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白癜风实验室检查在大量的研究工作中,已发现白癜风病人有多种实验室检查异常,虽然这些异常大多是非特异性,但是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和发病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滨州华海白癜风医院:中文英文CCTV:/programs/view/vgOROAJyXr0/“黑白同治”白癜风治疗技术是唯一一个纳入国家级推广的白癜风治疗技术。
2010年8月份获得中国品牌节“金谱奖”的荣誉。
百度百科-华海白癜风医院:/view/178575.htm百度百科-黑白同治:/view/3098693.htm ——————————————————————————————————一、血液检查白癜风在治疗前或在治疗中做一些血液检查是必要的。
可从中发现异常或发现潜在的内脏病变,查明原因可提高治愈率,有利于白癜风病的康复。
血常规发现很多白癜风患者伴有贫血,血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在自身抗体的检查中可见白癜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阳性率比正常人高,主要是抗甲状腺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和抗核抗体。
在外因血T细胞群检查中,辅助性T细胞明显下降。
这些情况表明进一步查明有关和(或)可能的原因,从而对症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有利于白癜风的康复。
国内有报告215例病人检查周围血象结果:40例(18.6%) 病人白细胞减少(<4000/mm3) 、23例(10.7%)病人血红蛋白降低(<10g/100ml)、93例(43.3%)病人血小板减少(<10万/mm3),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二、白癜风的病理白癜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表皮的黑素细胞破坏,白癜风的治疗目前就是恢复色素沉着,那么白斑色素恢复就是黑素细胞来源何处,脱色区的黑素细胞是否全部被破坏,多巴一甲苯胺蓝复合染色证实,正常皮肤(包括毛囊、外根鞘上部)的黑素细胞是一种有功能黑素细胞,能合成黑素,在毛囊外根鞘中、下部,还存在一种无色素黑素细胞,不能合成黑素。
当受到某些刺激或生理需要时,它能转变成有功能的黑素细胞而产生黑素。
实验证明,白癜风皮损区毛囊外根节鞘中部、下部的无功能黑素细胞依然存在,其数量和功能与正常皮肤相似。
在白癜风色素恢复早期,表皮和毛囊内还没有黑素细胞出现,但此时毛囊外根鞘表面已可见多数多巴弱阳性黑素细胞,这些阳性多巴染色体,分枝不明显,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毛囊内及其周围皮肤的黑素细胞增多,临床上可见以毛囊为中心的色素岛。
所以,白癜风患者恢复时的黑素细胞来源是毛囊外根鞘中。
下部的无功能黑素细胞、无毛囊部位的白癜风,如指尖、趾部的色素不容易再生。
三、组织病理白癜风早期皮损的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水肿及海绵形成,真皮内有淋巴细胞浸润,切片若用多巴或银染色则缺乏色素细胞,在皮损边缘区黑素细胞较正常细胞大2-3倍,细胞树枝状突起也增多,此是发病前期的异常细胞。
电镜下可见角朊细胞有空泡,黑素细胞亦空胞变性,并在细胞间及基底膜有粒尘。
患者的正常皮肤电镜下发现郎格罕细胞有累及,表现泡浆中有空泡,内质网增多、胞膜有皱摺,这些变化在皮损区反而不明显,皮损区晚期则表皮表现正常,仅真皮中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总之白癜风在组织病理上的变化主要是角朊细胞、郎格罕细胞及黑素细胞。
白癜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一)表皮中黑素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乃至消失。
(二)表皮中黑素颗粒也明显减少或消失。
免疫病理方面的资料较少,我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发现部分患者基底膜带IRG或O沉积,以及角质形成细胞内有IgG或C3沉积。
四、其他检查1.血清铜蓝蛋白(铜氢化酶)值降低;2.血清免疫球蛋白可增高;3.血清抗黑素细胞抗体阳性。
五、超微结构变化白斑特别是白斑边缘处超微病理变化最为显著:(一)黑素细胞的改变:白斑处黑素细胞缺乏,白斑边缘部黑素细胞胞浆中出现空泡、核固缩,粗面内质网高度扩张甚至破裂,附膜核糖体可部分脱落,扩张池中含絮状物,线粒体萎缩或肿胀。
黑素小体明显减少,Ⅲ、Ⅳ级更少,可有黑素小体聚集,内部呈细颗粒状,而且黑素沉积不均匀,溶酶体内可见残留黑素颗粒;(二)角质形成细胞的改变:白斑部少数可有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线粒体结构不清,细胞内水肿。
白斑边缘部角质形成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内外水肿,张力微丝紊乱,桥粒断裂、减少甚至消失,尤以黑素细胞附近的角质形成细胞变化最为显著,黑素小体结构异常,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均有退化变化;(三)朗格汉斯细胞的变化:白斑处有明显退化改变,核切迹加深,细胞核巨大,核周隙不均匀扩大,粗面内质网增多、扩张,线粒体肿胀,胞内空泡增多,特征性Birbeck颗粒显著减少,胞体变圆,胞突大多消失。
白斑边缘部朗格汉斯细胞变化较轻。
以上发现从分子水平来认识与阐述白癜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这对我们开辟基因治疗新途径很有启发。
六、白癜风免疫研究白癜风是一种有黑素细胞特发性损害而致色素脱失的获得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及实验手段的不断提高,多数学者认为,白癜风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现将白癜风免疫学发病机制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和白癜风的发病机制有关。
有刺激活性的细胞因子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础成纤维细胞生成因子(b-FGF)和干细胞因子(SCF),抑制活性的细胞因子如L-6和α-TNF。
角质形成细胞起源的细胞因子对黑素细胞的生存和活性有重要的影响。
有学者研究发现白癜风患者皮损处GM-CSF、b-FGF、SCF低表达,而L-6、α-TNF高表达,这种表皮微环境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与白癜风的病理机制有关。
Grines PE等用实时定量PCR研究他可莫斯软膏外用治疗白癜风皮损前后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白癜风患者的皮损区与正常皮肤相比,γ-IFN、α-TNF和L-10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增加;治疗24周后,原黑色素脱失斑及毗连处α-TNF的表达减少,而L-10、γ-IFN的变化无统计学上差异。
以上实验表明:皮损局部细胞因子的表达不平衡在白癜风病理变化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治疗后α-TNF的表达抑制可能和白癜风的色素恢复有关。
细胞因子网络和黑素细胞表达的受体反应有关,受体包括B型内皮素(ETB)受体、干细胞因子(SCF)和c-kit受体。
有几类表皮色素增高或减低的疾病和体内黑素细胞的细胞因子网络调节有关,如ET-1/ETB受体和膜型SCF/c-kit与紫外线B类-黑素病、GM-CSF与紫外线A类-黑素病、ET-1与脂溢性角化、c-kit 与寻常型白癜风等有关。
有学者认为,对于皮损中黑素细胞功能的异常调节,可能利用封闭细胞因子网络的反应来治疗这些疾病。
(二)黑素细胞表面因子1.Kit蛋白和黑素细胞特异性小眼相关转录因子(MITF-M)Kitamura研究发现,白癜风患者的皮损中央,黑素细胞表达的kit蛋白、α-S100、ET(B)R完全损失,皮损边缘c-kit和MITF-M蛋白的表达下调。
作者认为黑素细胞表达的kit蛋白和MITF-M蛋白的表达减少与其功能失调和色素丢失有关。
2.CD w60皮肤中的CD w60是神经节苷脂D3表达的代表产物。
神经节苷脂主要由黑素细胞表达,也是黑素瘤患者免疫靶向治疗的膜抗原。
角质形成细胞CD w60的表达是由DH1型拮抗TH2型细胞因子所限制,也体现皮肤免疫反应进行的一种监视分子的特征。
Le Poole IC等研究进展期白癜风患者的CD w60的表达,发现抗L-4的抗体能抑制CD w60表达的诱导,进展期泛发型白癜风患者的皮损中CD w60表达减少,同时在皮损的边缘伴有HLA-DR的表达增加。
以上结果表明,L-4对黑色素细胞诱导CD w60的表达中起主要作用,皮损边缘的炎症浸润产生TH1型的细胞因子而不是TH2型细胞因子也支持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
3.gp100有学者研究了黑素细胞分化抗原包括gp100、MelanA/MART-1和酪氨酸酶与白癜风病情活动的关系,发现gp100和白癜风皮损扩大相关,而MelanA/MART-1和酪氨酸酶则不存在这种相关性,提示gp100蛋白分子可能再白癜风的病理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三)细胞免疫尽管白癜风皮损中炎性细胞浸润较稀疏,但是早期活动性皮损的周边炎性浸润较明显,说明细胞免疫参与白癜风的发病。
有学者用Smyth鸡动物模型证实白癜风Smyth鸡出现黑色素细胞特异性的细胞介导免疫,对不同来源的黑素细胞溶胞产物的SDS-PAGE分析发现,白癜风Smyth鸡的黑素细胞溶胞产物缺少一条43kDa的分子。
Gunduz K等用流式细胞仪研究白癜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L-2R,发现患者组比正常对照组的辅助性T细胞的含量明显较低,CD4/CD8比值较低,激活T细胞的比率也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而局限型和泛发型的白癜风患者相比却没有明显差异。
上述结果表明,白癜风患者的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CD4/CD8的比值和激活的(HLA-DR+)T细胞都减少,作者认为细胞免疫的变化在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证明,CD8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起着重要作用。
Steitz J等用动物模型C57BL/6小鼠研究CTL识别黑素细胞酪氨酸酶相关抗原2(TPR-2)的自身免疫破坏过程。
诱导阶段,TPR-2特异的CD8+ T细胞的刺激依赖CD4+ T细胞的辅助;效应阶段,皮肤黑素细胞的自身免疫损伤过程依赖局部的炎症反应。
Mandeleom-Monson RL等研究了黑素细胞的分化抗原gp100、MelanA/MART-1和酪氨酸酶与细胞接到的免疫反应,发现对gp100的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明显高于其他抗原反应,且在白癜风的进展期更显著。
这些结果表明,抗原特异性T细胞对gp100的反应可反映疾病的活动性,也支持白癜风的免疫病理机制的过程。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有高频率循环的黑素细胞分化抗原Melan-A/MART-1特异性CD8+细胞,这些自身反应特异性T细胞在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Mantovani S等研究了白癜风细胞特异性CD8+T细胞自身抗原的分子和功能基础,发现α链的100%克隆重排归因于一条AV片段,β-链可变的高亲和力互补决定区3是一个保守氨基酸序列,认为α链赋予同型T细胞的受体对自身抗体的识别,并需要经胸腺内选择和外周自身免疫稳定,而β-链能调节特异性细胞的T细胞手提亲和力。
高亲和力的T细胞克隆能特异性溶解正常的HLA匹配的黑素细胞,黑素细胞特异性的细胞毒T细胞在患者的皮损病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四)自身免疫白癜风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这些疾病大部分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