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

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


322 4862.31
126
126
322
25218
322
40000
4862.31 9724620
9724620
25218
25218 9724620
估计总体价值范围。
(三)抽样结果的评价
计划抽样误差=预计总体误差-可容忍误差 =80000-40000 实际抽样误差25218元与推断的总体金额
9724620元,确定了估计总体价值的范围为 (9724620±25218)元。 由于实际抽样误差25218小于计划抽样误差 40000元,审计人员得出结论:有95%的可信赖程 度保证2000个应收账款账户的真实总体金额在估计 总体价值的范围。 如果被审单位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为9718140 元,仍然在估计总体价值的范围内,则该账面价值 与推断总体金额之间的差额,即推断的总体误差为 6480元,可作为审计差异对待,并建议被审单位予 以调整。
4.确定预期总体误差,估计总体标准离差,并决定是否进 行分层。 预期总体误差率± 80000,不分层
预先选取一个较小的初始样本量,通过 初始样本的标准离差估计总体标准离差。
S= 审计人员根据初始样本确定S为200元。
5.确定样本规模
200 40 000 384
384 384
322
(二)样本的选取
当样本误差数为3时,推断的总体误差率为3 %,小 于可容忍误差率,审计人员可以得出结论:总体误 差率不超过4%的可信赖程度为95。
当样本误差数为4时,推断的总体误差率为4 %,等 于可容忍误差率,审计人员应重新考虑信赖过度风 险,并考虑是否有必要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代审计 程序。
当样本误差数为5时,推断的总体误差率为5%,大 于可容忍误差率,审计人员应降低对内部控制的可 信赖程度,并实施其他审计程序。
需要强调的是:当实际抽样误差大于计划
抽样误差时,审计人员应考虑增加样本量以提
高抽样结论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当实际抽样误差小于计划抽样误差时,应
根据推断的总体误差是否小于可容忍误差才能
得出被审计项目是否有重大误差的结论。本例
中,不仅实际抽样误差小于计划抽样误差,而
且推断的总体误差6480小于可容忍误差40000
1.设定审计目标 2.界定总体、抽样单位及误差 3.确定可信赖程度和可容忍误差 可信赖程度95%,信赖过度风险5%,可容忍误差4%。 4.确定预期总体误差率,并决定是否进行分层。 预期总体误差率1.5%,分层 5.确定样本规模 通过查表可知(表4—2)在,可信赖程度95%、可容
忍误差4%、预期总体误差率1.5%时,应选取的样本 数量为192项,样本中的预期误差数为3。
4.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固有风险决定了信息化环 境下审计的内容包括对信息化系统的处理和相 关控制功能的审查。
5.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被审计单位的广泛应用要求注 册会计师一定要具备相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
注册会计师必须对系统内的风险和控制都 非常熟悉,然后对审计的策略、范围、方法和 手段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 计证据,支持发表的审计意见。
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 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信息技术审计的演变(一般了解) 手工处理会计信息-→手工编制报表-→手工审计 功能模块自动处理-→手工编制报表-→手工审计 会计信息自动处理-→报表编制自动化-→手工审计(绕 过计算机) 管理信息自动处理-→报表编制自动化-→考虑信息技术
(二)样本的选取
随机选样法选取样本。对选取的192张凭单及其 附件,经审查发现样本误差为3。
(三)抽查结果的评价
1.分析样本误差
由于发现的样本误差未超过预期误差数,据此得出 结论:总体误差在95%可信赖程度下不超过4%。
如果抽查的误差数为4,则审计人员不能在95%可 信赖程度下推断总体误差率不超过4%。
元,因此可得出结论: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金
额无重大误差。
如果推断的总体误差是否大于可容忍误差,
审计人员不宜做出上述结论,且应要求被审计
单位检查其被审计项目,并予以调整。另外,
如果计划抽样误差过小,审计人员则应考虑分
层。
第三节
一、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
二、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 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 的一种方法。根据控制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 用的审计抽样通常称为属性抽样。
通常有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发现抽 样等方法。
固定样本量抽样是用于估计审计对象总体中某 种误差发生比例的一种抽样方法。
(一)样本的设计
如果审计人员在审查样本时发现有欺诈、舞弊或逃 避内部控制的情形,则应其他审计程序。
2.推断总体误差
在可信赖程度95%的情况下,当样本误差数为3时, 查“抽样评价表”(略)得知,推断的总体误差率 为3%;当样本误差数为4时,推断的总体误差率为 4%;当样本误差数为5时,推断的总体误差率为5 %。
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审计线索(轨迹)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从业务数据的具体处理过程到报表
的输出都由计算机按照程序指令完成,数据均保存在磁 性介质上,从而会影响到审计线索,如数据存储介质、 存取方式以及处理程序等。 2.对审计技术手段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人员需要掌握相关信息 技术,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有力的审计工具。 3.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在高度电算化的信息环境中,业务活动和业务流程引发 了新的风险,从而使具体控制活动的性质有所改变。
变量抽样:指用来估计总体金额而采用的一种 方法。根据实质性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 审计抽样称为变量抽样。
(一)样本的设计
1.设定审计目标 抽样法确定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 2.界定总体、抽样单位及误差 总体2000个应收账款账户,每一个账户为一个
抽样单位,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 额为误差 3.确定可信赖程度和可容忍误差 可信赖程度95%,可信赖过度系数为1.96,误 受风险为5%。可容忍误差± 40000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