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
一年级小朋友学习兴趣容易提高,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强,但是他们英语基础不牢,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动、好开小差,学习习惯还未养成。
在上学期,我已经训练了学生的相关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一定激发,也初步地了解了一些外国文化习俗。
本学期还需在语音、语调的纯正与流畅上多下工夫,听说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还有待加强。
并将有效教育的相关理念融入其中,加强课堂约定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采用要素组合方式与平台互动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
虽然他们对于简单的日常用语有所掌握,对熟悉的英语知识有所感悟,具备语言的学习和交流的欲望,但是受到词汇量与语法知识的限制,容易产生“交际失败”的现象,挫伤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因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
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
同时将所学到的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
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由牛津大学和上海教育出版社联合组织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
该教材在编写上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的渐性。
在教授该教材时,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多唱英语歌谣、看英语动画片、表演英语短剧、读简易的英语读物等,由于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所以要听说领先,认真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保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要多听录音、多模仿。
帮助孩子初步建立英语发音的肌肉运动模式,形成良好的英语拼读习惯,培养英语语感。
构建以活动为主的任务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感性学习,注重对语言的体验,适当渗透异国文化知识。
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等;有明确的学习英语的目的,能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学好英语的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表达;乐于帮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一起进步;乐于接触并了解异国文化。
2.知识能力目标
能按要求掌握所学单词,能按要求掌握所学句型,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事情,自己也能发号简单的指令。
能看图说出单词,听到单词说出物品。
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能说简单的英文歌谣。
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读音正确。
养成每天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逐步培养语感。
能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完成某项任务,并促使语言能力的提高。
五、主要措施
(一)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
一年级是学习英语的入门阶段,让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是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
根据一年级学生模仿力、求知欲、表现欲强的心理特点,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在听听、说说中模仿英语,在玩玩唱唱中游戏英语,在讲讲、演演中掌握英语。
(二)构建以活动为主的任务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做事、通过思考、通过合作来体验语言,体验生活,体验学习的过程与快乐,在“用”中发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各种语言应用能力。
1.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上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和积极参与者的意识。
遵循示范性原则,重视教师自身语音、语调、说话方式、书写、与学生交流等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点拨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要研究学生会什么,做什么,想什么,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以主题为线索
遵循实践性原则,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践性。
要废除传统式的“满堂灌”,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说的“今天我们要学……”的作法,应该以“让我们来谈(做)……”这样的方式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以主题统领学习和交际活动。
使学生敢开口说话,有话可说,敢动手做事,有事可做,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3.以活动为中心
遵循思维性原则,指导学生把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乐于主动参与的游戏和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以培养他们的兴趣、成就感,自信心和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的任务活动主要以教学目标中的要求为准,如听指令做动作,听指令做事情,看表演猜词义,唱歌,演剧,做游戏,做手工,看图讲故事等。
任务活动的设计还要注意:①要将语言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自身的生活实际中开展交际活动,教师不能仅从成人的观点出发设计活动,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②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活动的形式,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成交际活动,不能单纯追求形式上的新鲜而不考虑是否适合本课内容和教学目的。
③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学习语言是为了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的原则,努力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建构和语言技能,培养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三)强调感性学习,注重对语言的体验。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英语的感知和模仿,通过大量的活动使学生积累感性认识,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中要强调语音、语调的规范和语感的形成,不讲解语法知识,单词拼写和句子结构。
如语音的教学,不要直接教语音知识,不要过分强调单音,应放在恰当的语调中练习,可利用韵律诗、绕口令等较强的节奏感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语调,增强对英语的语感体验。
又如单词、句子的教学,应采取整体学习的方法,坚持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新单词、新句子。
新句子强调要整句学,整句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句子的整体理解,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如何恰当使用。
(四)加强学科联系,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英语课堂活动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智力优势,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参与,不断进步,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学科联系,使学生在唱歌、跳舞、游戏、动手做事请等多种活动中有机会观察、体验、感受并理解语言信息,从而实现智力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五)适当渗透文化知识教学,让学生了解并尊重异国文化。
跨文化教育是外语教育的本质之一。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跨文化教育的目标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于复杂,应适当渗透文化知识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使学生乐于了解并尊重异国文化,学会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养成开放和合理的跨文化意识。
(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多媒体技术具有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交互性和高效率的优越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活动更加形象、生动、活泼,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大优化了教学过程。
六、教学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