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酶的概念.

酶的概念.


1. 习惯命名法
一. 酶的命名
底物名 + “酶”
如 己糖激酶、蛋白酶、脲酶
1. 习惯命名法
一. 酶的命名
反应类型 + “酶”
如 己糖激酶、乳酸脱氢酶、DNA聚合酶
1. 习惯命名法
一. 酶的命名
酶的来源
如 胃蛋白酶
1. 习惯命名法
问题
一. 酶的命名
这种命名法缺乏科学系统性,易产生“一酶多名” 或“一名多酶”问题。如分解淀粉的酶,若按这种命 名法则有三种名称,如淀粉酶、淀粉水解酶和细菌淀 粉酶。
乳酸脱氢酶的编码是: EC1.1.1.27
2. 国际系统命名法
一. 酶的命名
国际系统命名法看起来科学而严谨,但使用起 来不太方便.
一. 酶的命名
国际酶学委员会建议: 每个酶都给予 2 个名称
习惯名
系统名
二. 酶的分类
只催化一种化合物。
二、 酶的特性
2. 酶不共同于一般催化剂的特征
❖ 酶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 ❖ 酶活性可以调控
三、酶的专一性的类型
酶催化的专一性(specificity)是指酶对它所催 化的反应及其底物具有的严格的选择性。通常一 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由酶对底物选择的严格程度,可将酶的专一性分 为多种类型:
HOOC CH
延胡索酸酶
CH2COOH
HC COOH
HO CHCOOH
延胡索酸
苹果酸
三、酶的专一性及其类型
Summryຫໍສະໝຸດ 绝对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如6-磷 酸葡萄糖磷酸酯酶。
立体专一性
一种酶只能对一种立体异构体起催 化作用。
一种酶只作用于一定的化学
键专一性 键,对键两侧的基团无要求
。如酯酶。
CH2OH O
OH HO
OR
OH 葡萄糖苷
三、酶的专一性及其类型
2 相对专一性——酶能催化在结构上类似的一系列化合物 反应特怔。
B 键专一性(bond specificity)—在催化A-B化合物 中,酶对A,B基团的结构要求不严,而要求有一定的 化学键便能进行催化反应特性。
三、酶的专一性及其类型
第一节 酶的概念及特点
一、 酶的概念
酶是由生物细胞产生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 分的生物催化剂。
生物体内的反应是在很温和的条件(如温 和的温度、接近中性的pH)下进行的,而同 样的反应若在非生物条件下进行,则需要高 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的条件。
一、 酶的概念
酶是但酶发挥其催化作用并不局限于活细胞内,在许 多情况下,细胞内产生的酶需分泌到细胞外或转移到 其它组织器官中发挥作用,如胰蛋白酶、脂酶、淀粉 酶等水解酶。把由细胞内产生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 酶称为胞内酶,而将细胞内产生后分泌细胞外起作用 的酶叫胞外酶。
一、 酶的概念
在本章节中把酶所催化的反应称作酶促 反应,发生化学反应前的物质称底物( substrate),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产物( product)。
二、 酶的特性
1. 酶具有共同于一般催化剂的特征
❖ 用量少; ❖ 只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的反应; ❖ 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而只能缩短时
间。催化机理都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 化能。
2. 国际系统命名法
一. 酶的命名
酶的国际习惯用名和系统命名的应用实例
习惯用名 乙醇脱氢酶 谷丙转氨酶 (GPT) 过氧化物酶
系统命名 乙醇∶NAD+氧化还原酶 丙氨酸∶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 H2O2∶邻甲氧基酚氧化酶
催化的反应
乙醇
NAD+
乙醛 丙氨酸
NADH + H+ α-酮戊二酸
丙酮酸 H2O2
1. 绝对专业性——除一种底物外,酶都不能催化 其它反应的特性。
三、酶的专一性及其类型
H2O 脲酶
H2N C NH2
2NH3 + CO2
O
三、酶的专一性及其类型
2 相对专一性——酶能催化在结构上类似的一系列化合物 反应特怔。
A 基团专一性(group specificity)—在催化A-B化合 物中,酶对其中的一个基团具有高度甚至是绝对专一 性,而对另一个基团则具有相对专一性的特性。
C 立体专一性(stereo specificity)—一种酶只能对一 种立体异构体起催化作用,对其对映体则全无作用的 特性。a.立体异构专一性:
L 氨基酸
H2O + O2 L 氨基酸氧化酶
酮酸 + NH3 + H2O2
三、酶的专一性及其类型
C 立体专一性(stereo specificity)—一种酶只能对一 种立体异构体起催化作用,对其对映体则全无作用的 特性。b.几何异构专一性 :
二、 酶的特性
2. 酶不共同于一般催化剂的特征
❖ 催化效率极高
酶促反应的速度比非酶促反应通常要快 105~1017 倍
如此高的催化效率使生物体内含量 甚微的酶能催化大量的物质转化。
二、 酶的特性
2. 酶不共同于一般催化剂的特征
❖ 专一性很强 铂:催化许多反应,包括有机反应 H+:淀粉、脂肪、蛋白质、蔗糖等 酶:只作用于结构近似的分子,甚至
相对专一性
基团 专一性
不仅要求底物具有一定的化 学键,还对键某一侧的基团 有选择性。如磷酸单酯酶。
第二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一. 酶的命名
1. 习惯命名法
迄今为止所发现的4000多种酶中,现已有2500余 种酶被鉴定出来,用于生产实践的酶有近200种, 其中半数用于临床。
1961年以前,人们根据酶作用的底物名称、反 应、性质及酶来源,对该酶冠名。
谷氨酸 邻甲氧基酚
H2O
四邻甲氧基酚
2. 国际系统命名法
一. 酶的命名
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每个酶都有唯一的特 定标码,其书写方式是:
EC 数字.数字.数字.数字
酶 亚亚 顺
的 类亚 序

类号



2. 国际系统命名法
一. 酶的命名
乙醇脱氢酶的编码是: EC1.1.1.1
第一个“1”—— 第1大类,即氧化还原酶类; 第二个“1”—— 第1亚类,供氢体为CHOH; 第三个“1”—— 第1亚亚类,受氢体为NAD+; 第四个“1”—— 在亚亚类中的顺序号。
对于淀粉酶来说,强调的是底物;对淀粉水解酶来 说,既强调底物又指出酶催化反应的性质;而细菌淀 粉酶强调的是酶的来源和作用的对象。
2. 国际系统命名法
一. 酶的命名
该命名法规定,每种酶的名称应明确标明底物 及所催化反应的特征,即酶的名称应包含两部分: 前面为底物,后面为所催化反应的名称。
若前面底物有两个,则两个底物都写上,并在两 个底物之间用“:”分开,若底物之一是水,则可 略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