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基础各章完整讲义

会计基础各章完整讲义

第一章总论本章教材结构第一节会计的意义――――――――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含义;会计基本职能,财务报告的目标第二节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第三节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6大要素;3大等式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意义(了解)1、中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会计的起源:绘图记事;刻记记事;结绳记事(2)西周王朝:出现“会计”一词;产生“官厅会计”并出现“司会”1985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法治化的开端二、会计含义――掌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同时,它又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其含义是:①会计本质: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或经济信息系统;属于管理的范畴②会计对象: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③会计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④主要计量单位,货币是主要的计量单位但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财务会计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早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有两个,即: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一)会计核算职能(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4个环节,反映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是会计的首要职能)1、会计核算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注意“主要”两个字,言外之意就是除了货币计量单位外还可以以实物量及劳动量作为辅助计量单位。

(2)具有完整、连续、系统性:完整性:所有会计对象都要核算连续性:核算连续进行,不能中断系统性:提供的会计数据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二)会计监督1、含义:会计监督职能: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会计监督就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2、特点:(1)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2)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3)依据是合法性和合理性二者联系与区别:核算是监督基础;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证四、会计的目标会计管理工作的总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或直接目标是向有关各方面提供会计信息根据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投资者分析企业的理财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预测投资风险和报酬债权人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衡量贷款风险,作出贷款决策社会公众了解企业产品质量和价格变动、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信誉等,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应用举例】1、我国会计工作法制化开端的标志是()A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B1982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C1997年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D2000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答案:A2、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A会计核算B会计监督C参与经济决策D进行财务预测答案:AB会计要素(负债)(二)负债1、概念: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实质上反映了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负债的确认意味权利、义务关系的形成;负债的偿还,表明权利、义务关系的解除。

2、特征:(1)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注:企业预期将要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负债处理:如企业与其他单位签署购货意向书(2)负债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义务负债需要在未来某一特定时日用偿付。

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3)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需要在未来某一特定时日用资产或劳务偿付,企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从而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4)负债是能够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估计的经济责任负债通常有一个可预先确定的到期偿付金额(5) 负债一般都有确切的受款人和偿付期限。

3、掌握分类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流动负债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股利负债其他应交款长期借款长期负债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预提费用(五)费用1.概念: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或各种耗费。

代表企业为取得一定收入而付出的代价或者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资源牺牲。

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最终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但并非所以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都意味企业发生了费用。

如企业抽回投资或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2.费用与成本的关系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的费用。

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何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相联系,而与发生哪一期间没有关系企业产品销售后,其生产成本就转化为销售当期的费用,称为产品销售成本或主营业务成本3.掌握分类广义费用:指企业发生的所有耗费和损失狭义费用:仅与企业的营业收入相配比的那部分耗费,按经济用途可以包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1)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车间为生产某种产品而领用的材料)直接人工(车间生产工人的工资)制造费用(间接计入产品成本,包括:车间发生的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车间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修理费、折旧费;车间一般物料消耗)(2)期间费用营业费用(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展览费、广告费、保险费、业务宣传费、专设销售机构人员工资福利费)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差旅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等)财务费用(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等发生的费用,如:利息支出、汇兑净损失以及相关手续费)应用举例:1、下列各项支出中()应计入制造费用A车间生产工人的工资B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C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D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答案:B解析:A应属于直接人员,计入“生产成本”;C计入“营业费用”;D计入“管理费用”。

2、属于期间费用账户的是()A财务费用B待摊费用C长期待摊费用 D 预提费用答案:A3、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包括()A财务费用B 制造费用C 管理费用 D 直接人工费用答案;BD解析:AC计入期间费用(六)利润:1、概念: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是根据收入与费用的合理配比而确定的,是企业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

利润的实现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亏损的发生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减少。

2.构成: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帖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营业利润利润补贴收入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

【应用举例】1、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所得税()答案:错解析: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2、与计算“营业利润”无关的因素是()A所得税 B 营业费用C管理费用D财务费用答案:A解析: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二、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反映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表达式;从实质上看,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和基本财务状况(一)会计等式的演进(6个阶段)(二)会计等式的内容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

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

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所以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了任何一个时点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来源,无论在什么时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应保持上述恒等关系。

注意:负债总是位于所有者权益之前,这种顺序的排列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特定的经济意义。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等式反映某一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企业资金的相对静止状态,所以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

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收入-费用=利润(第二会计等式)广义而言,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即表现为利润。

如果收入大于费用,差额为利润;收入小于费用,差额为亏损这一等式是基本等式的补充和发展,表明了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相应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

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绝对运动形式,也称为动态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应用举例】1、收入-费用=利润,这个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恒等关系,反映了一定期间内企业的财务状况()答案:错解析:收入-费用=利润,反映了一定期间内企业的经营成果2、下列属于会计等式的是()A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B本期借方余额合计=本期贷方余额合计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D收入-费用=利润答案:CD解析:AB属于试算平衡公式。

会计等式二、会计等式(一)会计等式的演进(6个阶段)(二)会计等式的内容(三)基本会计等式的理解1、不考虑收入和费用时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展都会引起会计要素的各种变化,但却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化情况:(1)某个会计要素内部两个项目一增一减,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2)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增加,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3)会计等式的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减少,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4)会计等式右边的两个要素项目一增一减,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例题:腾达公司2002年12月31日的会计要素和项目余额如表:该公司2003年1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 (分析过程注意听)(1)从银行提取现金20000元备用现金增加20000银行存款减少20000(2)向银行借款40000元归还到期的应付货款40000元。

短期借款增加40000元应付账款减少40000元借:应付账款40000贷:短期借款40000元(3)召开董事会,决定从盈余中拿出12000元转增资本金盈余公积减少12000元实收资本增加12000元(4)一位新的投资者向该公司增加货币投资100000元,已经存入银行银行存款增加100000元实收资本增加100000元(5)该公司向银行借款100000元,存入银行银行存款增加100000元短期借款增加100000元(6)该公司原有投资者之一减少对该公司的投资50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银行存款减少50000元实收资本减少50000元(7)归还短期借款30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银行存款减少30000元短期借款减少30000元(8)投资者代该公司偿还到期的银行短期贷款100000元并同意作为对该公司的追加投资100000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