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
摘要:作为老百姓的“养老钱”和“救命钱”,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是否安全、有效是社保基金管理的关键。
文章将从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存在的不足、原因分析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对策三部分展开论述。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840.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0-0233-01
社会保险基金是老百姓的“养老钱”和“救命钱”,保证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的安全及有效,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关键。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保险参保范围的继续扩大,各级社保经办及管理机构征收缴纳的社会保险基金数量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基金监管的难度。
因此,不断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管理,切实预防、分析、控制和化解社保基金管理的风险,从而实现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与保值增值的目标,是我国各级社保部门和经办机构需要迫切探讨和解决的重点。
一、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存在的不足
1.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良现象
第一,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管理机制有待改革。
我国目前实施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和规则的设计由政府来完成。
政府既执行社会保险制度和规则的制定职能,又履行社会保险制度和规则的执行职能,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一切管理工作全部由政府执行并负责执行
后果。
这种情形下,政府受不到足够的监督,委托代理问题存在。
第二,我国社会保险政策存在不统一,统筹工作不到位的现象,无法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基金应当具备的调剂功能。
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和规则在企业、机关以及事业单位不统一。
另外,社保基金的经办机构名称不一,使人民群众错误地认为我国社会保险不系统、不完整。
第三,监督检查手段缺乏固定性、参保单位存在严重的欠缴养老保险费现象。
同时,对于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收,相关的法规存在空位。
比如针对养老保险费的征收,企业职工以职工实发工资为计算基数,事业单位则以档案工资作为扣缴基数。
另外,由于在稽核征收过程中,无法对参保单位形成有效的制约,社保基金的征管机构的功能得不到实现。
第四,基础工作薄弱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的经办及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首先,社保基金经办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电算化程度不高。
由于社保基金的收、支台账以及相关保费的收缴记录等基础性工作尚且无法完全应用电算化进行管理;其次,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再者,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构的运行经费存在不足现象,这就导致其监管工作无法落实。
2.监督方面存在的不良现象
首先,缺乏制衡式监督制度。
所谓制衡式监督制度,指的是各机构在履行监管职能的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则指的是社保机构、财政机构、个人账户基金管
理部门、监管机构以及外部监督机制在社保基金运行的全过程中,对基金进行共同监督的行为以及五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目前我国对社会养老金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
财政部门的监督对象仅是存入财政专户的部分社保基金,而对社保部门的基金征收与支付监督不到位。
参保单位存在严重的少缴、漏缴现象,针对这一现状不仅缺乏财政部门的监督,而且也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其次,在劳动保障部门内部尚未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在劳动保障部门,又缺乏内部审计监督,从而无法及时、有效地监督基金的征管及发放的全过程,从而缺乏内部控制及监管的作用。
再次,缺乏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有效监督。
主要体现在:第一,缺乏信息披露机制。
信息披露是否充分是监管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础;第二,缺乏对基金进行外部管理的人员,外部管理人员的存在可以有效的限制骗取基金财产和盗窃基金资产的行为。
第三,缺乏独立的外部审计机构,因此,无法提供独立客观的评价,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第四,缺乏对监管成本的控制,对监管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限制基金管理人乱用资金,或者将成本转移到缺乏监管的项目上。
二、原因分析
分析可知,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监管作用难以奏效。
我国社会保险
基金的管理机构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
这些管理机构由国家劳动保障厅(局)的直接领导、管理,能够享受政府性事业编制。
事实上,这些管理机制并不具有独立性。
在行政监督方面,均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第二,多头管理,造成监督管理难度增大。
当前我国许多地区市的社保基金管理机构分散化、统筹层次过多,由于分散管理的层次过多,所以增加了管理成本,但是也凸显出管理不规范、信息披露制度无法完善的弊端。
小规模基金不胜枚举,从而大大超出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和范围,显得监管力度十分薄弱。
第三,监管立法落后,违规成本很低,不能有效抑制违规管理。
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制度法规尚不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营运等各个环节同时亦匮乏相应的法律解决机制。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对策及方法
1.建设多方监督的有效实施机制
多方监督的实施机制要尽快建立健全,促使监管起到实效快速的作用。
多方监督机制是指社会公众和代表公众利益的非政府组织和独立机构的监督机制。
2.增强法制建设,增加违法成本
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相关的法律制度包括社会保障基本法、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专门法律和社会保障基金相关的其他配套的法律法规。
3.完善监管的信息化建设,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时下信息的不对称也是社保基金管理凸显的焦点问题,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及传导机制是主要诱因,基金的所有者不能谙稔熟悉基金管理的真实情况,上级监管部门不知所属管理部门的真实信息,再加上基金的多样性和分散性,造成许多管理部门对本单位所辖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真实信息也无法掌握,零散和不完整的数据使监督变得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因而,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起劳动与社会保障、税收、财政、企业以及金融系统等之间统一规范的信息管理制度,变得尤为重要、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赵曼.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刘钧.运行与监管—中国社会保障基金问题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李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体制选择—以国际比较为
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