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传感器项目年度总结报告

汽车传感器项目年度总结报告

汽车传感器项目年度总结报告0一、汽车传感器宏观环境分析(产业发展分析)二、2018年度经营情况总结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四、2019主要经营目标五、重点工作安排六、总结及展望尊敬的xxx投资公司领导:为尽可能降低成本,汽车产业越来越呈现精细化分工趋势,整车厂生产模式开始从拥有大而全、广而全零部件制造企业向上游汽车零部件企业采购转变。

汽车产业链长,涉及行业众多,整车厂通常向一级零部件供应商采购零部件组装成整车,一级供应商再向其上游供应商(二级零部件供应商)采购零部件,依此类推,汽车产业形成了多层级零部件供应系统。

2016年3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明确提出:建立起从整车到关键零部件的完整工业体系和自主研发能力,形成中国品牌核心关键零部件的自主供应能力。

加强整零合作,整车骨干企业要培育战略性零部件体系,促进形成一批世界级零部件供应商。

2015年4月22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继续对消费者购买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的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其中给予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专用车退坡式补贴;给予燃料电池汽车非退坡式补贴。

2016年12月29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大幅提高推荐车型目录门槛并动态调整,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力度,将补贴资金事前预拨付改为事后拨付。

2017年9月28日,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对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实施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

在新能源财政补贴加速退坡的背景下,通过双积分制倒逼车企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促进新能源汽车由政策驱动走向市场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在新时期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公司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公司致力于止下滑、保运行、蓄势能,着力夯实核心业务发展基础。

面对产业转型的紧迫任务,公司致力于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强力推进三次产业优化升级。

初步统计,2018年xxx投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43.56万元,同比增长33.56%。

其中,主营业业务汽车传感器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925.23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0.19%。

一、产业发展分析(一)产业政策分析1、《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针对汽车零部件产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指出明确的发展目标是:“在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要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在一般汽车零部件领域要形成先进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

该政策鼓励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国家将在多方面优先扶持能为多个独立的汽车整车厂配套和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的零部件生产企业。

2、《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11项产业扶持政策,包括:减征乘用车购置税;开展“汽车下乡”;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促进和规范汽车消费信贷;规范和促进二手车市场发展;加快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建设;完善汽车企业重组政策;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落实和完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把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任务,推动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转型。

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4、《“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提出建立起从整车到关键零部件的完整工业体系和自主研发能力,形成中国品牌核心关键零部件的自主供应能力。

加强整零合作,整车骨干企业要培育战略性零部件体系,促进形成一批世界级零部件供应商。

积极发展整机和零部件再制造业务,促进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二)行业发展概况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1,379.10万辆,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汽车产量占全世界汽车产量比重逐年攀升。

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累计为2,450.33万辆和2,459.76万辆,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29%和4.71%。

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累计为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76%和13.95%。

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累计为2,901.54万辆和2,887.89万辆,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19%和3.04%。

2001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仅为1,802.04万辆,随着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汽车保有量也呈现飞速发展之势,截至2016年底,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9,440.00万辆。

从我国汽车生产结构变化的趋势看,近年来,商用车比重整体呈逐渐下降趋势,乘用车比重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2017年我国乘用车产量占比为85.49%。

2001年-2016年,我国汽车(整套散件)出口金额年均增速为28.16%,出口规模显著提高,说明我国汽车产品越来越受国外市场欢迎,特别是东南亚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随着这些市场对我国汽车产品认可度的提升,我国汽车产品在这些地区的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三)行业发展有利因素1、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2004年颁布并生效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确定了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指出:“汽车零部件企业要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主机厂的产品开发工作。

在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要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在一般汽车零部件领域要形成先进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

”该政策鼓励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国家将在多方面优先扶持能为多个独立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配套和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的零部件生产企业。

2016年3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明确提出:“建立起从整车到关键零部件的完整工业体系和自主研发能力,形成中国品牌核心关键零部件的自主供应能力。

加强整零合作,整车骨干企业要培育战略性零部件体系,促进形成一批世界级零部件供应商。

”国家相关政策鼓励零部件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形成集团化、国际化发展规模,并积极参与整车企业产品开发,与整车企业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在国家积极支持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汽车行业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汽车领域内具有自主研发能力、专业化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的企业将享有更多政策优势。

2、居民收入增长带动汽车消费增长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时的不足7,000元上升至2016年的33,000元以上。

历史数据显示,汽车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度关联。

预计未来若干年内,在外部环境不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质量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必然带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促进汽车消费增长,这将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3、人均汽车保有量低,市场潜力巨大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累计为2,901.54万辆和2,887.89万辆,稳居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与此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人均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潜力受人口密度的影响,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国人口密度小,与我国可比性较小;韩国、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人口密度均高于我国,尤其韩国、日本是我国的2-3倍左右,但这些国家的人均汽车保有量远远高于我国,由此判断,尽管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长很快,但未来我国汽车市场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二、2018年度经营情况总结2016年3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明确提出:建立起从整车到关键零部件的完整工业体系和自主研发能力,形成中国品牌核心关键零部件的自主供应能力。

加强整零合作,整车骨干企业要培育战略性零部件体系,促进形成一批世界级零部件供应商。

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累计为2,450.33万辆和2,459.76万辆,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29%和4.71%。

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累计为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76%和13.95%。

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累计为2,901.54万辆和2,887.89万辆,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19%和3.04%。

针对汽车零部件产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指出明确的发展目标是:在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要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在一般汽车零部件领域要形成先进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

该政策鼓励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国家将在多方面优先扶持能为多个独立的汽车整车厂配套和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的零部件生产企业。

2018年xxx投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43.56万元,同比增长33.56%(814.99万元)。

其中,主营业业务汽车传感器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925.23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0.19%。

2018年度主要经济指标根据初步统计测算,2018年公司实现利润总额836.84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3.05万元,增长率11.02%;实现净利润627.63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8.70万元,增长率12.29%。

2018年度主要经济指标三、区域内行业及市场分析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汽车传感器企业641家,规模以上企业22家,从业人员32050人。

截至2018年底,区域内汽车传感器产值151076.17万元,较2017年135348.66万元增长11.62%。

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70645.89万元,较去年63450.59万元同比增长11.34%。

2018年区域内汽车传感器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5311.18万元,同比2018年22202.79万元增长14.00%;行业净利润16288.56万元,同比2017年13885.06万元增长17.31%;行业纳税总额25095.95万元,同比2017年21484.42万元增长16.81%;汽车传感器行业完成投资41217.42万元,同比2017年37046.04万元增长11.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