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旁批使用研究作者:彭月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6期
摘要:自读课文长年以来不列入考试范围,教师和学生忽视了自读文章的存在意义。
但
自读课文是服务于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旁批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自读课文实现价值,重塑地位。
紧抓旁批,用好旁批,深化旁批,在自主学习和创新理解中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让自读课文焕发光彩。
关键词:旁批;初一语文;自读课文;有效运用
中学语文阅读课一般分为课内讲读课、课内自读课、课外自读课三种类型。
自读课文已成为初中语文教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旁批在自读课文中的有效运用对发掘自读课文服务于语文教育教学尤为关键。
学生紧抓旁批评点和问题,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读水平;巧用旁批评点和问题,归纳感悟深入思考,整合信息自主学习;深化旁批评点和问题,衍生课文内容,创新自我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旁批的有效运用将更好地克服自读课文被忽视和用错的客观现象。
一、紧抓旁批评点和问题,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读水平部编版初一语文教材共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设计了一篇自读课文,包括《雨的四季》《散文诗两首》《再塑生命的人》《走一步,再走一步》《动物笑谈》《女蜗造人》和课外四篇古诗词。
旁批就是在文章的旁边作的批语[1]。
它属于一种读书方法,可以是读书心得、评语,也可以是文章内容的问题思考。
评
点和问题有机组合,评点对文章段落作用、重点词句赏析、文章语言特点归纳等方面进行点拨和评价;问题是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惑的提示和疏导。
一篇文章中出现的评点和问题正是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突破口,评点的地方需要学生反复阅读,读出味道。
有问题的地方需要学生边读边思,结合上下文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中,共有九处旁批,包括三处评点和六处问题。
学生看到第一处评点是“交代自己身体状况不佳,埋下伏笔”,文章一开始就让学生对故事背景产生認识,知道自己通过阅读本课要学到什么内容,大大激发了自读兴趣。
沈从文认为,所有的作品都还只能说是一个开端,远远没有达到自我的目标[2]。
那么本课第一处评点就是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开端,它诱发学生向故事的深处前
进。
而兴趣会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针对这篇自读课文,学生的首要工作便是阅读,兴趣的推动和目标的追求恰好是学生自读水平提高的动力。
二、巧用旁批评点和问题,形成深入思考,实现自主学习部编版初一语文教材的自读课文结合具体文章内容提出了有效思考问题,一步步启发学生阅读相应段落和整篇文章,包括阅读方法的推荐、阅读重点的提示、还有阅读资料的补充等。
例如,在《女娲造人》一文中,第二处旁批问题“‘说也奇怪’是神话、童话等作品中常用的话,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个问题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