夹泥层;长山隧道左线隧道洞身K3+100-K3+125段与右线K3+165-K3+195段均位于溶洞中,围岩级别为VI级,溶洞充填不均,结构稳定性差,整体性差,围岩极易坍塌变形;隧道的其余地段地基稳定,地势较平坦,排水条件良好,地质较简单。

3.2主要设计技术指标公路等级:一级;正线数目:双线;隧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隧道建筑限界:隧道内行车道为单向三车道,净高5.0m。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

4.材料与试验4.1材料检测1) 对所有购进原材料和商品混凝土的出厂合格证和说明书进行验收,并登记记录。

2) 对有合格证的原材料进行复验,复验合格的原材料才能使用。

3) 经复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书面通知物资部门做出标记,隔离存放防止误用,并作退货处理。

4)对钢筋检测:按规定对钢筋取样进行抗拉和冷弯试验,与时出具报告。

4.2施工现场砼检测1) 在砼施工时,实行全过程检测。

2) 检测砼塌落度,每班不少于5次。

3) 检查砼在运送过程中是否离析,如发生离析现象,应重新拌制。

4) 记录砼运到时间等,并与预拌砼站取得联系,防止使用超过初凝时间的砼。

5) 指导作业班组进行砼作业。

6) 现场试块的强度试验报告要与砼站同批试块的试验报告相一致,否则要查明原因。

5.施工计划隧道二衬专项方案为通用性施工方案,施工计划应根椐各隧道总体计划确定此项工程具体施工计划。

6.机械设备与人员配备6.1劳动力安排每个隧道施工队伍管理人员1人,负责全队的现场管理、技术管理与日常事务,下设4个工班,施工高峰期可适当增加劳动力。

注:下表所提供劳动为每个隧道单侧开挖施工所需劳动力,如进行两侧同时开挖还需增加一半的机械设备和人员,隧道二衬施工所需人员和机械均在下表中列出,机械型号各个隧道各有不同。

劳动力安排表6.2机械设备配置机械设备配套从隧道工程特点出发,本着既要与施工方法相匹配,又能满足施工需要的原则,结合质量工期要求,做到既先进,又经济,合理配备。

同时,还充分考虑设备的完好率和出勤率,拟投入本标段每座隧道二衬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见下表。

每座隧道二衬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7.施工工艺7.1衬砌施工工艺隧道衬砌施工工艺详见图“衬砌施工工艺流程图”。

衬砌施工工艺流程图7.2衬砌施工方法1) 隧道拱墙衬砌在围岩与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适度紧跟开挖。

隧道二次衬砌采用7m衬砌台车,按7m长度分段整体浇筑。

混凝土为商购混凝土,由混凝土搅拌输送车运输至浇筑地点,然后由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衬砌台车模板内。

2) 施工前准确测量使衬砌台车定位,保证衬砌台车中线与隧道中线一致,拱墙模板成型后固定,测量复核无误;然后清理基底杂物、积水和浮碴,装设钢制挡头模板,按设计要求装设止水带,并自检防水系统设置情况。

灌注混凝土自下而上,先墙后拱,对称浇筑。

3) 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1.5m,当超过时,采用滑槽、串筒等器具,或通过模板上预留的孔口浇筑。

4) 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采用高频振捣器振捣,辅以附着式震动器。

5) 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前施工的二次衬砌,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施工的二次衬砌,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8.0MPa,当湿度不够时,脱模后喷雾洒水养护,养护期14天。

6) 为保证衬砌混凝土与防水板与初支之间相互密贴,衬砌背后预埋注浆管,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进行衬砌背后回填注浆。

7.3拱顶衬砌混凝土施工1) 混凝土泵送软管从模板台车的进料窗口(从最低一级窗口逐渐上移)处注入混凝土。

当混凝土浇筑面接近顶部(以高于模板台车顶部为界限),进入封顶阶段,为了保证空气能够顺利排除,在堵头的最上端预留两个圆孔,安装排气管,其大小以φ50mm为宜。

排气管采用轻质胶管或塑料管,以免沉入混凝土之中。

将排气管一端伸入仓内,且尽量靠前,以免被泵管中流出来的混凝土压住堵死,另一端即露出端不宜过长,以便于观察。

随着浇筑继续进行,当发现有水(实为混凝土表层的离析水、稀浆)自排气管中流出时(以泵压≤0.5MPa为宜),即说明仓内已完全充满了混凝土,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撤出排气管和泵送软管,并将挡板的圆孔堵死。

2) 封顶混凝土按规范严格操作,尽量从内向端模方向灌注,排除空气,保证拱顶灌注厚度和密实。

要落实三级检查签认制度,并配备相应的无损检测仪器(地质雷达)进行检测。

7.4衬砌背后压浆根据施工图纸,隧道衬砌施工完成并达到80%强度后,进行衬砌砼背后回填注浆。

纵向注浆管设于拱顶模筑衬砌外缘、防水板内侧,纵向注浆管孔径Φ20,采用聚乙烯管。

在防水板敷设完成后,采用胶粘于防水板内侧,结合施工缝布置,注浆管3-5m一段,两端分别与预设的Φ20镀锌钢管注浆口连接。

镀锌钢管注浆口应突出衬砌内缘3-5cm,以便于连接。

注浆材料采用1:1水泥浆,回填注浆压力采用0.05-0.1MPa,终压0.2MPa。

衬砌后用探地雷达等手段检测出的局部空洞部位,钻注浆孔,进行个别压浆。

8.质量检验8.1主控项目1) 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

试件的取样与留置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 m3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的次数分别为施工单位检查次数的20%和10%,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监理单位检查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2) 隧道衬砌的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一灌筑段检查一个断面。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测量净断面并与开挖轮廓比较,必要时可采用钻孔抽样或无损检测方法检查衬砌厚度,钻空检查每个断面应从拱顶沿两侧不少于5点,监理单位见证检查。

3) 隧道超挖回填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边墙基底应无虚碴杂物与淤泥,边墙基础的扩大部分与仰拱的拱座应结合边墙同时灌筑。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现场观察检查。

监理单位旁站监理。

4) 施工缝、变形缝的位置和处理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

5) 混凝土的运输、浇筑与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检查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6)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与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 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 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等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 d。

(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合用水相同。

(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5)混凝土强度达到1.2 MPa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与支架。

(6)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 ℃时,不得浇水。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7) 抗渗混凝土、耐腐蚀混凝土除应按规定留置强度检查试件外,尚应留置抗渗检查试件并进行试验评定:(1)每250 m3混凝土应制作抗渗检查试件1次(6个);不足250 m3时,亦应制作抗渗检查试件1次。

当使用的材料、配合比或施工工艺变化时,均应另行制作抗渗检查试件1次。

(2)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进行试验评定,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次数为施工单位检查次数的20%,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强度试验和抗渗试验。

监理单位检查混凝土强度和抗渗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8.2一般项目1) 预留泄水孔槽位置、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和计数检查。

2) 混凝土结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结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mm)注:平面位置以隧道设计中线为准进行测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