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行中年级作文教学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集语文知识、观察水平以及思维水平方面的综合体现,小学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
所以中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中年级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写好作文呢?这是本学期我面临的一大课题,针对这个课题我从以下几方面实行了尝试。
一、注重积累。
写作离不开现实生活,学生作文更要靠平时积累。
为使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积累素材,我做了以下尝试:
1、阅读中积累语言。
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水准,学生写起作文来才会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中年级的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升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于是,我除了让学生记住课文里的好词佳句以外,我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如《优秀习作》、《名言警句》、《成语故事》、《儿童诗歌》等。
并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把一些好词好句抄下来,并对一些名言、古诗词熟读成诵,学习使用。
在班队会时,我还积极展开一些有趣有益的读书活动。
2、生活中积淀素材。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写作素材。
所以,我们就要经常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观察生活中有趣的事等。
然后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或写成日记,哪怕仅仅一两句话。
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是那么多姿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进一步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
二、注重激发习作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
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就会把作文看作一种愉快的学习活动。
我主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想写多少就写多少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与写作热情。
此外,批改时我注意用批语赞赏学生,激励学生,把学生写的好的文章或有进步的同学的文章读给全班听,或贴在板报中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从而增强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鼓励学生写真事,抒真情。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
所以,我们指导学生写作的基石应是写真事,抒真情。
现在,因为学生见多识广,对写作目的理解不够,被动应付,写文章往往东拼西凑、东挪西借,这样的文章自然无真情实感,使人读后如隔岸观火。
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特别强调要求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只要是真事,哪怕再小,内容再短,描述条理、明白都能够。
四、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语文课本中的多数内容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典范。
所以,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指导孩子自己总结课文中好的写作方法,使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同时我也会依据实际,有机地加入一些学生耳闻目睹的人、事、物,作为写作素材,持之以恒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勤动笔的习惯。
五、重视修改。
修改是训练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一环。
“文不厌改”,越改越好。
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也把修改作为重要的指导部分,引导学生在初稿形成后,按以下几步实行修改:1、自改。
要求自读习作,修改文章,养成修改习惯。
2、家长指导。
学生初学写作,因理解水平所致,难免出现文不符题、详略不当等现象。
我要求家长针对这些现象应根据习作目标对学生的文章实行适当的修改,家长言传
身教,对孩子们写作水平肯定大有裨益。
3、互改交流。
第二天上学,让同桌再实行互改,并交谈修改情况。
4、教师指导。
针对学生存有的共性问题,实行集体修改讲评。
5、学生再改。
老师讲评结束,学生根据老师的评析,再一次修改文章,感到满意后誊写。
6、张贴观赏。
学生誊写完毕,选出佳作在班内展览,激发写作兴趣。
以上就是我对中年级作文教学的粗浅见解和做法,相信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遵循学生的理解规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实施优化的教学法,学生就能喜欢作文,并尽快地投入到写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