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测井教学提纲
其中,Ek产生的前提条件是ΔP≠0 。通常情 况下,ΔP很小,所以Ek很小(可忽略),所以油井 中的自然电位主要是由扩散作用和扩散吸附作用 所产生的。
1.1.3 油井中的自然电场
Ek
AP Rmf
Ed KdlgC Cm wfKdlgRRm wf
Ea KalgCCmwfKalgRRmwf
注意:扩散电位和扩散吸附电位产生
1.1.2.2 扩散吸附作用与扩散吸附电位
由于扩散吸附作用,其结果是浓 度高的一侧形成了负离子(电荷)的 富集,而浓度低的一侧形成了正离子 (电荷)的富集,从而产生了扩散吸 附电位。
1.1.2.2 扩散吸附作用与扩散吸附电位
Ea KalgC Cm wfKalgRRm wf
式中 Ka—扩散吸附电位系数,它的大 小和符号主要决定于岩石颗粒的大小 及化学成分,也和溶液的化学成分、 温度、浓度比等因素有关。
1.1.3 油井中的自然电场
在油井中由于动电学作用和电化 学作用产生了三种电位(电动势):
Ek
AP Rmf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d
Kd
lgCw Cmf
KdlgRRm wf
Ea KalgC CmwfKalgRRmwf
1.1.3 油井中的自然电场
Ek
AP Rmf
Ed KdlgC Cm wfKdlgRRm wf
Ea KalgCCmwfKalgRRmwf
3.1 自然电位的成因
研究结果表明: 油井中的自然电位是
自然电场的作用而产生的, 而自然电场一般是由地层 与井眼流体之间发生的电 化学作用和动电学作用而 产生的 。
3.1.1 动电学作用与动电学电位
• 动电学作用通常 也称为过滤作用, 这里的过滤作用 指的是泥浆中的 正、负离子有选 择性地通过某一 介质(地层) 。具 有解释如下:
式中 K d ——扩散电位系数,主要取决于溶液的
离子成分、溶液的温度;
a w ——地层水的电化学活度,与地层水的含盐
浓度 C w、盐的类型和温度有关, aw fCw ,f 为 活度系数。
a mf ——泥浆滤液的电化学活度, amf fCmf
1.1.2.1 扩散作用与扩散电位
Ed KdlgC Cm wfKdlgRRm wf
• 这三种电动势尤如 三个电池,它们通 过导体(岩石)连 接,形成回路,回 路的总电动势:
E sK dlg C C m 2 f K alg C C m 1 f K alg C C 1 2
1.1.3 油井中的自然电场
• 这三种电动势尤如三 个电池,它们通过导 体(岩石)连接,形 成回路,回路的总电 动势:
3.1.1 动电学作用与动电学电位
• 当岩石中的固体 颗粒被地层水润 湿时,就形成双 电层。
3.1.1 动电学作用与动电学电位
• 泥浆滤液通过孔道进入 地层时,带走正电荷 (阳离子),在地层一侧 形成正电荷的富集,而 井眼中的正电荷填补被 带走正电荷所形成的空 缺,这样井眼中就有了 过剩的负电荷,从而产 生了过滤电位(动电学 电位)。
3.1.1 动电学作用与动电学电位
• 动电学电位(过滤电位)的大小:
Ek
A P Rmf
3.1.1 动电学作用与动电学电位
Ek
A P Rmf
其中:ΔP—泥浆柱与地层间的压力差;
Rmf—泥浆滤液的电阻率; μ—泥浆滤液的粘度 A—过滤电位系数(与地层水的矿化度、化 学成分、所通过的介质的类型及泥浆滤液的 性质有关)
Ed
Kd
lg
C2 Cm f
1.1.3 油井中的自然电场
• 在泥岩,由于扩散吸附 作用产生扩散吸附电动 势Ea1为:
Ea1
Ka
lg
C1 Cmf
1.1.3 油井中的自然电场
• 在砂岩和泥岩的接触面 上,由于扩散吸附作用, 产生的扩散吸附电动势 Ea2为:
Ea2
Ka
lg
C1 C2
1.1.3 油井中的自然电场
3.1.1 动电学作用与动电学电位
• 当泥浆柱压力与地 层压力不平衡时(一 般是泥浆柱的压力 略大于地层压力), 如果地层具有一定 的渗透性,则泥浆 滤液将通过井壁渗 入地层。
3.1.1 动电学作用与动电学电位
• 固体表面带有负 电荷(砂岩、石灰 岩等固体颗粒的 表面仅带有少量 的负电荷。而泥 质或泥饼中固体 颗粒的表面带有 大量的负电荷)。
式中 Cw、Cmf—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的浓 度; Rw、Rmf—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的电 阻率。
1.1.2.2 扩散吸附作用与扩散吸附电位
当两种 不同浓度的 液体相接触, 离子从浓度 高的一侧向 浓度低的地 方扩散
1.1.2.2 扩散吸附作用与扩散吸附电位
扩散时,如果地层 的固体颗粒(泥质)的 表面带有了强的负电荷 之后,固体颗粒将阻止 负离子的通过(好象负 离子被吸附住了一样),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扩 散吸附作用。
的重要条件是:Cw≠Cmf。
1.1.3 油井中的自然电场
• 若砂岩的地层水矿化 度为C2,泥岩的地层 水矿化度为C1,泥浆 滤夜的矿化度为Cmf,
• 设 C1 ≥ C2 ≥ Cmf, 则由扩散作用和扩散 吸附作用所产生的电 位如图所示 。
1.1.3 油井中的自然电场
• 在砂岩处,由于扩散作 用产生扩散电动势Ed为:
地球物理测井
3 自然电位测井(SP)
斯仑贝谢1928年发 现了这样的现象:在未 通电的情况下,井中电 极(M)与位于地面的电 极(N)之间存在着电位 差,而且该电位差随着 地层的不同而变化。另 外,电位差的变化规律 性很强。
3 自然电位测井(SP)
后来、道尔、威利、费多尼、斯卡拉和 安德森等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同时, 自然电位测井(SP)也就诞生了。
3.1.2 电化学作用与电化学电位
• 油井中的电化学作用主要包括两种: 一种是扩散作用,另一种是扩散吸附 作用。
3.1.2.1 扩散作用与扩散电位
3.1.2.1 扩散作用与扩散电位
• 当具有不同矿化度的两种流体相接 触时,离子将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 度低的地方移动,这种现象我们称 为扩散作用。
3.1.2.1 扩散作用与扩散电位
• 在扩散过程中,正、负离子迁移率(速度)不同, 通常是负离子快,这样在某一时刻通过同一截面 的正离子数与负离子数不同,结果是浓度低的一 侧形成了负离子(电荷)的富集,而浓度高的一 侧形成了正离子(电荷)的富集,从而产生了扩 散电位。
3.1.2.1 扩散作用与扩散电位
Ed
Kd
log aw a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