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考化学
重庆市万州区上海中学周代军
一、对中考化学的总体回顾
重庆市化学中考试卷是依据九年义务制《化学课程标准》(含实验课改区和非课改区)所编制的。
与重庆市考试中心的《中招考
试说明》对比,不难看出,试卷在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的
基础上,避免了盲目的拔高,而在对“双基”的考查又采用了灵活
多样的考查形式,避免了知识的简单复现和技能的机械组合的记忆
模式,对于引导今后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到一定的
指导作用。
07年的中考试: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和实验部分的分值较06年作了适当的上调,而化学计算部分的分值也较06年作了适
当的下调;中易难度的题目占了全卷的80%;总体而言,07年的中
招考试更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具体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试题内容更具有科学性,更注重将课本的知识与生活、社会、科学中的化学问题的联系,更注重于基础知识在生活、社会、科学、及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的考核。
从选择题第1小题开始到全卷,大篇幅地将化学的基础知识运用于人类生活、社会实践、科学知识的解答上。
如选择题第1、
2、
3、5、9、12、14题,填空题第17、18题等,此类题目量较以往中考有所增加
2、试题的探究性增强,与06年相比,此类题型的题量有所增加,试题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题目有:第7题、第17题(2)、第22
题(3)、第23题,分值的分配也较以往有所增加。
这类基本技能考核的题型对今后的化学教学将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3、试题中更突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文观,试题中出现了好几处要求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安全事故的题目:第2、7、14题,从中体现了化学知识在安全防范、食品卫生等方面考核的新动向,重点突出试题的社会性
三、学生答题的基本情况
的中考,从我校化学学科考试的情况看,成绩并不乐观。
从平时测验的试卷分析,客观题得分率为63.5%;主观题得分率为36. 2%。
中等难度以上的题目得分率偏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综合思考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普遍偏低。
表一:
表三:
题号考查内容抽样人数满分分值平均分难度
1 物质变化
2 1.962 0.981
2 气体的运用 2 0.528 0.264
3 化学肥料 2 1.038 0.519
4 纯净物的概念 2 1.434 0.717
5 环境保护 2 1.679 0.840
6 分子、原子的性质 2 1.509 0.755
7 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 2 1.925 0.962
8 化合价的计算 2 1.547 0.774
9 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 2 1.642 0.821
10 微粒结构示意图 2 1.660 0.830
11 气体的性质 2 1.434 0.717
12 水资源的环境问题 2 1.736 0.818
13 物质的构成 2 1.170 0.585
14 燃烧和爆炸的条件 2 1.151 0.575
1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 1.019 0.509
16 化学符号的意义 3 1.962 0.654
17 酸的性质 2 1.105 0.652
18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基本反应类型、温室效应 4 2.638 0.660
19 酸、碱、盐的性质 5 2.418 0.484
20 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4 2.486 0.621
21 溶液的特征、组成、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4 1.810 0.453
22 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作图 5 1.962 0.393
23 CaO、Ca(OH)2、CaCO3的性质7 2.981 0.426
24 综合计算能力 6 2.362 0.394
四、对今后教学工作改进的建议:
在07年中考试卷结构情况中,充分体现了这样一个理念:今后的考试将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从中反映了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作为走在第一线的化学教师,应以充分的备战心态调整教学的思路,认真体会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解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下面针对今年的中考化学复习教学工作提几点建议
1、加强对学生的双基教学、强化规范。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防止进行“超纲”性学习,已经明确的不作要求或降低要求的内容,不再往高处拔。
二是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载体学好(特别是化学用语的教学必须强化规范)。
我们的教学应更多联系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运用书本的知识去观察分析,让学生在不断体会化学知识的广泛应用中保持浓厚的化学学习氛围
2、学会并掌握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
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中不要把一切问题都讲出来,让学生有问题可提。
(2)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有个过程,切不可心急,欲速则不达。
(3)因势利导,逐步克服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的倾向,使提问更有价值
3、注重实验,重视观察能力和独立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近年
的中考试题中,更多地出现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核,而这方面正是我们化学教学的最薄弱环节之一,从根本上看连学生应做的实验也没法或没完全开出,更谈不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了,我认为这是造成考生实验探究题得分低下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除想方设法让学生去完成教材中规定的探究实验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利用易找到的日常生活中和物品去独自完成其能力限度内可完成的实验
4、重视过程教学,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除扎实对学生的“双基”教学,更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性题目,因此教学中,不要为提高“效率”而简简单单给出结论让学生记,给题目让学生练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方式,教师应设法唤醒、激发学生的这种创新思维的内在品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重视精选习题,提高练习质量。
教学更应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习题要做,但应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在每一个知识点的题目的选择上要更具针对性,要精选、精编有实际情境以及有利于落实双基感悟方法、培养能力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答、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积累解题经验。
要大胆放弃一些偏、繁、怪和无实际意义的题目,严格控制习题的难度和总量
6、加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的习题类型的训练。
这是近年来世界上各国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模式。
它考查内容广泛,立意新颖,具有起点高,落点低,区分度好的优点,该类题目
已成为近几年来中考的热点。
所以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生产和社会中各类化学问题,关心社会,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具体包括:(1)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噪声污染、酸雨的形成、臭氧层的耗损、温室效应等。
(2)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如矿物燃料、太阳能、氢能源、核能等.在初中化学课本中,可以与能源、燃料联系的知识有:①氧气、液氧作为助燃剂,在燃料燃烧中必不可少;②氢能源的优势和开发;③碳单质和煤炭的利弊;④石油问题;⑤天然气、乙醇等新兴有机燃料;⑥燃料引起的环境问题等。
(3)土壤与化肥:如土壤改良、化肥的合理使用等。
(4)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知识:如安全知识(易燃物、易爆物、有毒物质的使用)、医疗保健(药品的使用、吸烟和毒品的危害)、饮食卫生(酒精、食醋、纯碱、食盐、铁锅、铝锅的使用等)。
(5)医药保健和体育卫生;(6)工农业生产;(7)最新科学技术;(8)新闻和重大社会事件;(9)其它跟初中化学有关的生活知识等
8、后期复习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1)梳理双基形成网络不搞题海战,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说,初三的学生才学习了一年,内容不会很多,考生一定要有充分的信心,克服紧张情绪,在复习时注意对知识的实质性理解,抓好基础,千万不必乱做,滥做各种难题,超纲题,不搞题海战。
(2)重视能力、控制难度、讲规范训练,近几年来,中考化学试题中有一些原创性题目,预计今年仍有一批这类试题。
这些考题不可能在哪一本习题集上做到,学生如果只热衷于做成千上万的题目,而缺
乏深刻的思考理解,就不会解决新问题。
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在答题时,应仔细分析题目,从中挖出现象背后的化学本质,找出正确答案。
(3)掌握技能、注重原理、探究开放题。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的科学。
实验技能依然是今年考查的重要内容,也将是区分考生综合能力强弱的一个方面。
实验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复习:①实验目的是什么;②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有哪些及其作用和安装;③了解和掌握实验过程中的各个步骤;
④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与可能产生的故障及其故障的排除;⑤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目的达到没有。
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同仁指正,愿与各位共勉。
谢谢大家。
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