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6期摘要:唐山市丰润区是粮食主产区,每年粮食作物面积大,玉米占主要地位,由于病虫害每年损失10%左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起关键作用。
本文对本地区玉米的虫害玉米螟提出针对性防治对策。
关键词:玉米;虫害;玉米螟;药剂唐山市丰润区是农业大区,农业作物面积达165万亩,其中玉米面积68万亩,占总面积的42%,玉米总产量达到34万t,每年因病虫草害损失大约占玉米总产量的10%左右,唐山地区6月进入雨季,相对温度大,有利于普遍发生二代粘虫,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都有发生。
尤其今年多阴雨,气温适宜,6月底,多点调查发现,春玉米有虫株率达15%,夏玉米平均有虫株率达10%。
此期为玉米心叶期即大喇叭口期,是粘虫普遍发生及防治关键期。
进入8月份,发生三代粘虫多点调查平均密度为2~5头/m2,平重地块达8~15头/m2,幼虫以2~3龄期为主。
这是穗期防治关键期。
今年玉米虫害发生严重,预计有些地块减产20%。
现将玉米虫害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介绍给广大农民,希望为玉米的丰收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1 什么是玉米螟玉米螟,又名玉米粘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达200种以上,主要危害玉米、高梁、谷子、甜菜、番茄等重要作物。
2 玉米螟的危害玉米不同程度受害,尤以夏播玉米最重。
玉米螟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为害症状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
1~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
大发生时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叶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当一块田玉米被吃光,幼虫成群迁到另一块田为害。
一般地势低、杂草丛生的田块受害重3 玉米螟的危害症状玉米螟是钻蛀性害虫,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钻入茎部,取食髓部,影响养分输送,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严重的无籽粒。
为害的茎秆易被大风吹折,造成严重减产。
玉米心叶被幼虫为害后,展开的玉米叶片上出现一排排小孔,幼虫还可钻入雄穗取食,往往造成雄穗根部折断,幼虫常取食雌穗的花丝和嫩苞叶,并能蛀入重轴或取食细嫩籽粒。
4 形态特征成虫:黄褐色,雄蛾体长10~13mm,翅展24~35mm,体背黄褐色,腹部末端较瘦尖,触角丝状,灰褐色,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波状横纹,两纹之间有两条黄褐色短纹,后翅灰褐色;雌蛾形态与雄蛾相似,色较浅,前翅鲜黄,线纹浅褐色,后翅淡黄褐色,腹部较肥胖。
卵:卵粒长约1mm产,扁平椭圆形,数粒到数十粒组成卵块,呈鱼鳞状排列,初为乳白色,渐变为黄白色,孵化前卵的一部分为黑褐色。
蛹:长15~18mm,黄褐色,呈长纺缍形,蛹尾端有刺毛。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mm左右,圆筒形,头黑褐色,中,后胸背面各有毛瘤4个,腹部背面有两排毛瘤,前后各两个,主要是幼虫期为害玉米。
天敌主要有步行甲、蛙类、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
5 发生规律唐山地区,发生原因是进入6月,降水过程较多,土壤及空气湿度大,一年可发生三代,以二三代危害夏玉米为主,以末代老熟幼虫在作物的茎秆,重轴或根茬内越冬,也有的在杂草中越冬,玉米秸秆中越冬虫量最大。
翌年越冬幼虫陆续化蛹、羽化。
成虫多在夜间羽化,羽化后第二天交配,第三天开始产卵。
卵多生产在玉米的叶背面中脉两侧,少数产在茎秆上。
产卵期7~10天。
幼虫有5个龄期,3龄以前潜藏,4龄以后钻蛀危害。
幼虫具有趋触、趋糖、趋湿、避光等特性。
老熟后在危害部位附近化蛹。
在我们唐山地区,第一代卵产于春播玉米心叶期。
幼虫孵化后最后集中于玉米喇叭口处,取食未展开的嫩叶。
雄穗打苞后幼虫转移到苞内取食,雄穗散开后幼虫多进入5龄,沿茎秆向下转移而蛀茎。
第二、三代螟卵一般发生在玉米花丝盛期,幼虫孵化后大量侵入玉米花丝丛取食,部分在叶腋处取食花粉和花药,发育到4~5代龄后,有的取食雌穗籽粒,有的钻入穗轴,更多的向下转移,蛀入雌穗柄或下部茎秆。
6 防治方法6.1 农业防治于越冬幼虫羽化以前,处理玉米、高粱、棉花等越冬寄主的茎杆,消灭越冬虫源;早春处理越冬寄生。
玉米螟以老熟幼虫在秸秆、玉米芯、根茬内越冬,春季4月下旬前处理完,这样可起到压低越冬虫口基数的作用。
留作饲料的秸秆要铡细、铡碎。
用作沤肥垫圈的秸秆要铡短、压碎、沤烂;选育抗虫品种。
如农大108等。
6.2 生物防治玉米螟蛾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杀卵;是玉米心叶中期用白僵菌颗粒剂施入心叶喇叭口中杀幼虫。
6.3 药剂防治6.3.1 抽雄前即大喇叭口期,颗粒剂防治。
春、夏玉米抽雄前药剂防治,是防治玉米螟的关键时期,也是保产的重要环节。
① 是1%1605颗粒剂,每株1.5~2g,撒入心叶喇叭口;②是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按1:50混细土配成毒土,每株2g撒入心叶;③是5%甲基异硫磷颗粒剂按1:6拌煤渣,每株2g,撒入心叶;④是1.5%辛硫磷颗粒剂按1:15拌煤渣,每株1g撒入心叶。
6.3.2 玉米穗期药剂保护。
①是药液灌注雄穗:常用药剂有18%杀虫双水剂5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90%玉米虫害玉米螟的综合防治郑 玲(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农牧局,河北唐山 064000)·153·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6期敌百虫晶体或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50%乙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
这些药液均按每株10mL的用量灌注露雄期的玉米雄穗。
②是药液点花丝:将50%敌敌畏乳剂800倍液,装入带细塑料管的瓶中,在玉米授粉结束而幼虫尚未集中花丝为害时,将药液滴几滴在雌穗顶端的花丝基部,熏杀幼虫。
③是亩用4.5%高效氯氢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乙酰甲胺磷乳油500~800倍液喷雾,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20g对30~50kg水全田喷雾。
进行叶面喷施,用药时一定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中毒。
摘要:为保证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控制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减少环境污染,为今后我市蔬菜用药管理提供充分依据。
我们对我市蔬菜进行调查了详细深入地调查,查明了10类37种蔬菜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地点、发生面积、使用农药品种等,并针对蔬菜用药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管理控制措施。
关键词:蔬菜;病虫害种类;用药品种;调查;防治对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对蔬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根据我市蔬菜种植种类及用药现状,我们在全市范围内采用以查阅相关文献、咨询相关农技人员、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详细深入细致地调查,重点对我市蔬菜集中种植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以及合作社开展了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了我市蔬菜种类、主要病虫害种类及用药现状等,为今后蔬菜用药管理提供充分依据。
本文概述了我市蔬菜种类、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生地、用药现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
1 唐山市蔬菜生产基本情况唐山市南邻渤海、北靠燕山,地处暖温带北部边缘,属冀东平原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适宜各种蔬菜正常生长,是典型的蔬菜生产大市。
全市基本形成了以乐亭为核心的南部设施果菜类种植区,以玉田为核心的叶菜类集中产区,以滦县为核心的瓜类集中产区,以遵化、迁西为核心的食用菌集中产区。
全市具有南部沿海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北部山区食用菌生产基地,西部平原露地品牌蔬菜生产基,中部及环城应季特色蔬菜生产四大蔬菜生产基地格局。
全市基本形成了唐山城郊的秋瓜、遵化香菇、玉田二包尖大白菜、大葱、丰润生姜、萝卜、迁西栗蘑、丰南西红柿、乐亭草莓、甜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品。
全市大田作物种植面积达1201.2万亩(包括复种),蔬菜种植面积为217.42万亩,各类蔬菜都有种植。
在蔬菜种植中包括10类37种,10大类为根菜类、白菜类、绿叶蔬菜类、葱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薯芋类、多年生蔬菜类、食用菌类,主要种植作物为:大白菜、番茄、黄瓜、韭菜、大葱、马铃薯、甘蓝、芹菜、菠菜、生菜、大蒜、尖椒、西葫芦、甜瓜、菜豆、西瓜、芦笋、蘑菇、萝卜、胡萝卜、豇豆、扁豆、空心菜、香椿、洋葱、菜花等。
常年种植分春季和秋季。
其中黄瓜主要以温室生产为主,甜瓜、番茄、甜椒等主要以大棚生产为主,西瓜、韭菜等主要以小拱棚生产为主,大白菜、大葱、萝卜、菜花等主要以陆地生产为主。
2 唐山市主要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生地及用药现状通过我们深入细致地调查,对我市蔬菜种类、用药等情况了如指掌(详见表1),为今后我市蔬菜管理提供依据。
3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管理的相关对策3.1 存在问题3.1.1 在蔬菜上好用的农药价格比较昂贵。
主要是一些农药价格较高,造成农民加大用药成本。
3.1.2 农药品种繁多,不知真伪。
因为农药品名太多,农民不知道用哪种药效果更好。
3.1.3 农户缺乏相应的技术。
农民不能对症用药,常常把几种农药混在一起施用,一是易造成药害,二是造成减产,加重防治成本,农民亟待用药知识的普及。
3.1.4 随意加大用药量,导致用药成本增加。
在病虫害防治时,农民普遍存在随意加大用药量现象,使病害、虫害很快产生抗药性,造成防治成本增加,病虫更难以防止并出现恶性循环。
3.1.5 部分县区蔬菜种植面积太小且分散,不能同时进行统防统治,防治效果不好。
3.1.6 我市芦笋茎枯病现在没有很好效果的药进行防治,造成芦笋生产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3.2 防治对策3.2.1 建议研制和推荐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3.2.2 加强农药、蔬菜、植保技术方面的知识宣传和培训。
3.2.3 进一步规范农药市场,把农民看不懂的“外文洋药”清除市场,减少农药商品名称,尽量标注“有效成分”。
3.2.4 普及农药使用常识及鉴别常识,提高农民用药水平。
唐山市蔬菜主要病虫害种类、用药现状及防治对策宋烨华(河北省唐山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河北唐山 06300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