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常考练习题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常考练习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练习题01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理解型默写】1.《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2.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3.《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5.《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6.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7.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阅读理解】(一)填空题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限2个字)。

2.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秋天景物的诗句,除《渔家傲•秋思》中的以外,你读过的此类诗句还有“”。

(填出一句即可)(二)简答题3.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何作用?5.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8.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9.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10.“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11.这首词上阕写景,既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又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寄寓着丰富的情感,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

请结合上阕中的语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的。

12.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选择题13.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14.这首词下阕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表达出了归乡、报国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

“酒”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借“酒”或传达愉悦的感受,或引发深沉的幽思,或展示豪迈的情怀……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C.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1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D.“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

16.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A.衡阳雁去B.四面边声C.长烟落日D.孤城紧闭17.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18.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白居易《观刈麦》)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四)对比阅读赏析《渔家傲·秋思》《使至塞上》,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9.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戍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

B.词的上片描写塞下秋景。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季节是秋天。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傍晚便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D.“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

20.【甲】【乙】两文都是写边塞内容的。

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两文在思想感上的不同(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度)。

4.本词上片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片言志,抒发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5.本首词中,作者用了“”“遗冯唐”“”三个典故。

6.上阕一个“”字,不仅表现了出猎场面的盛大壮观,而且写出了随猎者矫健的身姿和如虹的气势。

7.全词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8.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

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

9.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下阕重在。

10.这首词在写法上最具特色的是运用典故抒发感情,其中这些典故涉及作者心目中两位英雄人物,他们是、。

1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从本词的题材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词。

(二)简答题12.这首词的结尾三句勾勒出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3.请对下阕中“特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简要赏析。

14.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1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16.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

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好处?18.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19.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20.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21.词的下片中用“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三)选择题22.在词中作者运用冯唐的典故,用意是()A.希望君王听从己见,废除新法。

B.希望君王能重新启用他,赋予大任。

C.希望运用冯唐的力量,让打猎更顺利。

D.希望君王能够将冯唐派遣至己处。

23.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开头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上片中“千骑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粗犷、豪放;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婉约、纤柔。

2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

”作者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表达了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25.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出猎的壮阔场面。

B.“酒酣胸胆尚开张”等三句刻画了词人以酒壮胆,口吐狂言的醉态。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词人渴望摆脱政治窘境,为国效力的心情。

D.“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26.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

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27.下列对本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片描写了一个冬猎场面,下片侧重抒情,全词实中有虚,虚实相生。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随从武士头戴锦帽,身着貂裘,跟随太守如疾风般驰骋在山冈上。

C.“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写太守率众人观看孙郎亲射虎。

D.本词语言风格粗犷豪放,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28.下列对本首词中“狂”的内涵分析不恰当的项是()A.“狂”在外在。

身着锦帽貂袋,手中左牵黄犬,右擎苍鹰。

B.“狂”在行为。

率千骑“卷平冈”,“亲射虎”“射天狼”。

C.“狂”在姿态。

尽兴“酒酣”,“胸胆开张”,不惧鬓霜。

D.“狂”在志向。

期盼着朝廷“遣冯唐”,早日能报效国家。

2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狂、豪放的,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词的上阕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狂气”。

C.“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D.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诗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0.苏轼是(朝代)文学家。

3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欣然起行()(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出了月色怎样的特点?33.“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有何妙处?34.从《记承天诗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诗文内容回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