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汇报课教案读书汇报课教案——《童眼看三国》之人物分析活动目的: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通过评析人物,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人物。
3、学会归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
活动准备:1、师生阅读《三国演义》。
2、收集《三国演义》故事演变而来的歇后语等资料。
3、学生做《三国演义》手抄报及幻灯。
教学过程:一、邀请小主持人。
男:如果说书是海,读书就是游泳;女:如果说书是山,读书就是攀登;男:如果说书是天空,读书就是飞翔;女:如果说书是生命,读书就是走过人生。
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智慧的源泉。
女:所以我们热爱读书,我们选择了与书为友。
合:我们愿意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师:是呀,书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自开学以来,我们就一直开展读书活动。
最近,我们师生又共读了一本书——《三国演义》。
看到同学们校内校外,课前课后手捧三国,感觉大家都快成了“三国迷”了。
相信大家在今天的汇报课上,一定会畅所欲言,尽情展示!今天汇报的课题是《童眼看三国》之“人物分析”。
(课前板书课题)读三国,大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知道哪三国吗?(板书:魏蜀吴)知道他们的霸主分别是谁吗?(曹操、刘备、孙权)大家肯定记住了里面的许多人物吧,谁能说上几个?看来同学们读得不错,记住这么多人物。
其实还有很多,据有关资料记载,三国人物有1200多,有名有姓的大约400人,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有数十人。
其实,老师知道同学们对三国已经了解不少了,不信,我们来看看大家做的手抄报就知道了(课件展示)。
二、手抄报展示主持人:怎么样?同学们做的手抄报是不是各具特色,内容也丰富多彩呀。
看来大家与三国人物都成老朋友了,是不是?下面我们就再次走进三国,去会会这些的英雄豪杰,好不好?那么我们怎样去会他们呢?下面我们就分小组进行交流,这些小组分别是——(课件出示)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吕布、曹操、周瑜小组。
下面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汇报形式或者给汇报的同学鼓鼓劲吧。
(出示汇报要求)汇报要求:(1)表情自然、姿态大方。
(2)声音洪亮、语言流畅。
(3)能说出人物的特点,依据充分。
(4)汇报形式不拘一格。
三、走进三国之人物分析1、小组交流,确定汇报人员及形式。
教师巡视指导。
过渡:老师知道大家对三国都很感兴趣,都想在这里展示本组的风采,但时间有限,我们只有采用抢答的方式来确定哪个小组先展示,下面请每个小组的一号同学做好准备。
(抢答歇后语等)2、全班交流展示。
3、评委及时评价。
小结:大家汇报得精彩,评委评价得也精彩,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呢?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说,历史人物有三种形象:(课件出示)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
(简单介绍三种形象)所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论评价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要一分为二,不能用片面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总结:在大家的侃侃而谈间,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耳边又回荡起那一个个永载史册的名字,让这间屋子挥洒着一股英雄的豪气。
下面就让我们以电视剧《三国演义》那气势雄壮的旋律结束这堂读书汇报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并配以战争场面及人物画面。
四、布置作业:今天的读书汇报课就上到这儿,请同学们继续关注三国,准备下次的《童眼看三国》之《场面分析》。
阅读《三国》交流课教案交流目的:1、通过阅读交流一些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
2、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分析人物的言行,初步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
4、指导学生撰写读后感。
课前准备:师:1、认真阅读《三国演义》,做好读书笔记及故事情节与人物的分析。
2、准备好投影片及录音机。
生:1、自读《三国》前十回,并在好词好句上做上记号,并选择一部分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2、自读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书中空白处做做读书笔记。
交流过程:一、激情导入1、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生仔细聆听。
2、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想到了什么?3、谈话:同学们,这首歌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歌词是一首著名诗词——调寄《临江仙》(出示歌词齐读)《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是一部历史小说,书中的一个个问问动听的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令我们百看不厌。
今天我们就起来交流一下读此书前十回的收获。
二、交流好词好句1、四人一组交流自己的好词好句。
2、班级交流:指导学生练习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也可利用肢体语言来理解词语。
并试着用词语造句。
(指导学生积累一些脍炙人口的成语:桃园结义、半信半疑、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下笔成章、乘虚而入、出言不逊、危在旦夕、名不虚传、文思泉涌、屈指可数等)3、交流好句,并说说好在哪里。
(可以从用词遣句、塑造人物特点等方面来分析)三、片断交流1、出示第一回中的片断:次日,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的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
2、设置问题:文中提到哪三个人?他们的身份是什么?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书中的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你最喜欢谁,为什么?3、师:现在也有些人向他们三人一样结拜兄弟,我们称之为拜把子。
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4、同学交流,指名回答。
师相机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地为人处事观。
四、迁移训练五、指导写读后感指导谢读后感的要领:先对所读内容进行分析概括,然后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可以结合实际来谈。
六、小结、作业1、师:同学们,读书可以使我们慧目、可以使我们明智。
《三国》这本书可以使我们知道什么是善恶美丑,还使我们认识了许多英雄,我们现在只读了这本书的开头,更精彩的部分还在后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
2、继续读下面十回,写两到三篇读后感。
走进三国教学目的:1、了解《三国》中有趣的故事及与其相关的成语、歇后语等。
2、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
一、游戏导入1、同学们,《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演义小说,也是我国历史小说中的著名作品。
三国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都能说上一段。
同学们已经读这本书了,有的也看过电视,觉得自己可以被称为"三国迷"的举手。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板书:走进三国)3、先来几题考考大家怎么样?(一题一题出示,先出示题目,再出示答案)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⑺《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⑻"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司马懿)⑼"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5)刚刚我们只说了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其实由三国故事演变而来的歇后语数不胜数,你还知道哪些?(6)我们钦佩诸葛亮,不仅仅因为他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更因为他知恩图报,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家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杜甫的《蜀相》。
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曹操:(1)生说:败走华容道(2)在三国演义中,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曹操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君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我认为他也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3)对于曹操,同学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
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以上部分如果学生能说出来最好,学生如果说不到教师可适当引导)(4)出示《观沧海》刘备:(1)生说:三顾茅庐(2)"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也使刘备爱惜人才的美名远播,你认为他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敬佩呢?他既没有曹操那般的家族势力,也没有孙权父兄遗留的基业,但他却凭着自己的宽厚和耐性,白手起家,争得三分天下,在江山姓氏的帛卷上写下他刘备二字,成就了一段永恒的历史。
如果把他麾下所有的人才都比做千里马,那他无疑就是相马的伯乐。
桃园结义,同甘苦共富贵的承诺,让他为后世做了一个大哥的典范;长坂坡为惜赵子龙摔亲子,成为千古帝王第一人;有很多人看不贯他的哭相,认为他的天下是用眼泪换得的。
其实我们仔细想一下,也就会明白了。
一个王者如果对臣子流下仁爱的眼泪,他们也会用死不足惜的热情去报效这种知遇。
“君之才十倍于曹丕,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嗣子不可,君可自立。
”千古留传的那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历来被人称颂,在世袭制的时代,一个君王敢把江山交托于外姓之人,恐怕历史上也只有他了。
(以上部分如果学生能说出来最好,学生如果说不到教师可适当引导)三、总结在同学们侃侃而谈间,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耳边又回荡起一个个永载史册的名字,让这屋子里挥洒着一股英雄豪气。
你们可真不愧是小小三国迷!最后让我们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优美旋律中再来回顾一些精彩画面。
(看画面说情节)一段短短的三国历史塑造了千百英雄,几部传世之著更让万千后人倾迷于它钱穆先生说,读历史有两种意见,一种是站在古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个叫做“历史意见”;第二种是站在今人的立场上去看历史,这个叫做“时代意见”;那我个人认为还有一种看法,就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去看历史,这个叫做“个人意见”。
所以,对于历史来说它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
它也会有三种意见:历史意见、时代意见、个人意见。
三种意见,三种形象,我们把它结合起来就是我们的品读三国。
我们品读三国,就是想把观众们带回那样一个英雄辈出、波澜壮阔的历史。
这就是我们之所以创造品读三国吧的原因,希望能给现在所以热爱三国的朋友们一个畅所欲言的天地,一个施展抱负的舞台.希望更多的朋友们能够加入到我们这个圈子中,为品读三国贡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元代的三国戏关羽为什么变成神关公显圣的传说关羽红脸的由来民间传说中的刘、关、张《词话》中的关索杨仪其人……[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思想与艺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影响与传播品读三国内容简介刘备也曾表露过他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