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地下车库优化设计注意要点

(整理)地下车库优化设计注意要点

目录一、万科地产车库总结 (2)二、倪竟华地下车库的设计及工程经验总结 (9)一、万科地产车库总结05年二季度出图的“东海岸3A、3B,广州蓝山、第五园、万科城8C”等几个项目均有设地下或架空车库,在审图过程中发现,地下车库设计无论是建筑还是结构专业,均存在设计失误或设计不当等问题,主要为“车库设计不合理(车道宽度、转弯半径、入口、车库排水)、层高设置不当、坡道计算失误、以及楼面及顶板与梁设计失误”等等。

这些问题往往是在施工图出图后才发现,且有的项目基础已施工,返工量和更改难度均较大,所造成的无效成本数额也巨大,因此,有必要对此类问题进行系统总结,明确一些基本要求与设计原则,避免日后类同问题的重复发生。

对各类问题,详细分析如下:1、车道宽度问题描述:主车道宽度设置不合理,尺寸偏大,人为增加车库面积(个别项目,双车道宽度宽达8米,单车道宽达5米;而国家规范双车道仅为5.5米、单车道为3米;由于车道宽度过宽,导致每个停车位面积高达60平米;一般情况下,地下车库每个停车位面积为27~35平米,设人防地下车库也仅为为40平米/每车位)。

产生原因:对国家规范有关各类车道宽度的规定不熟悉或理解不够。

解决措施:应熟悉掌国家规范的相关数据要求,在方案设计时,根据规范要求,选择合理的车道(含出口)宽度。

各种车道(出口)最小宽度详下表:2、车库出入口设计不当问题描述:能设一个单车道出口设成双车道出口;或能设两个“单车道”出口设成两个“双车道”出入口,人为增加车库面积。

产生原因:对车库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出入口的设置要求,理解不当。

解决措施:在方案设计时,根据规范要求,设计合理的出入口数量及宽度。

国家对出入口数量及宽度的基本要求,详下表:3、转弯半径设计不当问题描述:误将国家规定的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6米,理解为是车道的最小内径,导致车道的内径过大,相应的增加车库面积。

(注:汽车最小转弯半径是指:汽车回转时汽车的前轮外侧循圆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与车道内径的关系详下图所示。

解决措施: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4.4.10条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车库汽车环行道的最小内径:一般取3.9~4.2米即可。

此数据要牢记。

4、车库排水设计失误问题描述:地下车库,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开敞式集中停车库未考虑明沟排水;个别项目,由室外进入室内的坡道起始点和结束端,未设排水明沟。

产生原因:●一是有的项目地下车库底层层高未考虑250(最薄处)~350厚的滤水层的厚度,导致地下室层高不够不能设滤水层及排水明沟。

●二是,对明沟设置原则,不是很明确,从而遗漏。

解决措施:在进行集中车库设计时,明沟的设置应应遵循如下原则:附图一附图二5、车库坡道设计失误坡道设计问题主要有二:●问题一:当车道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的上下端未设缓坡使坡道设计不能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导致设计变更较大。

●解决措施:在计算坡道坡度时,一定预选考虑缓坡要求。

缓坡的具体规定详下图所示:●问题二:个别项目,坡道设计宽度过大,人为增加车库面积●解决措施:应熟悉掌国家规范的相关数据要求,在方案设计时,选择合理的坡道宽度。

各类坡道宽度具体规定详下表:另外,请悉知一般坡道的结构参数:6、车库结构“楼面、顶板与梁”设计失误在审图过程中,发现设计院结构专业设计不够精细,一些参数选取较大,梁板厚度以及梁高均较大,人为的增加成本。

因此,今后为避免类同问题发生,应向设计院明确一些基本的设计要求。

6.1 车库楼面的基本设计原则A、基本结构参数普通停车库的楼面活荷载取值为4KN/㎡,板厚取值为h=110~120,在合理跨度的情况下,配筋基本采用构造配筋。

框架梁高一般采用1/10~1/12足够,次梁采用1/12~1/14的跨度。

B、面层和找坡普通停车库的面层和找坡应一起考虑,对于双面停车的车库楼面,一般采用1%上下都斜的同厚度结构找坡。

面层做法最多为50,面层中需配Φ4@150x150~200x200的钢丝网片,提高面层的耐磨性和抗开裂。

C、普通用途的地下室楼面参照其他结构做法。

6.2 地下室顶板A、顶板厚度顶板厚度和顶板所处的位置、顶板的覆土、跨度等有关。

B、顶板梁高根据顶板的覆土、是否做人防而定,可大概估算:注:为降低层高,也可考虑采用宽扁梁,但会增加一些造价。

一般不采用将大部分顶板梁上翻形成“水池”,如确实要上泛,上泛高度至少≥300,并应在梁上合适位置预留Φ50的过水洞,洞底标高同板面。

C、顶板排水找坡对于双面停车的车库顶面,一般采用≥2%的上下都斜的同厚度结构找坡。

面层做法详景观设计要求。

二、倪竟华地下车库的设计及工程经验总结一、车位配比及数量对成本的影响车位的配比要求及地下车位的数量对于项目总成本的影响占相当的比重,必须在前期的投资阶段进行认真地测算。

二、控制好车位面积的方法标准的停车柱网设计为:8.1宽×8.1深(见图)。

此外,还要做好以下工作:1、了解相关的规范规定(结合当地的规定要求);2、对设计院的设计方案排布仔细评审与推敲,提高其使用率。

注意:对机械停车时,柱网的布置又是不一样的。

三、高层住宅主楼下是否设地下室的参考建议地下车库与主楼是否要脱开,应视开发进度要求、分期开发的量、建筑功能的需要、地基及基础的形式、主楼的高度、主楼的位置等因素,结合具体项目的特定条件及要求,综合确定。

对于一般情况,当住宅楼层数在20层左右,主楼采用桩基础,主楼位于地下室的外侧(互动的),主楼下无建筑功能需要可不设地下室时,将主楼与车库脱开,仅采用通道做功能连接或完全断开,不但经济性较好,而且方便施工与管理,减少沉降差及应力集中可能产生的结构开裂,也有利于室外管网的布置。

四、控制好地下室层高的方法1、采用无梁楼盖体系(层高可做到3.2~3.3米),采用梁板顶盖结构,层高可控制为3.6米(人防部分可控制为3.7米)。

2、顶盖梁的布置:对有覆土的地下室顶板,不应采用单向板的楼盖布置,应采用十字梁或井字梁的布置更经济,荷载越大,越经济。

3、在合同中要求设计院方案阶段就需做每一层的综合管线图,来进行优化与协调。

对于梁与管线的少数矛盾处,还有以下方法供考虑:(1)用变截面梁,局部减少梁高度(2)在梁中埋管或留洞4、顶板及底板结构采用新三级钢。

5、(1)地坪为50~60厚素砼地坪即可,不需要设排水沟。

(2)在车库坡道处设多道截水沟,并设向外泛水坡。

6、本节的方法不完全适用于机械车库!五、地下室基础形式采用独立基础或承台兼柱帽的无梁筏板结构,比采用大板的梁板式结构,其造价相差约20~30%,经济性明显,且施工方便,应当尽量采用。

六、防水层的设置建议1、了解当地的质监要求,做好沟通。

2、设计中采用较为模糊的要求,便于后期的调整。

3、建议:(1)底板及外墙仅靠砼自防水,不再采用附加防水层。

(2)如必须采用时,选用最便宜的材料即可。

七、深基坑的规避方法和一般的支护办法1、将深基坑的坡顶向外一定范围卸土,使其不成为深基坑。

卸土范围一般为1~2倍的基坑深度。

2、尽量采用自然放坡的方式,表面覆盖防雨布保护。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如确需用,表面喷锚保护即可。

参考做法为:60~80厚的C20素砼喷锚,内配¢6@250,短钢筋@2000打入土中进行坡面的保护即可。

4、主楼基础底面边缘距基坑坡底边的水平距离一般不小于2倍的高差,可认为对主楼基础及地基无明显不利影响,如主楼基础为桩基、筏基更好。

八、二层地下室与一层地下室的经济性比较仅就成本而言,一般情况下,在独立的大地下室范围下(与主楼脱开一定的距离且互不影响时),采用二层地下车库会更省钱。

但从更广的范围而言,应该综合上述的各种因素,进行决策。

具体项目需进行评审确定。

九、其他影响设计、施工或成本的一些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法1、注意人员出地面消防疏散口或人防室外出入口的设置。

1)充分结合景观的要求,或景观设计需要前置。

(不设在重要的景观位置处、尽量远离住宅或对住宅部产生影响的部位、结合景观要求美化或小品化处理)2)有可能时,多在防火分区或人防防护单元之间的交接处设置,可以共用,仅楼梯的疏散宽度略有增加。

3)尽量设在配电房、水泵房的临近部位。

2、自然采光与通风的利用非人防及人防车库应该尽量设计为自然采光与通风并且最好为顶采光。

3、各类设备用房面积的控制1、各类设备用房大概的面积参考:配电房:需结合当地规定;生活给水泵房加消防给水泵房约100㎡;排风(烟)机房(可与人防排风机房结合设置)约25㎡;消防疏散楼梯间(可与人防出入口结合设置)约15~23㎡;人防的出入口约20~45㎡(含楼梯时接近大值)。

2、与人防办或人防设计院沟通,增加物资储备库的面积,取消战时区域电站。

4、关注地质报告中的最高、最低水位1)最高地下水位影响抗浮设计,尽量取低值。

2)最低地下水位可以作为浮力而加以利用,尽量取高值。

5、容易产生裂缝及渗漏水的几个方面1)变形缝2)后浇带3)地下室外墙的水平筋,一层时建议为新Ⅲ级钢12@100,负二层时建议为新Ⅲ级钢14@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