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 ppt课件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 ppt课件
环境卫生
班级和活动室要坚持开窗通风;使用湿式清扫方法打扫卫生;
室内外每天小扫一次,每周大扫一次每日入园、离园时,要进行卫 生打扫,湿扫、湿抹;
餐(饮)具每次用后清洗及煮沸消毒 ;儿童一人两巾,每日清洗煮 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每日一人一床一被,2周一次清洗晾晒。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工作
个人卫生
对新生要进行入园前的体格检查,健康者方可入园; 建立儿童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 加强健康教育,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宣传教育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工作
做好每日晨午检和全日观察制度,并做好相关记录。 做好园内环境卫生、日常卫生和消毒工作。 儿童缺勤要追查,因病缺勤要登记。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工作
怕光、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浆液性; 结膜肿胀,弥漫性眼结膜充血,继而发生结膜下出血; 初期为单眼,很快累及另一只眼; 本病具有自限性,多于7~10日恢复。
传染病防控要点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预防 控制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工作
严格执行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食堂人员取得合格健康证明方可上 岗;
向外出疹,先从耳后、脸面、上身、下身、四肢再至手、手 心; 恢复期:皮疹出齐后,按出疹顺序逐渐开始消退。
疱疹性咽峡炎
定义与流行病学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 疱疹溃疡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2008年纳入手足口病管理。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 散发或流行;
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 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
防飞沫:带有病菌和病毒的飞沫很容易进入血循环,使人得 病。
干部、手心、足心不出疹; 2~3日后皮疹消退,一般不遗留色素沉着。
划 痕 实 验
麻疹
定义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 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麻 疹粘膜斑(科氏斑)及全身皮肤出现斑丘疹为特征。
属于国家规定的法定乙类传染病。
麻疹
流行病学
春夏季儿童常见传染病 的预防
春夏季常见的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手足口病、甲型肝炎、感染性腹泻等; 呼吸道传染病:水痘、风疹、麻疹、疱疹性咽峡炎、
乙脑、流脑、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 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疥疮、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传染性疣等。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定义: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 部位的皮疹、溃疡;
好发季节:春夏和夏秋 传染性: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2~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突然发病;
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可有发热,1~2天内手、脚、肛 周和口腔内出现疱疹;
疱疹最初为米粒大小的红疹,很快在红疹的顶部形成小水 疱;
风疹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主要)、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多见于1~5岁儿童 好发季节:冬春季 传染性:出疹前后的病人传染性最强
风疹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2~19天,常以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起病,可伴 有咽痛、轻咳和流涕;
浅表淋巴结多有肿大且伴有轻度触痛; 皮疹于发热后很快出现,呈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和躯
疡。
疱疹性咽峡炎
猩红热
流行病学
定义:流行病学本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高峰,主要多 见于5~15岁儿童。
好发季节: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高峰 易感人群:多见于5~15岁儿童。 传播方式:空气飞沫传播
猩红热
临床表现
以高热、咽峡炎、多伴扁桃体肿大,杨梅舌、全身“酒汉” 样皮疹(皮疹24小时内迅速出齐,全身弥漫性针尖大小的 猩红色皮疹、 触之如粗砂纸状或天冷时的鸡皮样疹,皮肤 间潮红,用手压可暂时转白)、疹后皮肤脱屑。
可自然痊愈,病程约7~10天。
水痘
临床表现
典型水痘:皮疹出现前24h可呈现前驱症状,如轻、中度发 热,不适,厌食等,幼儿常无前驱期 皮疹特点: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 同时能看到几个时期的疹子。 皮疹分布:向心性,躯干为主 粘膜皮疹:口腔、结膜、生殖器处,易破溃形成浅溃疡
少数人病后可有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 需与药物性猩红热疹相鉴别
猩红热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及隐性感染病毒的携带者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 易感人群: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 好发季节:冬末春初 好发场所:托幼机构和学校 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好发季节:春秋季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多见于6个月~5岁小儿 传染性: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内均具有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0天(6~18天),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前驱期:一般为3~4天,表现为中度以上发热、咳漱,流涕、
流泪、咽部充血等症状;发疹前24~48 h 出现科氏斑; 出疹期: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出疹顺序至上而下,由内
流行性腮腺炎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4~25天,平均18天; 腮腺肿大是首发体征。可同时伴有或仅有颌下腺肿大; 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
缘不清,有疼痛及触痛; 肿痛在3~5天达高峰,1周
左右消退,持续7~10天。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24h,最短14h甚或1~2h; 突然发病,眼内出现异物感或烧灼感及痒感后,眼部疼痛、
夏秋季为高发季节; 主要侵袭1~7岁儿童; 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疱疹性咽峡炎
临床表现
高热(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 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颌下淋巴结肿大或压痛; 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咽弓上出现少数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
绕以红晕,但无出血点,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 腭,扁桃体,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