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试题经典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试题经典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试题经典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综合题1.鉴别 CaCl2、NaOH 和 K2CO3三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方法有多种。

(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K2CO3溶液呈碱性)①方法一:②方法二:用焰色反应检验,实验中火焰焰色均不同,其中呈紫色的是______溶液。

③方法三:选用一种试剂可以将这三者检验出来,实验过程如下,完成现象的填空。

若选用其他一种试剂鉴别 CaCl2、NaOH 和 K2CO3溶液,也能进行检验的是____(选填下列编号)A.HCl 溶液 B.AgNO3溶液 C.Ba(NO3)2溶液 D.MgCl2溶液【答案】溶液变红有白色沉淀 K2CO3 有白色沉淀,溶液变无色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变红 A C D【解析】【分析】【详解】氢氧化钠和碳酸钾均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如下:②方法二:用焰色反应检验,实验中火焰焰色均不同,其中呈紫色的是K2CO3溶液。

③方法三:选用一种试剂可以将这三者检验出来,实验过程如下:若选用其他一种试剂鉴别 CaCl2、NaOH 和 K2CO3溶液,也能进行检验的是:A、HCl 溶液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鉴别出来的碳酸钾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碳酸钾和氢氧化钠不能反应,能鉴别,正确;B、AgNO3溶液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钙,硝酸银溶液也能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鉴别,错误;C.Ba(NO3)2溶液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钾,鉴别出来的碳酸钾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硝酸钡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能鉴别,正确;D、MgCl2溶液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钾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碳酸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镁的溶解度小于氢氧化镁,生成沉淀较少,氯化钙和氯化镁不反应,故能鉴别,正确。

故选ACD。

2.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若改用下图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进(填“a”或“b”)。

②小明与小华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

小明认为是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而小华则认为是气体中混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于是排除了小明的猜想,你认为排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想探究所得气体中是否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设计如下实验。

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气体中有HCl③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填字母)。

(2)“低钠盐”可以控制钠的摄入量从而防治高血压等疾病。

制备“低钠盐”在食盐中用NaCl中按照配方比例添加食用KCl。

国内某些生产厂家为改变“低钠盐”口味还会加入少量镁盐(仅限MgSO4或MgCl2)。

①测得某“低钠盐”样品a中含有NaCl和KCl的质量分数均为50%。

该样品a的水溶液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探究某“低钠盐”样品b中是否添加镁盐,以及添加的是何种镁盐(MgSO4或MgCl2中的一种)。

请设计实验方案,完成下列表格。

限选试剂:BaCl2溶液、NaOH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步骤1:取少量样品b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样品溶解,形成无色溶液.蒸馏水步骤2: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_______,说明样品b中添加了镁盐中,在滴加少量NaOH溶液,振荡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C b CaCO3+2HCl=CaCl2+CO2↑+H2O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存在碱性物质Ca(OH)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气体中有HCl B H E C Cl﹣..中,产生白色沉淀....3.溶液..AgNO有白色沉淀生成取少量步骤1 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的BaCl2溶液振荡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添加的是MgSO4;若无明显现象,则添加的是MgCl2【解析】(1)①实验室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是C。

若改用如图装置收集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则气体应从b进;②实验室常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因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说明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钙,即没有完全变质;氯化氢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将生成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气体中含有氯化氢;③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则应将生成的气体先用碳酸氢钠溶液吸收其中的氯化氢气体,然后用浓硫酸干燥,最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B H E C;(2)①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1,氯化钾中氯离子和钾离子个数比1:1,样品a中含有NaCl和KCl的质量分数均为50%。

该样品a的水溶液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氯离子;②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结合会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NaOH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b中添加了镁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而氯离子不能,故取少量步骤1 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的BaCl2溶液振荡,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添加的是MgSO4;若无明显现象,则添加的是MgCl2。

3.Ⅰ.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可选用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_(选填序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可选用发生装置C或B,C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此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常用甲酸(HCOOH)溶液滴加到浓硫酸中制CO气体,可选用的制取装置是______(选填序号)。

该反应中浓硫酸既是催化剂又是脱水剂,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Ⅱ.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一定量的稀氯化铜溶液中,出现蓝绿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该同学对生成蓝绿色而不是蓝色固体的现象产生疑惑。

(查阅资料)(1).CuCl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蓝色固体(Cu(OH)2),在氢氧化钠较少的情况下会生成蓝绿色碱式氯化铜(Cu x(OH)y Cl z),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

(2).Cu(OH) 2在60℃开始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100℃分解完全。

碱式氯化铜在300℃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氯化氢,在400℃分解完全。

(猜想)蓝绿色固体可能是:①Cu(OH)2;②Cu x(OH)y Cl z晶体;③_______。

猜想①的理由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验证)该同学取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

则猜想________不正确。

继续加热到400℃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装置中药品足量)。

(实验数据)①最终得到剩余固体24.00g;②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得到固体14.35g;③浓硫酸装置中数据如表。

加热前100℃400℃250.00g251.80g253.60g(得出结论)猜想③成立,且碱式氯化铜中X∶Y:Z = _________。

(拓展延伸)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应作_______________改进(选填序号)。

a.实验中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b.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c.实验应该在80℃的水浴中进行【答案】分液漏斗AE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随开随用,随关随停)2H2O22H2O+O2↑BD HCOOH H2O+CO↑Cu x(OH)y Cl z与Cu(OH)2的混合物CuCl2+2NaOH=Cu(OH)2 ↓+2 NaCl②甲X︰Y:Z= 2︰3:1a b(少写、多写、错写不给分)【解析】Ⅰ.(1)仪器①是分液漏斗;(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要收集干燥的氧气,需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AE;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控制活塞的开关,来控制装置中的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与接触,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适合于装置C或B制氧气的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3)用甲酸溶液滴加到浓硫酸中制CO气体,通过分液漏斗可以向锥形瓶中滴加浓硫酸,因此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不用排空气法,所以用D装置收集,甲酸(HCOOH)溶液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水和CO气体,化学方程式为:HCOOHH2O+CO↑;Ⅱ. 【猜测】蓝绿色固体可能是:①Cu(OH)2;②Cu x(OH)y Cl z晶体;③Cu(OH)2、Cu x(OH)y Cl z;猜想①的理由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2NaOH=Cu(OH)2↓+2NaCl;【实验】该同学取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铜,则猜想②不正确;继续加热到400℃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甲装置,先通过浓硫酸时,通过质量变化可以检验是否生成水,后通过硝酸银时,然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氯化氢气体;【延伸】(1)解:氢氧化铜受热分解得到的氧化铜质量为wCu(OH)2CuO+ H2O80 18w 251.80g-250.00gw=8.00g则碱式氯化铜分解所得氧化铜质量为24.00g-8.00g=16.00g,所以铜元素的质量为16.00g××100%=12.80g设与硝酸银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nHCl+AgNO3=AgCl↓+HNO336.5 143.5n 14.35gn=3.65g,所以碱式氯化铜中氯元素的质量为3.65g× ×100%=3.55g则碱式氯化铜分解所得水的质量为253.60g-251.80g=1.80g,所以碱式氯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80g× ×100%+(16.00g-12.80g)=4.80g所以碱式氯化铜中X∶Y:Z = =2︰3:1;(2)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实验中可以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这样可以保证氢氧化钠足量;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这样可以保证氢氧化钠足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