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发展历程
陶瓷发展历程
——陶冶千秋
•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中 国人们在世界科学史上和文化史上, 都曾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其中陶瓷 的制作工艺及发展,更是绚丽多彩、 鲜艳夺目。炎帝神农氏八大功绩之 一——“作陶为器、冶制斤斧”,炎帝 神农氏是制陶开天鼻祖,制作出了人 类最早的陶器。当时用手工直接把粘 土捏成器型,用柴草燃起篝火在平地 上直接烧制,这种方法至今在许多偏 远落后地区仍在使用,统称为“无窑 烧陶”。陶器的发明,它揭开了人类 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 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 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 三国、两晋时期,江南陶瓷业发展迅速, 相继在萧山、上虞、余姚一带出现了越窑、 瓯窑、婺窑等著名窑址。隋朝陶瓷造型基 本上继承了南北朝的风格,又有所变化, 更加饱满,是一个承上(南北朝)启下 (唐代)的过渡时期,它预示着一个新的 时代风格的开始。进入唐朝后,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陶瓷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三彩 的出现是我国陶瓷工艺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表明古代陶瓷工匠对各种呈色金属原料 特性的认识、化学技术的掌握达到了一个 新的水平。
பைடு நூலகம்
陶瓷制作最初出现的是泥条盘筑法。灰陶 有其代表作品灰陶单耳鬲,红陶作品有双连 壶。秦代的兵马俑堪称是史上一大奇迹,制 作精湛、神态各异、造型生动、工艺成熟。
• 汉代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个重要 转折点,所制器物的表面被广泛施 釉,釉陶器作为汉代陶器中的新品 种,上承商周原始瓷器的施釉技术, 下启唐宋三彩器瑰丽多姿、变幻莫 测的装饰,在中国古代陶瓷群芳谱 中独树一帜,是古代低温铅釉技术 发展的硕果。
•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趋向没落,资本主义因 素开始萌芽的时期。当时,以景德镇为中心 的官窑日益繁荣,大量生产御用器皿和民用 瓷器,以质量高、销路广,代表了明代制瓷 水平。其产品以青花、五彩为主流,在元代 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 风格,将陶瓷艺术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经过几千年的 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上政治安定, 经济繁荣,皇帝重视,陶瓷器制作技术高超, 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在悠久的中国陶 瓷史上光耀灿烂,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 陶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 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 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东汉以后,进入魏晋南北朝和隋代共 330多年的发展时期,到了唐代政治 稳定,经济繁荣,陶瓷业得到空前发 展,进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唐代最著 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北方邢窑白瓷 “类银类雪”,南方越窑青瓷类玉类 冰,也出现一大精品——唐三彩。
•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古陶瓷发展史, 它虽然是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却 给后人留下了这份珍贵而又丰富 的遗产,将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 辉。
2016年03月18日
• 从最原始的陶瓷诞生以后,经历了夏、 商、周到东汉一个探索阶段,这段时 期陶瓷由不成熟逐步发展到成熟,到 了东汉后期基本摆脱了原始陶瓷时代。 夏、商、周三代的陶瓷品种,大致可 分为灰陶、白陶、黑陶、印纹陶、红 陶、原始陶等,同时不断改进原材料 的选择与加工;烧窑技术也有所改进, 馒头窑的出现改善了窑内的烧成气氛, 对提高陶器品质有利。
• 陶瓷经历唐朝的发展,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但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到宋代,达到了炉火纯 青的成熟阶段,艺术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 就。宋代的陶瓷是我国的鼎盛时期,出现百 花齐放、百家争艳的局面,宋瓷也因此闻名 世界,达到第一个顶峰。定窑、汝窑、官窑、 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 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 少能匹敌。元代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 管理窑务,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 烧制出大型瓷器,并成功烧制出元青花和釉 里红,元青花的烧制,在陶瓷史上有划时代 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