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职业病危害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2016年]第一版应急预案实施日期:2016 年 5 月25 日签发人(签字、公章):加油站文件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加油站全体员工:为了本加油站在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能迅速准确有效地进行处理,使组织、指挥协调、现场处理救援工作能快速展开,防止和减少职业病,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加油站安全生产。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加油站实际情况制订本预案。
请全体员工按本预案严格实施执行,做好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并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演练及培训工作,以确保加油站在各种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加油站签发人:签发日期:2016年5月27日目录1 总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1.1 编制目的错误!未指定书签。
1.2 编制依据错误!未指定书签。
1.2.1法律法规错误!未指定书签。
1.2.2规范、标准错误!未指定书签。
1.3 适用范围错误!未指定书签。
1.4 应急预案体系错误!未指定书签。
1.5 应急工作原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2 职业病危害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2.1 企业概况错误!未指定书签。
2.2 加油站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错误!未指定书签。
2.3加油站存在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错误!未指定书签。
2.3.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因素对人体的影响见表2-2。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见表2-3。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组织机构及职责错误!未指定书签。
3.1 应急组织机构错误!未指定书签。
3.2各机构职责错误!未指定书签。
3.2.1主要职责错误!未指定书签。
3.2.2通讯联络组错误!未指定书签。
3.2.3后勤保障组错误!未指定书签。
3.2.4安全警戒组错误!未指定书签。
3.2.5应急抢险组错误!未指定书签。
4 报警与报告错误!未指定书签。
4.1.预警及预警条件错误!未指定书签。
4.2 预警行动错误!未指定书签。
4.2.1事故预警的方式、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
4.2.2信息发布的程序错误!未指定书签。
4.2.3 预警结束错误!未指定书签。
5 应急响应错误!未指定书签。
5.1 响应分级错误!未指定书签。
5.2 应急响应启动条件错误!未指定书签。
5.2.1Ⅱ级响应错误!未指定书签。
5.2.2Ⅰ级响应:错误!未指定书签。
5.3 处置措施错误!未指定书签。
5.4 响应程序错误!未指定书签。
6 信息公开错误!未指定书签。
6.1 信息发布的部门错误!未指定书签。
6.2 应急信息发布程序错误!未指定书签。
6.3 应急信息发布原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7 后期处置错误!未指定书签。
7.1 善后处置错误!未指定书签。
7.2 处置现场评估错误!未指定书签。
8 应急救援保障错误!未指定书签。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错误!未指定书签。
8.2 应急队伍保障错误!未指定书签。
8.3 应急物资保障错误!未指定书签。
8.4 其他保障错误!未指定书签。
9 应急预案管理错误!未指定书签。
9.1 应急预案培训错误!未指定书签。
9.2 应急预案演练错误!未指定书签。
9.3 应急预案备案错误!未指定书签。
9.4 应急预案的修订错误!未指定书签。
9.5 应急预案实施错误!未指定书签。
10 附件错误!未指定书签。
10.1 组织机构及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电话错误!未指定书签。
10.2 政府有关部门及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错误!未指定书签。
10.3 加油站消防器材清单错误!未指定书签。
10.4 相关附图错误!未指定书签。
10.4.1区域位置图;错误!未指定书签。
10.4.2本单位平面布置图;错误!未指定书签。
10.4.3消防设施配置图附后。
错误!未指定书签。
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规范加油站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并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有效控制和处理,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根据职业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本加油站实际,本着“反应迅速、处理得当”的原则,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 号)6.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7. 《职业病危害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号,自2009 年7月1日起施行)8. 《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号)9.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10.《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9号11. 《生产经营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T29639-2013)1.2.2规范、标准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158-20032.《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194-20073.《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205-20074.《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225-20105.《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11651-20086.《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50087-2013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205-20078.《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50156-2012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加油站在经营、储存汽油、柴油过程中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及发生事故后实施的应急救援的内容和要求。
1.4 应急预案体系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并与政府部门预案相互街接。
本预案对企业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应急处理进行了指导性的说明,对于不同的事故可以通过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现场处置方案进一步处理。
通过各种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补充、完善,构建应急救援预案体系。
1.5 应急工作原则本预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原则,以突发事故的预测、预防为重点,实行突发事故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确保一旦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实施救援,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2 职业病危害分析2.1 企业概况加油站位于黑龙江省村委会北600米处,占地面积1994m2,2015年9月试开始营业,建设内容包括站房、加油区、罐区,建成后年可销售量成品油1000吨。
该加油站共有员工4人,其中站长1人,加油员3人(兼计量员、锅炉工、核算员)。
加油站人员实行三班倒工作制,每班作业24小时工作制,加油员采用间歇按需作业方式,加油员夜班的作业量非常低,几乎没有工作量,每天作业最多3小时,其余作业人员实行长白班采取白班制,每天工作8小时。
加油站东侧为乡道、西侧、北侧均为农田,南侧是公路,南侧设有加油站出入口,该项目站址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无名胜古迹和保护历史文物。
周边50米内无重要公共建筑物。
2.2 加油站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根据加油站基本情况和现场布局,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为:粉尘:煤尘、矽尘、乙醇汽油、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噪声。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如详见表2-1。
表2-1 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汇总表2.3加油站存在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3.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因素对人体的影响见表2-2。
表2-2 化学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预防措施2.3.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见表2-3。
表2-2 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预防措施3 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组织机构应急救援的总指挥由站长周井华担任;加油站下设4 个应急救援小组:如下图3.2各机构职责3.2.1主要职责总指挥职责:负责事故现场总体协调及决策。
当事故发生后,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副总指挥职责:当总指挥不在场的情况下,履行总指挥职责。
3.2.2通讯联络组负责向区政府报告,并及时与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消防部门、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同时负责现场的通讯联络任务;按事故应急总指挥命令告知加油站周边单位及居民撤离到警戒区外。
3.2.3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所需的各种抢险救援器材、物资的供应和事故发生区域的救护工作,协助医疗卫生部门搞好受伤人员的抢救;做好危险区域附近人员的疏散和重要物资抢险工作。
3.2.4安全警戒组设置安全警戒线,帮助无关人员撤离事故现场,并做好各类安全保障工作,协助周边单位和群众的安全疏散和撤离。
3.2.5应急抢险组在总指挥的指挥下参加抢险救援,组织事故现场抢险危险化学品和其他物资。
做好现场防火防爆、防化学伤害、用电管制等安全监护工作,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并负责组织当班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将事故发生区域内的人员、物资抢救到安全地点,防止事故扩大。
在专业救护队到达之后,由专业救护队负责现场救护,医疗救护队协助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统计伤亡人员情况。
4 报警与报告4.1.预警及预警条件加油站根据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预报和预测结果,可采取以下措施:下达预警指令;及时发布和传递预警信息,提出相关整改要求;跟踪事态的发展,采取防范措施,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应急机构进入应急准备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一旦达到安全生产事故标准时,启动应急预案。
4.2 预警行动4.2.1事故预警的方式、方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报警;——现场人员或安全检查人员发现事故预兆后电话报警;——根据监测监控系统监测到的情况和现场目击者提供的信息,应急总指挥决策后发布事故预警警报,通知有关人员立即按预案进行处置、救援或撤离。
4.2.2信息发布的程序(1)获得的信息人迅速、准确地向应急总指挥报告事故现场的重要信息,应急总指挥按汇报程序通知本预案相关人员,以采取相应的行动。
(2)当突发事件对人身可能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
预警时,必须告知事故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以保证人员能够及时作出自我防护响应。
决定实施疏散时,应确保人员了解疏散的相关信息,如疏散时间、路线及目的地等。
对受伤人员采取及时有效地现场急救以及合理地转送医院进行治疗。
(3)事故发生后,应将有关事故的信息、影响、救援工作的进展等情况及时向公众进行统一发布,以消除人员的恐慌心理,控制谣言,避免公众的猜疑和不同。
(4)主要发布途径有短信息、互联网、内部有线和无线通信手段等。
4.2.3预警结束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后,预警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