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形动物门》ppt课件
质:
它是一种合胞体(syncytium)结构。由实质细胞的分 枝相互联结成疏松的网,网间充满液体及游离的变 形细胞,实质填充在皮肌囊内器官系统之间,担任 着体内:
1.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输送 2.动物的再生 3.组织损伤的修复 4.生殖方面
7
h
4 消化系统 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咽及肠等部分,没有肛
13
h
14
h
原肾管主要功能:调节渗 透压
真正的排泄物如含氮废物 通过体表排出
15
h
6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神经细胞向身体前方集中形成了“脑”的雏形 脑---纵神经索—--横神经相连 --------梯型神经系统 原始的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 眼点:感光 耳突:化学刺激 平衡囊:平衡 纤毛窝:嗅觉
10
h
自由生活的扁虫具有很强的耐饥能力,有的种可以 数月甚至一年不取食而不致饿死,但虫体的体积可 减少到原来体积的1/300。
在饥饿过程中,间质、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等相继 逐渐减小,以致消失。而神经系统却很少受到影响, 当动物重新获得食物之后,失去的器官又很快地相 继得到恢复,虫体也逐渐恢复正常体积。
由焰细胞、毛细管、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
27
h
5、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梯型神经系统:脑神经节(1对)+腹神经索(1对)+横神经 眼点(能辨光线明暗,不能看物象)和耳突(味觉和嗅觉), 体表有触觉细胞。
28
h
6、生殖系统: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无性 生殖为横分裂。
门——不完全的消化系统(imcomplete digestive system), 生活方式的不同,消化系统结构不同。
咽 肠:内胚层形成的盲管。
8
h
1.自由生活:口、咽、肠。涡虫:简单,有的复杂。 咽:是体壁内陷形成的一种管道,用以吞食或抽吸食物、并
输送食物入肠。
9
h
自由生活:大多数为肉食性的,取食各类小动物,如小型 甲壳类、线虫、环节动物等。
b.向前的一端总是首先接触新的外界条件结果使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逐渐向 前端集中,逐渐出现了头部。
c.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使动物对环境的感应更为准确、迅 速而有效,使其适应的范围更广泛。
从水中漂浮生活 到水底爬行 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3
h
2 中胚层产生 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11
h
2.寄生种类: 消化系统趋于退化(如吸虫纲)或完全消失(如绦 虫纲)。
12
h
5 呼吸和排泄系统
呼吸:自由生活的种类 体表渗透
寄生种类
厌氧呼吸
排泄:出现了原肾管,由身体两侧外胚层内陷产生 由焰细胞、毛细管和排泄管组成的。 纤毛的摆动驱使排泄物从毛细管经排泄管由排泄孔排出体外。
的排泄管
焰细胞(末端)
16
h
7 生殖与发育
多雌雄同体 中胚层分化出生殖腺,产生雌雄生殖细
胞 专门的生殖管道(输卵管和输精管)和
附属腺体(前列腺和卵黄腺)
17
h
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牟勒氏幼体(Mullerr`s larva)阶 段,间接发育
18
h
再生
涡虫类具有很发达的再生能力 切成两半,形成两个完整的个体。 如果仅有身体的中段,或头端,则可以再生出头、尾或再生出身体后端, 分别形成一完整的个体。 如果在身体的一侧斜切,可以生长出几个头部。 甚至从一个个体上取出一小块组织,嫁接到另一个个体上,则会出现 畸形个体。 新组织的形成是受身体不同区域细胞的分化所制约。
代表动物:真涡虫
21
h
一、生活习性与外部形态 1、生活习性:淡水溪流、池塘、泉水的石块下,以活的
或死的蠕虫、小型甲壳类、昆虫的幼虫为食 2、外部形态: 柔软扁平,细长。耳突,眼点,生殖孔,
纤毛。
22
h
二、内部构造 三胚层,无体腔 皮肌囊:表皮层和肌肉
外胚层 中胚层
实质组织:中胚层(贮养分)
肠壁:内胚层(中央肠腔)
取食时先分泌粘液,缠绕并固定捕获物并伸出咽,由咽腺 分泌溶蛋白酶先将捕获物体外消化;随后,或是将食物全 部吞食(管状咽)、或是用咽吸食食物汁液(褶皱咽及球 形状)食物进入肠道后先行胞外消化,由肠壁的腺细胞产 生肽链内切酶,再由吞噬细胞吞噬,进行细胞内消化,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以脂肪滴的形式贮存在吞噬细胞内。涡 虫类没有肛门,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19
h
第二节 扁形动物门的分类
分三纲: 1.涡虫纲(Turbellaria) 2.吸虫纲(Trematoda) 3.绦虫纲(Cestoda)。
20
h
一 涡虫纲
最原始类群,多数营自由生活 海生种类多,个体大小不一(<5mm >50cm)
特点:A、 体表具纤毛和典型的皮肌囊,运动能 力较强。 B.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感官较发达。
h
7 扁形动物门
Phylum Platyhelminthes
农学院 曹贵玲
1
h
扁形动物的出现是动物进化上的一次飞跃
进化地位: ①出现了中胚层和两侧对称,但无体腔 ②出现了原始排泄系统和梯型神经系统----器官系统水平
种类多,约20000中,生活环境广泛,海水、淡水、潮 湿土壤、寄生(大多数)
血吸虫
海水:浅海石块、海藻下隐居。 淡水:多在溪流、湖泊等清洁 的流水石块下生活,例如 真涡虫(Dugesia) 以蠕虫、甲壳类及昆虫幼虫为 食。 寄生:日本血吸虫、肝片吸虫、 绦虫等。
2
h
第一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 两侧对称
从扁形动物门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左右对称)
意义a.两侧对称使动物体明显的分出前后、左右、背腹。体背面发展了保护 的功能,腹面发展了运动的功能。
① 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 –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 ② 促进了新陈代谢 (运动能力、活动范围环境、摄食、排
泄) ③原肾管系 ④梯型神经系统 ⑤实质储存养分和水分-----水生到陆生
4
h
3 体壁 中胚层分化出肌肉结构,如环肌、纵肌、斜肌。 肌肉与外胚层紧贴组成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简称皮
肌囊,体壁内侧由实质组织填充 作用: 保护作用
23
h
1、皮肤肌肉囊: 表皮+基膜+肌肉层(环肌、斜肌、纵肌)。 杆状体:分泌粘液有毒,捕食和防御敌害用。 实质组织:贮藏水分和养分。
24
h
25
h
2、消化系统: 有口无肛门,由口、咽、肠组成
26
h
3、呼吸和循环:体表渗透,借实质组织中的液体运送和 扩散新陈代谢的产物。 4、排泄系统:原肾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