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勘察课程设计报告

道路勘察课程设计报告

公路勘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是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的实践课。

本实践课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1)、设计文件中原始资料的查询、收集;(2)、掌握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中各种设计指标的选取,初步学习各相关规范的查找及使用。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1)按照地形地物的规定识别道路沿线自然特征;(2)平面设计——各种几何参数的选取;(3)纵断面设计——主要指标的选择;(4)横断面设计——路幅布置及路拱坡度。

由于路基路面工程没有单独的课程设计,所以本设计还包含一部分路基路面的结构综合设计内容。

《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1)通过资料查阅和学习了解道路设计的基本方法;(2)掌握平、纵、横设计之间的关系并学会运用,学会路基路面的结构综合设计。

三、 设计资料道路等级:一级设计行车速度:100Km/h地形图:见图四、项目介绍邓王一级公路,里程桩号0000K m +~33128.8475K m +,全长3128.847m 。

五、地形地貌该地区属冲积平原,地形开阔,地势起伏平缓,沿线河流、排灌沟渠交错,农田水利设施完善,乡村道路网密集、区域内均为高产农田区。

沿途小沟渠较多可采用涵洞处理。

拟建公路沿线地势总体较平坦,沿途多为农田。

+,K1+940m,K2+420,K2+740,K2+760和K3+128.8475处地势较低,需进K m1480行高填方,路基采用搅拌桩处治。

沿途小沟渠较多可采用涵洞处理。

+,K1+940m,K1+960m,K2+420和K2+820处要求横跨公路,可设置净空K m0560为6m的通道横跨。

K1+60m处有一水塘,须进行填方,路基采用搅拌桩处治。

六、道路所在地区的土壤、地质、水文资料、气候(1)土壤:本段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松散沉积层所组成,表层为素填土和粘性土。

土质均一,呈硬塑——半硬塑状。

(2)地质构造:该地段经历了历史上比较复杂的活动时期,其活动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明显的多样化,整个地区无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良好。

(3)水文:该地区无大的河流,但区段内灌溉沟渠交错,经有关勘探单位检测表明,沿线沟渠水质良好。

沿线有大量地表潜水,地下水一般埋深0.5~2.5m,并随汛期发生变化地下水表现为碳酸盐山丘区的岩溶水。

(4)气候本地区属暖湿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海洋型与大陆型过度的气候特征较明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秋季短,冬寒夏热,年内夏秋雨季降水的相对集中,易出现暴雨造成涝灾,其余季节的降雨量偏少,气候区内的年平均气温13.7°C,以7、8月份最热,年平均最高气温19.4°C,历年的平均最底气温9.1°C,年平均最高气温39.9°C,历年的平均最高积雪深度20,最大冻土深度是33,历年平均的无霜期163.5天,气候区年内的平均降水量884.0,历年的最大年降水量1358.0,7~10月份降水相对集中,区域内常年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历年的平均风速为3.3,最大风速为16.8,8、9月份受台风影响区内空气湿度较大,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左右,最小相对湿度为65%,最大相对湿度为85%。

七、不良地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线路经过区地震基本烈度7度,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0g。

八、交通量资料该路段交通量组成如下:以上为实测交通量组成,高速公路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8%。

2.4 设计规范本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主要依据以下规范进行设计,分别为:(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7)(3)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TJ061-99)(4)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5)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6)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4)一.道路勘测设计1平面设计1.1 定点选线:根据设计任务书及上述选线规则我们小组拟两种路线方案,下图所示一种方案。

1.2 平面线逐桩坐标计算:定起点BP坐标为(505400.0000,4176400.0000),路线如下图:邓王一级公路逐桩坐标表,见附表1一般情况下,考虑排水要求,最小纵坡取为0.3%~0.5% ;考虑行驶顺适与安全,控制最大纵坡不超过4%;最短坡长300m;最小竖曲线半径凹形为4000m,凸形为10000m,极限为6500m.根据竖曲线半径的有关规定,选用竖曲线的半径为凸形8000m,15000m. 凹形为4500m,5000m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及示意图如下:竖曲线长度L :L =Rω竖曲线切线长T :1122T L R ω== ( 21i i ω=- )竖曲线外距E :22228T R E R ω==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 :22x h R =公式中:x ——竖曲线上任一点至竖曲线起点的距离。

对于凸形竖曲线,设计标高=切线高程-h 。

对于凹形竖曲线,设计标高=切线高程+h 。

二、横断面设计2.1 交通量资料交通量组成各级公路通用的车辆折算系数则:=⨯+++⨯++⨯=5.1)60012001000(2)800800(11000o N 8400N d = N 0 ( 1 + r )n-1式中:N d --远景设计年限日平均交通量,辆/日;N 0--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包括现有交通量和道路建成后从其他道路上吸引过来的交通量;r -交通年增长率(%),r =6% n --远景设计年限,n =15采用以小汽车为标准的折算系数, 累计交通量为:N d =8400×(1+6%)15-1=18991 (辆/日)。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可知,四车道的设计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日,设计车速为100km/h 。

本设计中远景设计年限平均日交通量为18991辆/日,接近25000辆/日,故本设计采用四车道。

2.2 行车道宽度根据调查研究及参考国外资料,设计车速≥100km/h 时,车道宽度应为3.75m2.3 路肩本设计设计车速为120km/h ,故硬路肩宽度不得低于3.00m ,一般采用3.25m ,本设计拟采用3.5m 硬路肩,土路肩宽度采用0.75m 。

2.4横断面设计指标:本设计为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路基宽取26m ,其中行车道3.75m ×2,硬路肩宽为3.5m ,土路肩为0.75m 。

填方边坡为1:1.5,挖方边坡为1:1,护坡道1米,边沟采用梯形边沟,沟底宽度取1m ,沟壁坡度为1:1。

路基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如下:公路用地界桩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公路用地界桩2.5 路基土石方计算2.5.1 横断面面积计算将横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干个梯形、矩形与三角形条块,每个小条块的近似面积分别为1S 、2S ……n S 。

则横断面的面积为:121......nn i i S S S S S ==+++=∑2.5.2 土石方数量的计算常用的土石方数量的计算方法有平均断面法和棱台法两种,本次计算采用平均断面法,计算方法如下:把两相邻断面均为填方或均为挖方且面积大小相近,则可假定两断面之间为一棱柱如上图,其体积的计算公式为:121()2V F F L =+式中: V —体积,即土石方数量(3m );1F 、2F —分别为两相邻断面的面积(2m );L —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 )。

土石方表二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路面结构设计计算1 轴载计算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

(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交通量组成以上为实测交通量组成,高速公路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8%。

①轴载换算采用如下公式:4.35121()ki i i PN C C n P ==∑式中:N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次/日;i n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P — 标准轴载,KN ;i P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k —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1C —轴数系数,1C =1+1.2(m -1),m 是轴数。

当轴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m 时,应考虑轴数系数;2C —轮组系数,单轮组位6.4,双轮组位1,四轮组位0.38。

表7.6 轴载换算结果表(弯沉)注:轴载小于25KN的轴载作用不计。

②累计当量轴次计算交通量年增长率为8%,四车道的车道系数是0.4—0.5,取η=0.45。

累计当量轴次:[(1)1]365te NNγηγ+-⨯⨯⨯=式中:N—使用初期行车道(双向)的日平均标准轴载作用次数(沥青路面),或者使用初期设计车道的日平均标号尊轴载作用次数(水泥混凝土路面)(次/日);η—车道系数,即方向分配系数和车道分配系数的乘积,按交通状况和车道数通过调查确定,或通过查表得出;γ—设计使用期内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由调查分析确定。

经计算得:[(1)1]365te NNγηγ+-⨯⨯⨯=15(10.08)13650.4519178549311.4440.08⎡⎤+-⨯⨯⨯⎣⎦==(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轴载换算公式为'''8121()ki i i P N C C n P ==∑ 式中:'1C —轴数系数,'1C =1+2(m-1);'2C —轮组系数,单轮为1.85,双轮为1.0,四轮为0.09。

计算结果如下:轴载换算结果表(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注:轴载小于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次计算:交通量年增长率8%,双车道的车道系数取η=0.45 累计当量轴次:'15'[(1)1]365[(10.08)1]3651572.20.450.08t eN N γηγ+-⨯⨯+-⨯⨯==⨯=7011594.9152 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由上面的计算得到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标准轴次约为700万次左右。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4)规定,及《公路路面设计手册》推荐的路面标准结构断面,方案如下:3 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查《路基路面》表14-13,14-14,得到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和劈裂强度。

抗压模量取200c的模量,各值均取规范给定范围的中值,因此得到200c的抗压模量及劈裂强度见下表:4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该路段为Ⅱ5 区,为粘质土,稠度为1.00,查《路基路面》表14-9得土基模量为45.0Mpa5 设计指标的确定对于一级公路,规范要求要以设计弯沉值作为设计指标,并进行结构层底拉应力验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