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兴安盟杨树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摘要】重点介绍了速生杨树的造林技术,以及如何进行杨树病虫害防治。
【关键词】速生杨树造林病虫害防治目前,国家正在实施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这项工程对缓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的木材供需矛盾、改善林业建设布局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掌握好杨树速生丰产林营造技术,对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整地全面清场,采用人工穴状整地的,即在定植点上挖0.6×0.6×0.6m的栽植穴。
也可采用机械整地。
2 选用壮苗(1)苗木质量:营造杨树丰产林要选用壮苗造林,壮苗不但缓苗期短,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强,而且遗传品质好,生长快、成林成材早,出材量也高。
通常对壮苗的要求是:苗木粗壮,高粗均匀,枝梢充分木质化,根系发达,具有充实而饱满的顶芽,无机械损伤、无检疫对象和严重病虫害。
(2)苗木规格:杨树造林生产中应选用ⅰ级苗和ii级苗。
3 栽植栽植技术的关键是降低苗木的水分消耗和增加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保持苗木的水分平衡。
(1)苗木处理:在起苗、运苗、栽植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保持苗木水分,防止失水。
起苗前圃地应灌水,苗木起运过程中要保持苗根完整和新鲜湿润,尽量随起苗随运随栽植,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要妥善假植,有条件的可用清水浸泡1~2天。
(2)栽植时间:春季(3月下旬至4月初)或秋季(杨树落叶至结冻前)均适合杨树造林,此时苗木易生根,又可减少苗木蒸腾水分。
(3)初植密度: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培育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造林密度。
一般可采取的初植株行距1.5×6m,或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株行距。
(4)栽植深度:在较干旱疏松的土壤上宜深栽60cm左右,能抗风抗旱,增加生根量,以利于成活生长,但粘重土壤和洼地上不应栽植过深。
(5)栽植方法:栽植时要做到穴大底平,栽正栽直,分层填土,分层踏实,使苗木根系舒展,并与土壤密接。
造林后立即浇透水,然后扶正苗木。
根据对兴安盟实际调查,建议采用深栽抗旱造林、秋季长截干苗深栽或平茬造林方法,以保障较高的成活率。
对于没有成活的苗木,要当年秋季或第二年春季及时采用同龄大苗补植。
4 林间套种为了提高林地经济效益,本项目拟在基地搞林下经济,根据立地条件不同,采取林药、林粮、林草等不同模式。
其中1~5年,在荒山荒地上林间主要种植甘草、板蓝根、柴胡、防风等,实行半野化栽培,并积极培育主导产品市场;在沙地、采伐迹地的林间主要种植绿豆、玉米、花生等。
5年后,可进行以牛为主的畜牧养殖。
5 杨树的抚育管理(1)松土除草:松土除草对幼林生长影响极大,能防止杂草与幼树争夺水分和养分,提高土壤通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繁衍和土壤有机物的分解。
一般造林抚育,第一年应抚育三次,第二年抚育二次,第三年抚育一次,以后每年是否抚育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造林第一年的第一次松土除草应在5~6月份进行,一般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经过提前整地的林地,在6月份按幼树方圆1m穴状松土除草。
固定沙地及低甸地没有整地造林的,可在5月份及时在植苗方圆1m范围内进行人工用锹深翻松土除草;第二次松土除草,7月份进行,在行间靠近树两侧采用机械旋耕等抚育方式松土除草,在株间人工用锄头全面松土除草,或机械除草;第三次松土除草,在8月份进行,在株间两侧1m宽距人工用锄头全面松土除草。
造林第二年的第一次松土除草应在6月份进行,在株间两侧1m 宽距人工用锄头全面松土除草。
第二次松土除草,7月份进行行间靠近树两侧采用机械旋耕等抚育方式松土除草。
造林第三年及以后四年,每年可在7月份采用机械全面松土除草一次。
(2)抗旱浇水:杨树对水分反应十分敏感,在水分供应不足的沙地杨树容易形成“小老树”不能正常生长,长期缺水树木抵抗力大大减弱,易遭受病虫害侵袭。
为使杨树发生速生丰产潜力,首先必须保证水分供应。
在兴安盟地区需要选择抗旱能力很强的树种,并保证有效的水分供应,林地观察,沙地一般情况下30~50cm深沙土用手攥松散不成团应及时浇水。
并在5~8月份经常观察林地土壤墒情,根据情况适时浇水。
浇水方式,采用机井带输水袋浇灌。
每次浇水渗透深度在树下至少50cm以下,一般每年浇水3~4次。
(3)追肥:一般要求造林三年后开始追肥,时间在5~6月份进行。
3~4年生树每株0.2kg;5~7年生树每株0.4kg;8~9年生树每株0.6kg.施肥方式3~4年生树在林木株间离树80cm左右挖穴,穴深宽30×30cm,在穴底部回填20cm深的土与化肥混拌均匀之后回填全部土壤踩实。
5~7年生树施肥,可在行间距树干1m以外采用机械开沟施入或人工挖沟施入。
(4)抹芽与修枝:抹芽修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育树干通直,无节疤的高质量木材。
抹芽:造林成活初期应进行抹芽定主干,抹芽主要在幼树成活萌芽后侧芽生长未木质化前抹掉,保留培养粗壮直立主干。
抹芽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第二次抹芽。
保证树干基部无侧枝。
修枝:第二年开始修枝,主要修去与主干相竞争的粗壮侧枝,卡脖枝。
第3~6年修枝程度按保留冠高比2:3。
7年以后修枝程度按保留冠高比1:2。
修枝季节在树液流动前也就是休眠期进行,最好是早春修枝。
修枝工具要锋利,做到刀口平滑不留桩,不伤树干有利于切口处愈合。
6 间伐本项目对初植密度过大的林分采取抚育抚育间伐,以保证后期林木的正常生长,一般间伐时间在栽种后第6年冬季和第7年春季萌芽前进行,间伐强度为50%。
7 病虫害防治项目区杨树病虫害有多种,如杨树溃疡病、杨扇舟娥、白杨透翅娥、光肩星天牛、青杨天牛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类,即蛀干害虫、食叶害虫和枝叶干病害,因此应加强营林措施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并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7.1 蛀干害虫的防治措施杨树蛀干类害虫主要是天牛,其种类有桑天牛、青杨天牛、光肩星天牛等。
杨树天牛综合防治措施主要是以选育抗性品种、多树种合理配置,重视虫源木防治,加强检疫的营林措施,辅以化学、生物、人工、物理等防治的科学治理。
a.营林措施:在造林时选用抗天牛杨树品种是防治杨树天牛的关键措施之一。
对苗木生产和外地调入的苗木,都要严格进行苗木检疫,凡有天牛危害的苗木要就地销毁,杜绝使用带虫苗木造林。
新造林地1km范围内要彻底清除桑树等桑科寄主植物。
对人工林内被严重危害、虫口密度大,且丧失使用价值的树木要在秋末春初及时伐除,并作无害处理。
及时修枝抚育,改善林地环境卫生状况。
b.化学防治:天牛幼虫孵化前和尚未进入木质部的初孵幼虫防治可在产卵刻槽(产卵刻槽外露微细木丝)四周5cm范围内涂抹杀虫剂50%甲胺磷乳油500倍液或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喷施甲胺磷、氧化乐果等内吸性农药200倍液防治。
当幼虫进入木质部时,用甲胺磷、氧化乐果200倍液、溴氰菊酯2000倍液,以注射器注入桑天牛倒数第二或第三个排泄孔;或用熏蒸类毒签、触杀类毒签、胃毒类毒签防治。
插毒签前,先以铁丝疏通天牛最新排泄粪孔,塞进毒签后用粘土将施药孔堵死;也可用磷化铝片和磷化铝可塑性丸剂防治幼虫,在每个天牛排泄孔投入0.1g 磷化铝后用泥土封口。
c.生物防治:用含孢量2亿个/ml至3亿个/ml的白僵菌浮液,或用含菌数120~160亿个/ml苏云金杆菌原液,稀释300倍,从桑天牛倒数第二个排泄孔注射防治幼虫。
用含孢量2亿个/ml的绿僵菌或绿僵菌2亿个/ml加500倍乐果,注射云斑天牛排泄孔防治幼虫。
d.人工防治:成虫羽化盛期在诱饵树上采用人工扑捉成虫,就地集中处死。
用木棒等钝器锤击产卵刻槽,消灭卵和未进入木质部的初孵幼虫。
注意不可大面积捶伤树皮。
e.物理防治:在成虫羽化期,设置20w黑光灯诱杀杨树天牛。
7.2 食叶害虫综合防治在项目区危害较多的杨树食叶类害虫主要是天幕毛虫、杨尺蠖、杨扇舟娥等。
杨树食叶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是采取多树种合理配置,多建混交林,少造纯林,清理林地卫生,冬季垦覆等营林措施,采用人工、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等方法,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a.营林措施:选育抗虫性品种。
避免大面积单一杨树纯林,避免一旦食叶害虫暴发,难于控制。
可采用片状混交、带状混交,或设隔离带的形式控制虫害暴发与传播。
生长期间要清楚杨树林地内的杂草,减少蛹或成虫的隐蔽地。
冬季要深翻垦覆,收集林内的落叶杂草,集中堆抠处理,以杀灭蛹或老熟幼虫,降低来年虫孔基数。
b.人工防治:在成虫产卵高峰到三龄幼虫期间,摘除树上的卵块或被初孵幼虫危害失绿的树叶。
树木高大的要用竹杆戳掉其叶片。
c.生物防治:可使用生物农药,主要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bt 剂)8000万单位,16000万单位,杨树多角体病毒或灭幼脲。
在6~8月份,林内湿度80%左右,进行防治。
此外,保护林内益鸟及害虫天敌等有益生物,提高生物防治功能,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d.化学防治:6月中下旬开始,选用内吸作用较强的甲胺磷或氧化乐果原液注射树干,按胸径每2cm注射1ml。
初孵幼虫大发生时用触杀作用较强的溴氰菊酯1:3000倍液或广谱性农药甲胺磷1:2000倍液喷雾。
7.3 病害防治对项目区杨树造成危害的主要是杨树溃疡、杨树烂皮、杨树枯萎病等,与品种、气候有很大关系,一旦某一条件消除,病症就消失,不会带来传染性或暴发成灾。
a.溃疡病主要感染造林苗木。
为了预防苗木感病,必须培育壮苗,育苗期在秋后控制施肥,使苗木充分木质化,防止冻害;在造林时,苗木截根后及时浸水,避免长时间堆放或太阳暴晒,及时造林。
同时辅以少量药物治疗,用1:600的多菌灵喷雾或浸泡。
b.杨树烂皮病的预防必须注意造林地的选择,防止造林地长期积水。
因此,对低洼地造林必须抬高造林地地面,降低地下水位。
林地遇到水淹时,要及时排水,在水退后用石硫合剂涂抹患病部位。
c.杨树枯萎病主要是水质受到污染,排水不畅所引起,目前还没有有效药物,必须以预防为主,在林地周围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减少水质污染,清除已患病树木。
设置壕沟隔离,用生石灰消毒。
参考文献:[1]《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批复》(计农经字[2002]1037号),国家计委2002.7.[2]《关于调整人工用材林采伐管理政策的通知》(林资发[2002]191号),国家林业局.[3]《森林采伐作业规程》(gb/t15776-1995).[4]《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