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果实种子类(1)

果实种子类(1)


沙苑子
【来源】 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 种子。又名“潼蒺 藜”。
【性状鉴别】
1. 略呈肾形而稍扁,长 22.5mm , 宽 1.5-2mm , 厚 约 1mm。
2. 表面光滑,绿褐色至灰
褐色,边缘一侧凹入处具 明显的圆形种脐。 3.质坚硬,不易破碎。 4.子叶2片,淡黄色,胚根
⑤气芳香,味辛凉略似 樟脑。
印尼白蔻 :不同点

1.个略小。 2.表面黄白色,有的微显紫棕色。 3.果皮较薄,种子瘦瘪。 4.气味较弱。
【化学成分】
主含挥发油。 油中主要成分为桉油精。

枸杞子
【来源】
茄科植物宁夏枸杞
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状鉴别】
1.呈类纺锤形或椭圆形。 2. 表面红色或暗红色, 顶端有小突起状的花柱 痕,基部有白色的果梗 痕。
3. 果皮柔韧,皱缩;果 肉肉质,柔润。
4. 种子 20~ 50 粒,类肾 形,扁而翘,表面浅黄 色或棕黄色。 5.气微,味甜。
3.果皮薄而软。
绿 壳 砂
4. 种子集结成团,具三 钝棱,中有白色隔膜, 将种子团分成 3瓣,每瓣 有种子5~26粒。
5. 种子为不规则多面体, 直径 2 ~ 3mm ;表面棕红 色或暗褐色,有细皱纹, 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 质硬,胚乳灰白色。
阳 春 砂
绿 壳 砂
6. 气芳香而浓烈,味辛 凉、微苦。

2. 外表紫红色或棕红色,有
多数不规则的深皱纹;果肉 红棕色,中心部分可见凹陷
的棕黄色子房室。
3. 种子扁长三角形,常脱落。 4.质坚实。 5.气微清香,味酸。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加70%乙醇10ml, 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取滤液滴于滤纸上, 干后喷1%三氯化铝试液,干燥后置紫外灯 (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苦。 新鲜时紫红色,贮久渐 变紫黑色。
【化学成分】
主含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山茱萸苷)及有 机酸(熊果酸)。
【理化鉴别】
以熊果酸对照品,进行薄层色谱试验,在 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 斑点;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检视,显相同的 橙黄色荧光斑点


【来源】
木犀科植物连翘 的干燥果实。
4. 质坚硬,平行剖面可见淡 黄白色胚乳,角质状,子叶 心形,叶脉5~7条。 5.气微,味极苦。
【化学成分】
主要为番木鳖碱(士的宁),马钱子碱。
【理化鉴别】
取胚乳部分作切片, + 钼酸胺硫酸溶液 1 滴,胚乳显紫色(检查番木鳖碱,以胚乳内 层含量较多)
取胚乳部分作切片,+发烟硝酸1滴, 胚乳-→橙红色(检查马钱子碱,以胚乳外 层含量较多)
五味子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 的干燥成熟果实。 药材习称“北五味 子”、 华中五味子是“南 五味子”
【性状鉴别】
1、五味子: ①不规则圆球形球形或扁球形, ②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 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 色或出现“白霜”。 ③果肉柔软,种子1~2,肾形, 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 脆。 ④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 有香气,味辛、微苦。 (口尝出现酸甜苦辣辛五种味道)
【采收加工】 果实初熟时采收,习称“青翘”; 果实熟透时采收,习称“老翘”。
【性状鉴别】
1.呈长卵形至卵形,稍扁。
2.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 和多数突起的小斑点,两 面各有1条明显的纵沟。 3.顶端锐尖,基部有小果
梗或已脱落。
4.青翘多不开裂,表面绿 褐色,突起的灰白色小斑 点较少;质硬;种子多数, 黄绿色,细长,一侧有翅。
【性状鉴别】 1. 双悬果,呈圆柱形,有的 稍弯曲。
2. 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两 端略尖,顶端戏留有黄棕色 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有细 小的果梗。 3. 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 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而较宽。 4. 横切面略呈五边形,背面 的四边约等长。 5. 有特异香气,味微甜、辛。
密布颗粒状突起


微苦
苦杏仁
桃仁
【化学成分】
苦杏仁和桃仁均含有苦杏仁苷。
【理化鉴别】
苦杏仁
1.与水共研,产生苯甲醛的特殊香气。
2.捣碎置试管中,加水使湿润,试管中悬挂三硝基 苯酚试纸,用软木塞塞紧,温水浴,试纸变砖红色。
补骨脂
【来源】
豆科植物补骨脂的
干燥成熟果实。
【性状鉴别】
苦杏仁
【来源】
桃仁
蔷薇科植物的 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 干燥成熟种子--苦杏仁 桃或山桃----干燥成熟种子--桃仁
东北杏
山桃
【性状鉴别】
苦杏仁与桃仁的性状比较
药材名
形状 边缘 基部
苦杏仁
扁心形 肥厚 左右不对称
桃仁
扁长卵形 薄 钝园而偏斜
颜色
表面特征
黄棕色至深棕
无颗粒状突起
黄棕色至红棕色
青翘
4.老翘自尖端开裂或 裂成两瓣,表面黄棕
色或红棕色,内表面
多为浅黄棕色,种子
棕色,多已脱落。
5.微有香气,味苦。
老翘
马钱子
【来源】
马钱科植物马钱或云 南马钱的成熟种子。
【产地】
马钱子多为进口;国 内马钱产于我国云南。
【性状鉴别】
1. 呈纽扣状圆板形,常一面 隆起,一面稍凹下。 2. 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绿色绢 状茸毛,自中间向四周呈辐 射状排列,有丝样光泽。 3. 边缘稍隆起,较厚,有突 起的珠孔,底面中心有突起 的圆点状种脐。
3、海南砂:不同点
①长椭圆形或卵圆形, 有明显的三棱。
②表面被片状、分枝状 的软刺,果皮厚而硬。
③种子团较小,每瓣有 种子3-24粒。 ④气味稍淡。
【化学成分】
主含挥发油。 油中主要成分为龙脑、右旋龙脑、乙酸龙脑 酯、芳樟醇等。
豆 蔻
【来源】
姜科植物白豆蔻或 爪哇白豆蔻的干燥 成熟果实。 【产地】 柬埔塞、泰国主产 称为“原豆蔻” 印度尼西亚主产 称为“印尼白寇”。 白豆蔻
二、性状鉴别:
1、形状: 2、大小: 3、颜色: 4、果实的顶端和基部: 5、表面特征: 6、质地: 7、断面: 8、气、味: 对于剧毒中药,口尝时应特别小心。
第2 节
种子类中药概述
槟榔、苦杏仁、马钱子、
一、种子类中药的药用部位: 1.完全的干燥成熟种子---决明子等。
7.发酵加工品---------------淡豆豉
二、性状鉴别:
1、形状: 2、大小: 3、颜色: 4、表面纹理:王不留行具颗粒状突起。 蓖麻有棕黄相间的花纹。 毛茸:马钱子 5、种脐、种阜: 6、质地: 7、断面:槟榔横切面有棕白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
8、气味:剧毒药口尝时宜注意安全。 9、水试:膨胀度的测定。
弯曲,长约1mm。
5.嚼之有豆腥味。
【理化鉴别】
本品捣碎,加乙醚10ml,置温水浴回流提取10 分钟,滤过,弃去醚液,药渣挥干乙醚,甲醇回流 提取10分钟,取滤液点于色谱纸上,紫外灯 (365nm)显紫红色荧光,再加甲醇使斑点扩散, 紫红色环内有一亮黄色环。
小茴香
【来源】 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 熟果实(双悬果)。
典型鉴别: 口尝后出现
五种味道为
正品。
【化学成分】
主含柠檬醛等挥发性成分以及五 味子甲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 等木脂素.

蔷薇 物贴 棠的 近成 实。

科 梗 干 熟 植 海 燥 果
【来源】
习称:皱皮 木瓜。
【性状鉴别】 1. 呈圆形,多纵剖成两半 ( 长 4-9cm,宽2-5cm)。
2.种子的一部分-------------绿豆衣种皮药用 3.假种皮入药---------------肉豆蔻衣、龙眼肉
4.种仁用药-----------------肉豆蔻
5.胚-----------------------莲子心 6.发芽的种子---------------大豆黄卷
【附注】熟悉
1.土枸杞子:同属植 物枸杞的果实。 较小,长在 1cm 以下, 隔皮可见种子,味微 苦。

【来源】 姜科植物阳春砂、 绿壳砂(缩砂)或 海南砂的干燥成熟 果实(实用种子 团)。

【性状鉴别】
阳春砂、绿壳砂
1.呈椭圆形或卵圆形, 有不明显的三棱。
阳 春 砂
2.表面棕褐色,密生 刺状突起,顶端有花 被残基,基部常有果 梗。
4.全部果皮------------------山茱萸、大腹皮
5.部分果皮------------------陈皮 6.带有部分果皮的果柄--------甜瓜蒂
7.果实上的宿萼--------------柿蒂
8.果皮部分的维管束----------丝瓜络、橘络 9.整个果穗---------------干燥成熟 果肉。
【性状鉴别】
1. 呈 不 规 则 的 片 状 或 囊 状。 2. 表 面 紫红 色 至 紫黑 色 , 皱缩,有光泽。 3. 顶 端 有 的 有 圆 形 宿 萼 痕,基部有果梗痕。 4.质柔软。
5. 气 微 , 味 酸 、 涩 、 微
【性状鉴别】
1、原豆蔻:
①呈类球形,直径 1.2~1.8cm。
②表面黄白色至淡黄 棕色,有 3 条较深的 纵向槽纹,顶端有突 起的柱基,基部有凹 下的果柄痕,两端均 具浅棕色绒毛。
③果皮体轻,质脆,易 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 室含种子约10粒。 ④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 背面略隆起,直径3~ 4mm,表面暗棕色,有皱 纹,并被有残留的假种 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