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 () ()
科学概念:
4、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能观察到比通过放大镜观察所能达到
A、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
() () ()
大。 的更加丰富的微观世界。
B、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 5、列文 .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
显微镜。 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6、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工具() 过程与方法:
B、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1、自制显微镜
1、自制简易显微镜
步骤: 1、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 2、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 3、直到看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为止 4、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
2、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物体
肉眼看青苔好像绿茸茸的地毯
2、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物体
显微镜观察青苔好像是一片丛林
光线通过透镜要发生折射
所以通过观察电视机屏幕是由 红 、绿 、蓝 三种颜 色组成。这是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产生的
那些物体具有放大功能
那些物体具有放大功能
凡是透明的,圆形的物体都有放大功能 如水滴、圆柱形的玻璃棒、装水的杯子、 哈哈镜等。
练习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 绿 、
扫描隧道显微镜。
高倍的显微镜
知识小结 练 习
科学概念: 一、填空。 A、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 1、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是由荷兰(列文虎克 )发明的。 大。 现在人们又发明了( )显微镜和( ) 电子 扫描隧道 B、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
显微镜。 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2、微生物是由( 过程与方法: 列文虎克 )发现的。
放大镜
本课要点:
1、科学概念
A、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 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B、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2、过程与方法
A、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B、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放大镜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 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 泛使用.
1、细胞
2、显微镜的结构
2、显微镜的结构
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1、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平坦的 桌面上;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 的光圈; 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 2—3cm。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 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 上面; 6、从上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抬升到标本 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 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 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耳朵
触角(鼻子)
连线:
蟋蟀 蝗虫 蚂蚁 蝴蝶 雄蛾 天牛
昆虫的触角 膝状 棒状 羽毛状 鞭状 丝状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目标
本课要点: A、什么是晶体? B、大部分固体物质由什么组成?
C、常见的晶体有哪些?
D、怎样制作晶体?
1、什么是晶体?
2、观赏几种常见的晶体
白 糖 晶 体
食 盐 晶 体
5、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皮
作
连线
镊子 培养皿 滴管 载玻片 碘酒 烧杯 裁纸刀 吸水纸
业
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夹取实验材料 吸取少量液体 染色 放置切片标本 吸取多余水分 盛放液体 切割洋葱
练
习
一、填空。 1、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清水 )。 2、用刀片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 # )字,用 ( 镊子 )取下洋葱表皮。 3、将撕下的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的 )清水中,注意 要平展开。 4、再把( 盖玻片 )倾斜地盖到洋葱表皮上,注意 不要在玻片间产生( 气泡 )。 5、最后用(滴管 )取几滴( 碘酒 ),用( 吸水纸) 吸走多余的染液,洋葱玻片标本制作完毕。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连线:
昆虫的触角
蟋蟀 蝗虫 蚂蚁 蝴蝶 雄蛾 天牛
膝状 棒状 羽毛状 鞭状 丝状
前节知识回顾
.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绿 、蓝 三种颜 色组成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脚 )
苍蝇的脚 1.脚毛 2.钩爪 3.爪垫爪4、粘液
昆虫头部具单眼和复眼 由许多结构相同的小眼组成 称之为(复眼) , 复眼的功能是能成像,复眼对光和闪烁特别敏感
4、用显微镜观察物体
取一块洋葱
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 # )字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 清水
4、怎样制作洋葱皮
一、洋葱表皮标本的制作过程。
1、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用刀片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字,用镊子 取下洋葱表皮; 3、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 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4、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即放盖玻片时先放 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5、用滴管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 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从另一端吸掉多余的水。
蓝 三种颜色组成。 中央厚、 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
镜会发生 折射 。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作业
判 断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3、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凸透镜的放大倍数与中央的厚度有关与直 径大小无关。 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 得更大。
4、怎样放的更大
本课要点: 科学概念: A、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
更大。
B、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 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A、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练 习
一、填空。 小鳞片 1、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 )组 成,这些其实是( 扁平的细毛 )。 2、蝇的眼睛是(复眼 ),由许多( 小眼 )组成。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 )侧。不同的昆虫的 触角形状( 不同 ),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 鼻子 )。它们嗅觉很( 们的( 灵敏 )。 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 ),蚜虫的大小如 (针眼 )。蚜虫的天敌是( 草蛉 )。
蓝 三种颜色组成。 中央厚、 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
镜会发生 折射 。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本课要点:
1、放大镜下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
2、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拆除危 险物品
观察病虫害 考古研究 文物 珠宝玉石 检验
科学课学习
老人看书 读报
放大镜的用法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 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 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 大而清楚。
2、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物体
2、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物体显微镜下 看到的花粉
2、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物体显微镜下 看到的花粉管
3、列文克虎的故事
荷兰生物学家 列文虎克制成 最早的 可以放大(300)倍的 显微镜
4、显微镜的发展史
4、显微镜的发展
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
肉眼 放大镜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作
业
镜座 6、一手握住镜臂 ___,另一手托着 ___,将显微镜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低倍物镜 7、转动转换器,将__________ 转到镜筒下; 目镜 8、调节载物台下的_____ ___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反光镜,从 9、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cm。 载物台上 ,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 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_________ 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镜筒 ,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10、调节准焦螺旋,降低____ 镜筒 慢慢抬升到标本出 11、从上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______ 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 12、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 相反 。 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_____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折射)
用放大镜看计算机和电视屏幕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
是由 红 、绿 、蓝 三种颜色组成。
放大镜的结构图片
凸透镜
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 、中间厚 、边沿薄 。
放大镜的结构
A、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 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 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B、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 较厚(凸起)
都是有( 规则几何 )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
质叫做( 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 晶体 )或由 ( 晶体)组合而成。晶体的形状( 多种多样 ),但都很 有( 规则)。有的是( 立方体 ),有的像( 金字塔 ), 的像一簇簇的( 针 )。
放大镜下的晶体的作业
3、许多岩石是由( 矿物晶体 )集合而成。在显微镜下
作 业
判 断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 )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 3、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 4、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 ) 5、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 ( ) 6、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 7、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 √ ) 8、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