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第一节 概述
一、流态化现象
Pressure drop
B Fixed D Fluidized C
A
E Umf
Velocity
C
Height of bed
E Fixed A B
Fluidized D Umf
流化床的操作范围:umf ~ut
Velocity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三、流化床干燥器的形式及流程
流程
第一节 概述
三、流化床干燥器的形式及流程
1、单层圆筒形流化床干燥器
连续操作的单层流化床干燥器 可用于初步干燥大量的物料,特 别适用于表面水分的干燥。然而, 为了获得均匀的干燥产品,则需 延长物料在床层内的停留时间, 与此相应的是提高床层高度从而 造成较大的压强降。在内部迁移 控制干燥阶段,从流化床排出的 气体温度较高,干燥产品带出的 显热也较大,故干燥器的热效率 很低。
第二节 附属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一、风机 二、空气预热器 三、加料器 四、气固分离器
二、流化床干燥器的特性
优点: (1)床层温度均匀,体积传热系数大(2300~7000W /m3·℃)。生产能力大,可在小装置中处理大量的物料。 (2)物料干燥速度大,在干燥器中停留时间短,所以适 用于某些热敏性物料的干燥。 (3)物料在床内的停留时间可根据工艺要求任意调节, 故对难干燥或要求干燥产品含湿量低的过程非常适用。 (4)设备结构简单,造价低,可动部件少,便于制造、 操作和维修。 (5)在同一设备内,既可进行连续操作,又可进行间歇 操作。
五、干燥器的结构设计
2∆Pd 或,uor = Cd ρ
12
分布板的开孔率为
ϕ = u uor
分布板的开孔数为
n=
π
4
V d or uor
2
若分布板上筛孔按等边三 角形布置,则孔心距为,
πd or t = 2 3ϕ
2
12
第二节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第二节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一、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步骤
(一)确定设计方案 包括干燥方法及干操器结构型式的选择、干燥装置 流程及操作条件的确定。 (二)干燥器主体设计 包括工艺计算,设备尺寸和结构设计计算。 (三)辅助设备的计算与选型
第二节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二、干燥条件的确定
(1)空气进入预热器的状态 由当地年平均气象条件或 根据当地最不利条件确定。 (2)干燥介质进入干燥器的温度 t1 为了提高经济性、 强化干燥过程以及设备小型化, t1 应保持在物料允许的 最高温度范围内。对于非热敏性物料且除去非结合水时, t1 可高达700℃以上;对于热敏性物料,应选择较低的 t1, 必要时可在床层内装置内热构件。 (3)干燥介质离开干燥器的温度t1 和相对湿度ϕ2 提高 干燥介质出口相对湿度ϕ2,可以减少空气消耗量,降低操 作费,但 ϕ2 提高,降低了干燥过程的平均推动力,使干 操器尺寸增大,即加大了设备费用。因此,适宜的ϕ2 值 应通过经济权衡和具体的干燥器对气速的要求来决定。
第二节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五、干燥器的结构,物料出口通 常采用溢流方式。溢流堰的高度可取50~200mm,其值可 用下式计算,即
h 2.14 z0 − Ev = 18 − 1.52 Re t 13 5h 1 Gc E ρ b v b
Qw η= Q p + Qd
第二节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四、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计算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包括床层截面积、设备高度等 主体尺寸的计算。 (一)操作速度的确定 (1)临界流化速度与沉降速度 ①应用经验公式计算 (参见《化工原理》第四章) ②图解法(李森科关系图) (参见《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操作速度
第一节 概述
四、干燥器选形时应考虑的因素
(4)操作方便.劳动条件好。 (5)适应建厂地区的外部条件(如气象、热源、场地),做到 因地制宜。
第二节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干燥器的设计是在设备选型和确定工艺条件基础上, 进行设备工艺尺寸计算及其结构设计。设计的基本依据 是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干燥速率方程。设计的基本原 则是物料在干燥器中的停留时间等于或略大于所需的干 燥时间。
五、干燥器的结构设计
(2)预分布器
第二节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五、干燥器的结构设计
(二) 隔板(分隔板) 为了改善气固接触情况和使物料在床层内停留时间分 布均匀,常常采用分隔板沿长度方向将整个干燥室分用 成4~8室(隔板数为3~7块)。隔板与分布板之间的距离为 30~60mm。隔板做成上下移动式,以调节其与分布板之 间酌距离。
第一节 概述
二、流化床干燥器的特性
缺点: (1)床层内物料返混严重,对单级式连续干燥器,物 料在设备内停留时间不均匀,有可能使部分未干燥的物 料随着产品一起排出床层外。 (2)一般不适用于易粘结或结块、含湿量过高物料的 干燥,因为容易发生物料粘结到设备壁面上或堵床现象。 (3)对被干燥物料的粒度有一定限制,一般要求不小 于30µm、不大于6mm。 (4)对产品外观要求严格的物料不宜采用。干燥贵重 和有毒的物料时,对回收装量要求苛刻。
第二节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二、干燥条件的确定 (4)物料的出口温度θ2 物料的出口温度θ2 与许多因素
有关,但主要取决于物料的最终湿含量X2、临界湿含量Xc 和内部迁移控制段的传质系数。 如果X2≥Xc ,则θ2=tw(空气的湿球温度)。 如果X2< Xc ,若物料的临界湿含量Xc低于0.05,则对 于悬浮或薄层物料可用下式计算:
第一节 概述
四、干燥器选形时应考虑的因素
(1)物料性能及干燥持性 其中包括物料形态(片状、纤维 状、粒状、液态、膏状等)、物理性质(密度、粒度分布、粘 附性)、干燥特性(热敏性、变形、开裂等)、物料与水分的 结合方式等因素。 (2)对干燥产品质量的要求及生产能力 其中包括对干燥 产品特殊的要求(如保持产品特有的香味及卫生要求);生产 能力不同,干燥设备也不尽相同。 (3)湿物料含湿量的波动情况及干燥前的脱水 应尽量避免 供给干燥器湿物料的含湿量有较大的波动,因为湿含量的波 动不仅使操作难以控制面影响产品质量,而且还会影响热效 率,对含湿量高的物料,应尽可能在干燥前用机械方法进行 脱水,以减小干燥器除湿的热负荷。机械脱水的操作费用要 比干燥去水低廉的多,经济上力求成少投资及操作费用。
上式与物料恒算方程联解可得:H2,L,l,Qp, 加热蒸汽消耗量。
第二节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三、干燥过程的物科衡算和热量衡算 (三)干燥器的热效率η
干燥过程的经济性主要取决于热量的有效利用程度。 通常用热效率来表示干燥过程热量利用的经济性。 目前,对于干燥器热效率的定义很不一致,许多资 料和教科书是以直接用于干燥目的的Qw来计算热效率
三、干燥过程的物科衡算和热量衡算
(一)物料衡算
W = G1 − G2 = Gc ( X 1 − X 2 ) = L( H 2 − H1 )
W L= H 2 − H1 l= L 1 = W H 2 − H1
第二节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三、干燥过程的物科衡算和热量衡算
(二)热量衡算
Qw = W (r0 + cv t 2 − c wθ 1 ) Ql ′ = Lc H 0 (t 2 − t 0 ) Q p = LcH 0 (t1 − t0 ) Q = Q p + Qd = QW + Qm + Ql + Ql ′ LcH 0 (t1 − t 2 ) + Qd = W (r0 + cv t 2 − cwθ1 ) + Gc cm 2 (θ 2 − θ1 ) + Ql Qm = Gc c m 2 (θ 2 − θ 1 ) Ql = (10% ~ 15% )(QW + Qm )
X − X∗ rw ( X − X ∗ ) − cs (t − t w ) X − X∗ t −θ c = t − tw rw ( X c − X ∗ ) − cs (t − t w )
rw ( X c − X ∗ ) cs ( t −t w )
第二节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L CH 0 αaz0 = L C H 0 (t1 − t w )A1 −1 Gc ( X 1 − X c )rw
第二节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四、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计算
(二)流化床截面积的计算
Nu p = 0.03 Re p
Nu p =
1.3
0.1 < Re p < 100
αd p
k
ρud p Re p = µ
第二节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五、干燥器的结构设计
主要讨论布气板、隔板和溢流堰的设计。 (一)布气装置 (1)分布板
∆Pb = z0 (1 − ε 0 )(ρ s − ρ )g ∆Pd = (0.1 ~ 0.2)∆Pb ∆Pd u = ς or 2 ρ
2
ζ—分布板阻力系数,一般为1.5~2.5。
第二节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第二节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四、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计算
(四)设备高度 (1)浓相段高度 z1
z1 1 − ε 0 R= = z0 1 − ε
ε =
18 Re+ 36 Re Ar
2
0.12
(2)分离段高度 z2
第二节 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四、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计算
(四)设备高度 为了进一步减小流化床粉尘带出量,可在分离段高度 之上再加一扩大段,降低气流速度使固体颗粒得以较彻 底的沉降。扩大段的高度一般可根据经验视具体情况选 取。 设备的总高度通常为1一l.5m。
a = 6 (1 − ε 0 ) d p , 静止床层的比表面积(球形颗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