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区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区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区管理
灭菌后的物品进入该区域,由工作人员检查合格后分类上架保存,进入发放状态。

一、人员职责
1.负责经灭菌后的物品的卸载、存放、发放、记录等工作。

2.灭菌后器材进入无菌存放区检查批量监测合格后,应按照无菌器材卸载原则处理。

经验收合格后应分类、分批、分架存放在无菌器材区内,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材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该区。

3.按照无菌器材储存条件进行存放,接触无菌器材前应进行手卫生。

4.负责进行每日无菌器材基数的清点,满足各类常规器材供应充足、及时,应严格执行发放查对制度,湿包、无标识包、过期包等禁止发放。

5.保持无菌器材存放区干净、干燥,应无尘土、水迹。

存放架、车应整齐清洁,避免无菌器材的污染。

6.指导、督促、协调下送无菌器械包人员的发放工作,并保证所供应无菌器械包的质量。

7.无菌器材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出、远期后出的原则;发放一次性无菌器材时应核查包装的完整性及标识是否清晰,禁止将包装破裂、变质、发霉、过期的产品发出。

8.严格执行交接班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并认真及时、准确的记
录交接班时清点各类器械的数量。

9.应用沟通交流技巧协调好科内、外人员的人际关系,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

二、管理制度
1.该区域是用于灭菌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包、敷料包及去除外包装后的一次性无菌器材存放、发放的区域,为清洁区。

2.该区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负责,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工作人员应经清洁区缓冲间换鞋、戴圆帽、着清洁区工作服,并进行手卫生处理后进入该区。

3.经消毒灭菌后的器械包、敷料包应通过双扉的高压蒸汽灭菌柜在无菌物品存放区的一侧门进入,一次性无菌耗材通过专用传递窗进入,严禁未经过灭菌的器械及发出未使用的无菌包等进入该区。

该区使用的周转车辆不得随意出入,所有器械包、敷料包经过专用发放通道进行发放,应保持该区的清洁度。

4.工作人员在进行灭菌后器械包、敷料包的卸载时首先检查批量监测是否合格,再认真检查每个无菌包的包装完整性、包的干湿程度、包外指示物色泽情况、包外标识日期是否正确,批量监测等是否合格,确认合格后分类放置在存放架上,并做好标识。

5.达到存放标准,温度控制在24℃以下,湿度70%以下,棉布包装有效期为14d;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器材有效期为3个月;一次性纸塑袋包装及硬质容器的灭菌器械有效期为6 个月。

6.无菌器械包、敷料包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发、远期后发的原则进行发放,并严格执行消毒供应中心的查对制度。

7.各类急救器械包和常规器械包应保持两天的周转基数,根据临床需求情况随时调整各类包的基数。

每天认真清点各类器材,确保满足临床的供应。

8.认真进行发放记录,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

9.每日进行卫生清扫,存放区任何地方应无尘土。

10.其他均按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要求执行。

三、工作流程
1.上午工作
(1))按着装要求上岗,与夜班人员进行交接班,按器械包基数清点复用器械包,按基数清点一次性耗材,检查科室特殊物品发放的情况。

(2)按回收来的总数为下送工作人员进行复用器械包的发放。

(3)处理科室借条并进行登记。

(4)对灭菌后的物品进行检查、分类、上架保存。

(5)发放科室自取的器械包、消毒包。

交接发放室工作。

2.下午工作
(1)发放科室自取的器械包、消毒包。

(2)消毒出锅物品、上架并进行物品的分类放置。

(3)清点复用器械包和一次性物品,统计当天工作量,与夜班工作人员进行交接班。

四、工作标准
1. 工作人员按要求着装。

2.各类物品分类放置,合理摆放。

3.灭菌结束后,认真检查批量监测是否合格,卸载时检查灭菌包外化学指示卡的变色情况,有无湿包、破损、标识不清、标签丢失等情况,合格者可分类上架,不合格品需退回检查包装灭菌区重新处理。

4.一次性无菌物品需去除外包装后进入该区。

5.传递窗为互锁式,所有物品通过该通道进行发放,不发放时处于关闭状态。

6.无菌器械包、敷料包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发、远期后发的原则进行发放,并严格执行消毒供应中心的查对制度。

7.发放记录完善,可追溯。

8.室内卫生清洁,存放区任何地方应无尘土。

五、监测指标及要求
1.每锅次灭菌结束后,检查批量监测的变色情况,与标准变色卡比对,不合格时告知灭菌人员。

2.检查每个灭菌包的包外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及包的完整性、密闭性、干湿度。

各类物品基数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