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按水平四的课程目标要求,结合学校教学场地设施,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设计。
围绕体育的重点是解决学生的体质问题、难点是调动学生自觉的进行锻炼,而选择了武术性的锻炼方式,让学生的上下肢都得到一定的练习,并且在多样的练习形式中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形神拳全套动作除起势外、收势外,共分4段11个基本组合动作。
套路结构简短,动作精练,动作的起伏转折、快慢停顿过渡衔接自然,有利于教师教,也有利于学生学习领会。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体现武术的基础动作。
另外,武术是以身体协调性练习为主的一种无氧运动。
即增强了健身的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协调性,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形神拳,这一内容正符合中学的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需要加强心肺功能和力量的练习,武术的运动特征是持续一定的时间的,中低强度的全身性运动,主要锻炼练习者的心肺功能。
武术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灵敏和身体的协调性,同时陶冶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真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时期——青春期,他们活泼、好动,模仿力、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勇于竞争、自我表现欲强等特点业也为很好的完成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但是由于当前独生女子女数量大、城镇学生占数多,所以他们吃苦精神缺乏,个性差异大,学习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等原因,在学习时教学内容和时间一定要安排合理。
本次课选择了武术形神拳为主要内容是结合了学生当前的特点,希望通过武术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的力量、柔韧、协调性得到一定的发展,为今后的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动作名称,动作路线以及动作规格。
2、技能目标:80%以上的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做出本节课所学的新动作。
3、情感目标: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武术的兴趣。
五、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手型、步型正确到位,前三段动作正确、连续、协调
2、教学难点:抡臂拍脚,弓步顶肘
六、教学方法
本次课尝试把讲授式、体验式、合作式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使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并且通过各小组自主学习与成果的相互交流,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智慧,促使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对套路动作的掌握和学习。
教法:讲解——慢速完整示范,分组看图解自主学习、巡回指导、小组成果展示、激励评价、教师带领集体练习。
学法:观察、模仿、尝试——小组合作实践——练习——小组展示——师生评价——集体学习改进。
教学过程:体育教学常规——集体准备活动——复习前两段——教师示范演示动作——引导学生分组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小组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交流——学生细心观察——师生评价指导——教师集体带领练习——游戏活动——教师小结。
基本部分三、形神拳
A:复习前两段动作。
预备势:直立抱拳
1、并步抱拳礼
2、左、右侧步冲拳
3、开步前推双掌,翻掌抱拳
4、震脚砸拳,马步冲拳
5、插步摆掌,钩手推掌,弹踢推掌,弓步冲
拳
B:学习第三段动作
动作名称及方法:
6、抡臂砸拳,弓步冲拳
要点:抡臂、绕环转体要协调,砸拳与震脚要
同时。
左右冲拳要快速有力,眼随手走。
7、震脚左弓步双推掌,抡臂拍脚,弓步顶肘
要点:转身、跺脚、两臂交叉上举、绕至腰间,
动作协调一致,落步与双推掌要同时完成。
抡
臂要走立圆,击拍脚要响亮,快速有力,干净
利落。
顶肘时上体、腰、肩动作刚劲有力。
◆组织:集体练习成四列体操队形(如图
1)。
◆教法:
1、教师较慢速度示范同时学生跟随进行练
习一遍。
2、教师正常速度示范,学生进行练习一遍。
3、教师口令指挥学生进行练习两遍。
◆要求:教师在演练时可放慢速度多领做,
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并按要求重点
记住动作名称、路线、方向及顺序以及步
型的准确程度。
◆组织: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在规定区域
内自选场地,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看图
解自主学习。
◆教法:引导学生分组自学,教师巡回观
察、指导。
◆要求:学生在看图解时要看清姿势、动
作幅度与方向进行模仿练习。
◆组织:进行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教法:采用分组展示法,各组同学之间相
互观摩、点评纠正错误动作。
◆要求:动作协调、舒展大方,动作路线
清晰。
◆组织:集体成四列横队如图1。
◆教法:教师带领学生“学练”健身拳第
三段动作。
◆要求:
1、教师讲解到位,重点讲解学生自学过程
中不容易掌握的环节。
2、动作规范,做到“眼随手动”。
30
分
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