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工程技术”实训平台的开发与探索

电子“工程技术”实训平台的开发与探索

电子“工程技术”实训平台的开发与探索
根据职业学校的电类教学改革特点,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实验设备现状等进行研究,开发与探索一种电子”工程技术”实训平台。

该平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可以从元器件的认识到电路设计、制作及调试的综合性练习,与项目教学相结合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标签:职业学校电子实训平台项目教学
一、实训平台的设计理念
职业学校实验室中电子实验平台一般都是向商家采购,产品样式固定,不完全符合本校的教学要求,且出现问题维修不便捷。

如果使用万能板焊接练习不方便也不经济,制约了学生的创新与动手。

为此,在研发实训平台时,充分考虑实训的内容及要求、企业的人才需求、平台的扩展性、实用性等诸多因素。

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与电类理论课程紧密联系;包括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基础、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

②模块化设计;按照电源电路、传感器电路、显示电路、电机电路等模块设计,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模块训练,维修也方便。

③符合不同层次教学;平台可以从元器件认识到简单电路学习再到综合性课程设计,满足各年级的学习。

④具有安全性;平台具有电源短路保护及报警功能。

二、实训平台设计的技术路线
企业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优秀毕业生访谈,了解成长情况与专业的联系;学生学习兴趣调查及专业学习情况;专家咨询委员会,了发展趋势,培养目标等。

汇总各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筛选、提炼;确定电子实验平台装置的整体方案;对相应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提升。

实验平台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完成课题研究;PCB设计,完成硬件电路。

实验装置的应用及实践;电子实验平台的模块、综合设计、仿真及实验。

以上的步骤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查、兄弟校考察、专家咨询委、资料调查法等作为支持。

三、实训平台的组成
电子“工程技术”实训平台包含了四大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平台供电电源电路、信号输入电路、微处理电路、信号输出电路。

如图1所示
1.电源电路
交流输出端子:~A、~B、~C ;UAB=15V,UBC=15V,UAC=30V,
直流输出端子:+12V +5V GND -5V -12V;四路输出额定电流依次为:1A、7A、0.5A、0.5A;电源还具有可调节模块,方便使用。

2.信号输入电路
包括传感器模块,可测热敏、光敏、压敏等电阻型传感器电路、
声音传感器电路、振动传感器电路、烟雾(一氧化碳、酒精、煤气等)传感器电路;
超声波模块,40KH超声波发射与接收传感器电路,可测距离0.1米到4米;热释检测模块,热释检测电路;串口通信电路等。

3.微处理器电路
可由2片的单片机构成,根据需要选择。

4.输出电路
综合显示模块,8位数码管动态扫描电路、8*8点阵动态扫描电路、8位流水灯电路、液晶显示等;机械部分,电机电路、机械手部分、音频输出、蜂鸣器等。

整个电子“工程技术”实训平台可以完成电子、单片机等综合实验,包含的内容有元器件识别、三极管知识、运放知识、传感器知识、单片机知识、模拟数字转换知识、组合逻辑知识、触发器知识等等。

图 1
四、平台实现的功能与特点
根据课程内容及企业需求、学生兴趣等开发一种新型的电子实验平台装置。

该平台包含了电子技术基础内容、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基础、电工基础、电子测量、电路设计、电子工艺基础等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如下特点,也是将来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趋势:
1.项目化教学促使理实一体化
开发的实验平台都是以模块设计的,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2.平台的开发促使教师成长
教师在平台上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使教师达到双师型。

3.实验设备添加成本的减低
自主开发的实验平台成本较低,又符合教学、企业的需求,占用场地少,操作简便,容易管理。

并且对电子技术专业的相关实验都能够实现。

4.与行业工程实际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全面而深层次理解电子工程的理论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结构灵活,组合方便,非常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认识及应用能力的提高。

5.可任意扩展,能与时俱进,把握行业最新发展动态,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
五、结束语
该实验平台实验丰富,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不仅可靠性高,易于维修,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扩展性与可持续性。

解决大多数职业学校实验设备不足、课程教学枯燥的难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完全的课本学习轻松地过渡到自主性、能动性、趣味性较强的实践训练环节,平台不仅可以满足电类专业基础实验,而且可以进行综合的课程设计实验、技能大赛赛题及研究性实验等,学习由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变为在老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尹晓霈,李战明,曲培娟,黄瑞.一种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单片机控制技术综合训练方案.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 (12).
[2] 李策.“做中学、学中教、教中做”合一的教学实践.教育教学,2010.8(203).
[3] 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4]吴新立.实用电子技术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10-211.
[5]张清,朱雷平,崔厚梅. 多功能电路实验箱的研制[ J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1(12):70-72.
作者简介:刘军(1984-),男,福建厦门人,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