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的作用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
无效成分:不具有生物活性,也不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有效部位: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效成分。
苷类:是糖和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鞣质:是由没食子酸或其聚合物的葡萄糖及其它多元醇、酯、黄烷醇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以及两者混合共同组成的植物多元酚。
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一类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与水不相容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香豆素:一类具有苯饼a—吡喃酮母核的天然产物的总称,在结构上可以看成顺式连羟基桂皮酸的脱水形成的内酯类化合物。
生物碱:指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生物碱大部分具有碱性且能和酸结合生成盐,具有特殊显著的生理活性,生物界除生物体必须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氨基糖、肽类、蛋白质、核酸、核苷酸及含氮有机物)外,其他含氮有机物均可视为生物碱。
二次代谢产物: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些重要的一次代谢产物,如乙酰辅酶A等作为前体或原料,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
生成:生物碱、黄铜、萜类、皂苷等。
强心苷: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醌类化合物:是中药中一类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
苯丙素类化合物: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群。
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为一类有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羟酸结构特征的化合物。
甾体化合物:是一类结构中具有环戊烷瓶多氢菲结构的化学成分。
2、生物碱的碱性:原因:分子中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能给出电子或接受质子而使生物碱显碱性。
碱性强弱:用Pka表示,Pka越大,碱性越强。
(pKa值大小胍基> 季铵碱> N-杂环> 脂肪胺≈N-芳杂环> 酰胺≈吡咯(pKa<2为极弱碱;pKa 2~7为弱碱;pKa7~11为中强碱;pKa 11以上为强碱。
))影响因素有:A氮原子的杂化公式(随着杂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强)B 诱导效应(供电基,使碱性增强;吸电基,使碱性减弱)C诱导—场效应(减弱)D共轭效应(共平面的p-π共轭使碱性减弱)E空间效应(减弱)F氢键效应(减弱)。
3、溶剂提取法:根据被提取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适合的容积和方法来提取。
极性: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正丁醇《乙醇《甲醇《水。
方法:煎煮法、锓泽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
.4、鞣质的分-类:依据是否可以分解为小分子。
分为:可水解、缩合、复合鞣质。
5、挥发油的性质:(1)性状:多为无色或淡黄色油状透明液体,有浓烈的特异性嗅味。
冷却条件下挥发油主要成分常析出结晶,称“析脑”,析出物称“脑”,滤去析出物的油称“脱脑油”。
(2)挥发性: (区别脂肪) 自然挥发.(3)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高浓度的乙醇中能全部溶解(4).物理常数:多比水轻,强折光性,沸点在70到300之间(5)稳定性:易氧化变质,因此提出挥发油后,放入棕色瓶、密闭、低温、避光保存.(6)比旋度在正97摄氏度到负的117摄氏度6、挥发油的主要化学组成:A萜类化合物B芳香类化合物C脂肪族化合物D其他化合物。
7、挥发油的提取方法:A蒸馏法B溶剂提取法C压榨法D吸收法E、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8.中药化学成分的检识方法:molish反应、菲林反应、多伦反应、茚三酮反应、双缩脲反应、吲哚醌反应、三氯化铁反应、香草醛—盐酸反应、PH试纸反应、泡沫反应、溶血反应、三氯化铝反应、盐酸—镁粉反应、氨熏反应、碘化钾反应、碘化汞钾反应、碘—碘化钾反应、硅钨酸反应、异羟污酸铁反应、荧光反应、重氮试剂反应。
9.香豆素的性质:游离香豆素类多为结晶性物质,分子量小的多具芳香气味与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且具升华性;香豆素苷类一般称粉末或晶体状,不具挥发性,也不能升华,在紫外光照射下,多显蓝色或紫色荧光。
溶解性:游离态亲脂不溶于冷水,成苷亲水,可溶于水,且可溶于甲醇、乙醇中10.香豆素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根据极性的不同,主要方法);碱溶酸沉法(利用内酯结构,、严格控制条件温和)、水蒸气蒸馏法(小分子具挥发性,结构易变,已少用)。
11、生物碱沉淀试剂:生物碱在酸性水或稀醇中与某些试剂生成难溶于水的复盐或络合物的反应称为生物碱沉淀反应,这些试剂称为生物碱沉淀试剂。
12、生物碱沉淀试剂的应用:可用于试管定性反应和作为平面色谱的显色剂。
碘化铋钾试剂:与生物碱反映(下同)生成橘红色至黄色沉淀。
碘化汞钾试剂:白色沉淀。
硅钨酸试剂:类白色或淡黄色沉淀。
碘—碘化钾试剂:红棕色沉淀。
苦味酸试剂:黄色沉淀。
雷氏铵盐试剂:与季铵型生物碱生成红色沉淀或结晶。
13、萜类:为一类有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结构特征的化合物。
14萜类的分类依据:按异戊二烯单位的多少进行分类,有无成环以及成环的个数。
分为:半萜、单萜、倍半萜、多萜、二倍半萜、三萜、四萜、多萜。
15、三七的主要化学成分成分属于哪类成分、具有哪些特性?检识一种药材中是否含有皂苷可用哪些方法?答:三七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皂苷,皂苷具有发泡性、溶血性、胆璅醇沉淀和金属离子沉淀的特性。
检识一种中药材中是否含有皂苷的方法:(1)发泡性实验:取中药材粉末加水煮沸十分钟,滤出水液振摇后产生持久性泡沫,并不因加热而消失,则说明中药材中含有皂苷。
16、重结晶:化合物由非晶形经过结晶操作形成有晶形的过程。
17、结晶纯度判断:(1)形状均一,色泽均匀:(2)熔点一定(溶距在+—0.5度);(3)色谱检识:TCL经过3个或3个以上溶剂系统展开均为一个斑点。
18、结晶溶剂的选择:A对被溶解成分的溶解度随温度不同应有显著差别。
B与被结晶成分不产生化学反应。
C沸点适中。
19、异羟污酸铁反应:香豆素。
茚三酮试剂:氨基酸。
HCL—Mg粉反应:黄酮类。
Molish反应:糖或苷类。
碘化铋钾:生物碱。
FeCL3反应:酚羟基黄酮类。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区别三萜类和甾体。
碘化汞钾:生物碱。
20、强心苷:Legal反应、keller—kiliani反应。
甾体皂苷:lieberman—burchard 反应.、Rose—Heimer反应、醋酐—浓硫酸反应。
三萜:kahlenberg反应、liebermann —burchard反应。
黄酮:盐酸—镁粉反应、三氯化铝反应。
21、△苦杏仁苷(属于苷类化合物氧苷中的氰苷)在人体内会缓慢分解生成不稳定的a-羟基苯乙腈,进而分解成为具有苦杏仁味的苯甲醛和氢氰酸。
小剂量口服时,由于释放少量氢氰酸,对呼吸中枢产生抑制而镇咳,大剂量时因氢氰酸能使延髓生命中枢先兴奋而后麻痹,并能抑制酶的活性而阻断生物氧化链,从而引起中毒,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22、水蒸气蒸馏方法:用于提取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难溶于水的成分。
23水蒸气蒸馏方法的适应范围:(1)具有挥发性(2)不容或难溶于水且不反应(3)沸腾是的温度下成分不变。
24如何利用化学性质分离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吗啡和可待因?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是利用生物碱盐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麻黄碱的草酸盐溶于水,伪麻黄碱的草酸盐不溶于水。
吗啡和可待因是利用生物碱含有的特殊功能基进行分离,吗啡含有分羟基而可待因不含有,吗啡和可待因的酸水提取液加氢氧化钠、氯仿萃取,吗啡成盐溶于水,可待因游离进入氯仿层。
25、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与酚羟基数目的多少和位置有关)7,4‘—二OH》7或4‘—OH》一般酚羟基》5—OH。
26、苷类分类:A按苷键原子:氧苷、氮苷、碳苷、硫苷。
B按苷元的化学结构:蒽醌苷、黄酮苷、吲哚苷、香豆素苷。
C苷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况分:原生苷、次生苷。
D根据糖的名称:葡萄糖苷、去氧糖苷、木糖苷。
E连接单糖基的数目: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
F按照糖连接的糖链数:单糖链苷、双糖链苷。
G按照理化性质或生理活性:皂苷、强心苷等。
27、苷键的裂解:酸水解、酶水解、碱水解、氧化开环。
28、苷类水解强弱规律:A、N>O>S>C B、呋喃糖苷》吡喃糖C、酮糖(呋喃结构)》醛糖D、五碳糖苷》甲基五碳糖苷》六碳糖》七碳糖苷》糖醛酸苷E、2、3—去氧糖苷》2—去氧糖苷》3—去氧糖苷》2—羟基糖苷》2—氨基糖苷F、芳香属苷》脂肪族苷29、中药化学成分主要的提取方法和分离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其他方法(升华法、压榨法)。
分离方法:溶剂法、沉淀法、分馏法、膜分离法、升华法、结晶法、色谱分离法。
30、黄芩变绿和防止:黄芩长期被水侵泡,黄芩苷水解的酶水解为黄芩素,黄芩素分子中具有邻三酚羟基,易被氧化转为醌类衍生物而显绿色。
防治方法:将黄芩蒸后再切片,因为高温能破坏酶活性。
31、碱溶酸沉法提取黄铜的原理: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因此可与碱成盐溶于碱液中,加酸酸化又游离在水中沉淀析出。
注意事项:控制温度、酸碱度、反应时间、注意保护邻二酚羟基。
32、除去乌头碱原理方法和毒性成分,和药理?答:除去乌头碱有毒成分可在水中长时间浸泡或在碱水中加热及可除去。
原理:在水中浸泡或碱水中加热时可以除去乌头碱中的毒性基但不破坏其有效成分。
乌头的有毒成分是乌头生物碱,其结构特点为双酯型的二萜生物碱,水解可除去二个酯键,故能降低毒性。
乌头具有升压、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中医用于回阳救逆。
33、延胡索:的有效成分属生物碱;具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功效;延胡索中的生物碱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用水煎时能提取出更多的生物碱。
34、中药化学结构鉴定程序:A中药有效成分的理化鉴定:熔点、沸点、比旋度等。
B分子式的测定:质谱法。
C化合物官能团和分子骨架的确定。
D化合物结构式的确定。
35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a、溶剂的选择(相似相容)b、提取方法: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2)水蒸气蒸馏法:用于提取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难溶于水的成分(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4)其他方法:升华法、组织破碎提取法、压榨法36、花色素及其苷的颜色特点是随PH变化呈不同颜色PH<7时显红色PH为8..5时显紫色PH>5时显蓝色。
37、聚酰胺的吸附作用是通过聚酰胺分子的酰胺羰基和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上的酚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的。
38、如何检识蒽醌:(1)理化检识:一般利用Feigl反应、无色亚甲蓝显色反应和Keisting-Craven 反应来鉴定苯醌、萘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