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三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

(完整)三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3、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4、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5、播种方法:选种、松土、下种、浇水。

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7、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

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都是绿叶提供的。

9、植物的叶子是平展的,这样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0、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子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1、植物体内有叶绿体,因此大多数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

12、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3、凤仙花的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14、果实是由花的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5、凤仙花的生长过程是:种子、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16、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7、凤仙花的身体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8、凤仙花从播种到种子成熟共95天。

19、茎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如凤仙花的茎——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茎;红薯的茎、南瓜的茎——匍匐茎。

20、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①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

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21播种方法:1、选种:要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2、在花盆里放入适量的土;3、按出小坑,放进种子,再用土盖上;4、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放在温暖的地方。

22、光合作用原理: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公式:二氧化碳+水阳光氧气+养料23、怎样证明茎能运输水分?①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②将芹菜放入烧杯中,观察芹菜的变化③芹菜的茎变红,说明茎能运输水分24、小老鼠为什么没有被憋死?第二单元知识要点1、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

2、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小蚕吃的桑叶要切成碎片或条;除了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还要注意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洒杀虫剂。

3、刚孵出的蚕宝宝是黑褐色的,像小蚂蚁,所以叫做蚁蚕。

4、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蚕一生要蜕4次皮。

5、蚕用腹足爬行,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是用来呼吸的。

6、我们可以用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小蚕的生长变化。

7、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8、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9、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远在4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

10、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具备了昆虫的特征。

所以蚕蛾是昆虫。

11、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

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体大,翅小;雄蛾体小,翅大。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蚕蛾的翅膀发育不全,所以飞不起来。

12、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13、蚕的一生经历了蚕卵、幼虫、蚕蛹和成虫四种形态..。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14、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15、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16、有的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变态如:蚕、蜜蜂、蚂蚁、蚊子、青蛙,有的则不变态,如:狗、猫、兔子、鸡、人。

17、有的动物是从卵孵化而来的,如:蚕、蜜蜂、蚂蚁、蚊子、青蛙、鸡。

有的动物是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的,如:狗、猫、兔子、人。

18、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19、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人的寿命长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关系。

20、15岁以前都叫儿童;(不满1岁的为婴儿,12岁~15岁的为少年)12岁~15岁的为少年;16岁~35岁的为青年;35岁~60岁的为中年;60岁以后的为老年。

21、在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得最快。

第一个时期是出生前后(胎儿期到出生后1岁),第二个时期是青春发育期(10岁---20岁)。

22、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一副恒牙。

牙齿的生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乳牙阶段、混合牙阶段(6岁—12岁)、恒牙阶段(恒牙长出后终生不换)。

23、昆虫分为完全变态昆虫和不完全变态昆虫,完全变态昆虫有蝴蝶、苍蝇、蜜蜂、蚂蚁、蚊子等;不完全变态昆虫有蝗虫、蟋蟀、蜻蜓、蝉、螳螂、蚜虫、虱子等。

24、会画蚕的一生。

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要点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物体的温度可以温度计测量。

2、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3、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4、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5、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6、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7、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8、温度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9、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1、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2、冰与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它们都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

不同点:冰有固定的形状、温度低,不会流动,很坚硬,是固体。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较凉、会流动、是液体。

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大,能浮在水面。

3、加快冰融化的三种方法:①把冰块放到手里②把冰块放到阳光下③把冰块放到台灯下。

4、雨过天晴后,地面上的积水到哪里去了?地面上的积水都蒸发,变成了水蒸气。

4、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小水珠,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叫凝结。

三年级下科学第四单元知识要点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槽形磁铁等。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3、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极有两个磁极。

4、磁铁能吸大头针、铁钉、弹簧、回形针、钢珠、圆珠笔尖上的小圆珠、一元硬币等,磁铁不能吸铜、铝、塑料、橡胶、木头、纸、衣服等。

5、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会相互排斥。

6、磁铁具有指示方向的性质,我们把指南的磁极称南极,用“S”表示;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7、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8、把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会增大;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极结合在一起,磁力会减小。

9、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一般的指南针都由磁针和方位盘等组成。

10、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11、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在家庭物品中(电冰箱的门上)、(柜子门上)、(电风扇)、(电话)、(扬声器)(音响)、(门吸)都用到了磁铁。

12、磁悬浮列车是应用磁铁同极相互排斥的性质悬浮在轨道上的。

13、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14、用悬挂的方法可以找出磁铁的南极和北极。

15、司南为什么要放在光滑的铜盘上?答:为了能让司南自由转动。

16、指南针的制作原理:答: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我们把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

17、我会制作指南针,方法如下:答:准备材料:磁铁1块、钢针1枚、泡沫1块、水等1.方法:①、用磁铁将钢针向一个方向摩擦50次。

②、将钢针穿过泡沫。

指南针就做好了。

③、将制作好的指南针放入水面上,等静止时,指南针就会指示南北方向。

18、(重点)熟练掌握用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见课本P77)。

期末考试临近,为了孩子全面地掌握科学知识,请您配合我们监督和督促孩子学习:1、每天拿出30分钟到1小时的时间背诵以上内容;2、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检查背诵情况;3、帮助孩子通过上网、看书等查阅资料,以便让孩子更广泛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望家长与老师配合,谢谢家长的合作。

祝愿孩子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