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及姿势PPT课件
20
放松或懒人姿势 (倾背姿势)
特征 胸椎后凸角度增加 头部向前 下腰前突
过度活跃 上腹直肌、上腹斜肌、肋间肌、伸髋肌、下腰椎
伸直肌
被牵拉而无力 下腹直肌、下腹斜肌、下胸椎伸直肌及屈髋肌
21
姿势机能损伤的处理
本体感觉及控制
• 强调整体姿势的矫正 • 让病患先采取极端正确的姿势 中间姿势 维持在正确姿势
30
症状
• 单侧头痛或一侧较严重的单侧头痛 • 颈部或枕部下区域蔓延到头部的头痛 • 持久的颈椎姿势或动作会加剧疼痛 • 女性盛行率高但无家族倾向
31
一般处理须知
• 矫正姿势 • 压力处理 • 预防
32
矫正姿势
• 疼痛处理 仪器、按摩 肌肉定位收缩 • 增加颈椎关节活动度及枕骨下肌肉弹性,以此缓解该区域张力 • 活化及训练颈部深层肌肉,提高稳定性 • 训练下斜方肌、菱形肌及前锯肌
胸腰椎筋膜 肌肉
限制 屈曲末端关节囊变紧;伸直末端关节面靠近 限制胸椎前弯,侧弯及旋转 限制伸直,特别是胸椎区域
椎间盘厚度与椎体高度比值大,活动度好 颈椎(2:5)腰椎(1:3)胸椎(1:5)
前弯受限于棘突间、棘突上韧带、关节囊韧带、黄韧带及后纵韧带 后弯受限于前纵韧带 侧弯受限于侧横突间韧带,黄韧带及关节囊韧带 旋转受限于关节囊韧带 腰椎屈曲末端产生限制
24
训练技巧
• 让患者采取错误的姿势并等待。感到不适时,指出问题并指导纠 正
• 强化正确的表现:比如叫她每等红绿灯或吃饭时,就检查姿势。 用特定的时间来强化或提醒患者。
25
关节、肌肉及结缔组织活动性损伤
• 牵拉 • 关节松动术
26
肌肉表现损伤
• 牵拉性肌无力 • 单单肌力训练无法矫正 • 姿势训练+肌力训练+肌耐力运动+减少重复错误姿势
核心肌肉 腹横肌 多裂肌 腰方肌(深层部分) 深层旋转肌
8
肌肉的稳定功能
总体肌肉 胸锁乳突肌 斜角肌 提肩胛肌 上斜方肌 竖脊肌
核心肌肉 头前与外侧直肌 阜长肌
9
神经控制
• 前馈控制:中枢神经可预期肢体动作 从而活化躯干肌肉。 • 研究表明 患有腰背痛的患者,躯干肌肉的活化有延迟。
10
呼吸对于姿势及稳定度的影响
腹横肌、横膈膜、盆底肌群协调收缩, 增加腹内压,减轻脊椎负荷,提供稳 定度
11
呼吸对于姿势及稳定度的影响
• 腹内压增加,将腹横肌及腹内斜肌向外推,使胸腰筋膜张力增加, 脊椎稳定性从而增加
12
姿势机能损伤的处理
疼痛的产生
对疼痛敏感的 组织
机械压力
机械压力来自于持续牵拉韧带 关节囊、压迫血管,会导致神 经末梢肿胀或压缩
• 口语强化: • 视觉强化:镜子 • 触觉强化:协助正确排列 触碰收缩的肌肉
22
轴心伸直(颈部后缩)以减少头 部向前姿势
轻触唇上鼻下的部位,要求患者 将头抬起后缩 口语强化缩下巴伸直脊椎等正确 动作并引导注意力到这些感觉 让病人做出极端正确的动作再回 到中线
23
骨盆倾斜及脊椎正中姿势 • 坐位靠墙 想象骨盆是一个水桶,向前或后倾倒
27
压力处理/放松
• 缓慢多次的执行相反方向上的主动关节活动运动 • 仪器及按摩
28
Hale Waihona Puke 压力性头痛/颈痛• 原因 • 症状表征 • 一般处理须知
29
原因
• 软组织受伤 • 错误或持续的姿势 • 神经受刺激或夹挤(大枕骨神经从附着于颅底的颈椎伸直肌穿出) • 持续的肌肉收缩(错误姿势或情绪紧绷) • 颞颌关节炎 • 过敏或鼻窦炎等
33
压力处理
• 教导放松技巧、关节活动运动 • 肌肉定位收缩技巧
预防
• 维持正确姿势,保持肌力平衡 • 调整居家、工作或休闲环境以减少重复性错误姿势
34
35
36
37
38
39
躯干
重力线穿过躯干的腰椎及颈椎体,椎体曲线是平 衡的。
头部
重心落在寰椎枕骨关节前方。颈椎后侧的肌肉收
缩维持头部的平衡。
3
稳定度
脊椎的姿势稳定度 呼吸对于姿势及稳定度的影响
4
脊椎的姿势稳定度
• 被动 非收缩性组织:骨、韧带 • 主动 收缩性:肌肉 动态铰链 • 神经控制
5
非收缩性组织的稳定功能
构造 小面关节 肋骨 棘突 椎间盘 韧带
过度活跃 髋关节伸直肌 躯干屈曲肌(肋间肌、腹直肌)
被牵拉而无力
腰椎伸直肌、屈髋肌
18
潜在症状来源
• 生理曲线消失,减震能力降低,易受伤 • 后纵韧带压力 • 椎间盘后侧空间增加,髓核吸收额外液体,腰伸
展时可能向后突出
19
常见原因
• 持续低头垂肩,躯干屈曲姿势。 • 一般运动中,过度强调屈曲运动。
愈合
急性炎症 不愈合
功能障碍 13
常见错误姿势:特征及机能损伤
• 脊椎前凸姿势 • 放松或懒人姿势 • 平的下背姿势 • 扁平的上背与颈椎姿势 • 脊柱侧弯 • 额状面上下肢不对称的异常
14
脊椎前凸姿势
特征 腰骶椎角度增加 骨盆前倾 髋关节屈曲
过度活跃 髋关节屈曲肌(髂腰肌 阔肌膜张肌 股直肌) 腰椎伸直肌(竖脊肌)
被牵拉而无力 腹肌 (腹直肌 腹内斜肌 腹外斜肌 腹横肌)
15
潜在症状来源
• 前纵韧带压力 • 椎间盘后侧空间窄缩及椎间孔缩小 压迫神经根的
硬膜及血管 或神经根本身 • 小面关节间迫近 导致滑液囊受刺激及关节炎
16
常见原因
• 持续错误的姿势、怀孕、肥胖及腹肌无力
17
平的下背姿势
特征 腰骶椎角度减小 腰前凸减小 髋关节伸直 骨盆后倾
脊椎及姿势
构造、功能、姿势损伤及处理须知
1
脊椎的曲线
胸曲 骶曲 :突出位置位于后方 婴儿时期就存在 颈曲 腰曲 :突出位置位于前方 为婴儿学习抬头、站起而出现
2
姿势排列
踝关节 膝关节
重力线落在关节前方,因此胫骨趋向绕着踝关节 向前转动
重力线落在膝关节前方,倾向让膝关节伸直。
髋关节
重力线落在髋关节的位置随身体晃动改变。当重 力线穿过髋关节,会产生平衡
肌肉发生挛缩时,会限制于收缩方向相反的动作
6
肌肉的稳定功能
总体肌肉 浅层:离动作轴较远 跨多关节 产生动作并提供大的铰链功能 强力收缩时产生压迫性负荷
核心肌肉 深层:较靠近动作轴 附着到每一椎节 控制椎节动作;椎节间铰链功能 第一种类肌肉纤维的比例较多为 肌耐力
7
肌肉的稳定功能
总体肌肉 腹直肌 腹内、外斜肌 腰方肌(外侧部分) 竖脊肌 髂腰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