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卷真题

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卷真题

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卷一、单选题1.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明清汉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A . 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B .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C . 这种转变彻底解决了宋明理学的弊端D . 这种转变受到了明清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2. “浪漫”一词原指中世纪时用罗曼语(古代法兰西方言)写成的诗歌或传奇,多以英雄冒险与奇妙经历为主。

到了18世纪后半期,此词用来比喻与现实相区别的想象中的世界,和“野性”“幻想”“不可思议”等形容词相近。

“浪漫”词义的演变反映出()A . 批判现实成为社会潮流B . 启蒙运动推动文艺发展C . 西方重视历史文化传承D . 对“崇尚理性”的反思3. 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

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A . 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B . 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C . 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D . 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4.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 .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 .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 .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5.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 .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 .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 .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 .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6. 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在60年里创作了多种三毛形象,对此表理解正确的是()1935年1946年1947年1958年1977年1978年1985年流浪儿童三毛形象《三毛从军记》系列漫画《三毛流浪记》漫画《三毛流浪记》电影《三毛学雷锋》系列漫画《三毛爱科学》系列漫画《三毛学法》系列漫画A . 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B . 新中国一直坚持“百花齐放”C . 国民党发动了全民族抗战D . 漫画促进中国民主政治进步7. 下列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

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A . 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B . 感性思维不断遭受挑战C . 传统文学流派相继被淘汰D . 西方文学流派不断创新8.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9A . 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B . 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C . 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D .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9.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如今的中国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层面都已有突破,我们的航空事业可以说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下列空间技术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②发射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③“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④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A . ①②④③B . ①②③④C . ②①③④D . ②①④③10.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争,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这种观点旨在强调()A . 近代中国新旧力量较量的反复曲折B . 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无关群众利益C . 社会形势亟需唤醒国民的民主意识D . 统治阶级必须体恤广大民众的疾苦11. 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竟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此可以见大地之非网也。

”之所以有这样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A . 日心说B . 相对论C . 经典力学理论D . 量子论12. 元代学者郭守敬辑选了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孝行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的启蒙读物,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元曲伦理剧寓教于乐,《晋陶母剪发待宾》褒扬诚信道德、《赵氏孤儿大报仇》赞颂忠良仁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挞伐贪财嗜利。

这反映出元代()A . 文学艺术以教化为主要追求B . 儒家伦理走向通俗化普及化C . 儒学的理论系统取得新突破D . 儒学地位依赖民间力量维护13. 看电影吃爆米花是一种纯正的美式习俗,但20世纪20年代美国影院规定在观影时禁吃爆米花,看电影吃爆米花真正流行于20世纪30年代,随后风靡全球。

这种改变最能说明()A . 电影技术的进步带来观影习惯的改变B . 电影艺术呈现出大众化、商业化趋势C . 大萧条给影院经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困难D . 电影从业人员的地位、心理预期得到提升14. 1961年,教育部开始调整北京等地区的高等学校,采取定(发展规模)、缩(缩小发展规模)、并(与他校合并)、迁(迁离北京)、放(下放地方领导)、停(撤销停办)的方法。

这一政策旨在()A . 摆脱计划管理体制对教育的影响B . 适应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C . 缓解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的矛盾D . 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15.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面。

”在此背景下出现的作品是()A .B .C .D .16. “革命派……专从满、汉的恶感方面鼓吹……他们用历史的方法,专搜罗明末亡国的故实,借以挑动汉人的亡国之痛,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不久革命思想便传遍了全国。

”这说明在当时广泛流传的是孙中山的()A . 民族主义B . 民权主义C . 民生主义D . 国家主义17. 1860-1900年四十年间,中国共引进西书555种,其中自然科学162种,应用科学225种。

而社会科学只有123种,其他45种。

这表明()A . 社会转型改变了人们的认识B . 西方的学说在中国社会占主导C . 政府重视学习西方自然科学D . 社会科学对当时中国作用有限18. 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A . 新三民主义B . 新民主主义理论C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9. 《西方文化源流》一书中写道:“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

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

”这段话说明()A . 古希腊哲学旨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B . 古希腊哲学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C . 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D . 古希腊哲学从一开始就具有科学精神20.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叫嚣“打倒进化论”和“粉碎达尔文”,而支持者称达尔文是“生物学领域里的牛顿”。

这说明了()①达尔文的进化论实际上否定了上帝创世说②达尔文的进化论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潮流③达尔文的进化论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④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A . ①②③④B . ②③C . ②④D . ①②21. 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

”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A . 受众面广,渗透性强B . 保存信息的力量强C . 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D . 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22. “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这一“发现”指的是()A . 经典力学的建立B . 进化论的提出C . 相对论的诞生D . 量子论的形成二、材料分析题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陶行知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

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

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宇由“知行”改为“行知”。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

1946年7月25日患脑滥血逝世,事年五十五岁。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忧,与劳苦大众休成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据周毅、向明《陶行知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陶行知的主要教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陶行知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24.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走向深入。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戊戌新党之思想为反对名族,轻视民权之思想。

……彼等思想中之“开明专制”不啻欲为异族君主立万世之基业。

故戊戌维新较同治维新(洋务运动)进步者,在觉悟徒恃西技不足以图强,而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之主张。

其仍蹈同治维新之故辙者,则迷信清廷之足与有为,欲籍保皇以救国。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二: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而非为民”者是也。

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皆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

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

——陈独秀《在质问记者》(1919年2月)材料三:这些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也深谙西方文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