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第11课《橙色的画》

三年级下册第11课《橙色的画》

汉河小学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一次教学设计
二次教学设计三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1、橙色的画
教学目标:
1:认识原色与间色之间的关系,明确橙色画的特点,了解橙色的色彩感情。

能从主观感受及表现需
要出发选择色彩、运用色彩,以橙色为主表现自己想表现的画面内容。

2:通过直观感受与赏析教学,培养学生对色彩及色彩原理的感悟能力,提高美术欣赏的水平,培养
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体会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调色游戏认识不同量的红色和黄色调出来的颜色是不同的,认识和感知以橙色为
主要颜色的画面给人们带来的特有的美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橙色主色调,根据主色调进行深浅对比突出主体,
丰富画面,充分表现内心感受。

学法指导: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有关生活日用品、课件、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吗?红、黄、蓝(学生答,师板书)。


天老师就要用这三原色当中的红色和黄色来变一个小魔术。

教师拿出分别装着红、黄、蓝三种颜料的透明水瓶和几个透明水杯。

演示:先在两个水杯里倒入同量的黄色颜料,然后依次再往这两个杯子里倒入红色颜料。

师:老师先往这个杯子里倒入少量的红色,看变成了什么颜色?(桔黄色)接着我再往另外一个杯子里倒入多一些的红色,现在杯中的颜色怎么称呼呢?(桔红色)这两种颜色在美术中都被称为橙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2课《橙色的画》。

板书课题:橙色的画
【设计意图】魔术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了解新知识。

二、新授
(一)认识原色和间色的关系,初步了解橙色的情感性。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做的那个小魔术,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下?
请两位学生上台调配橙色。

师:他们调出的橙色怎么和老师调出的橙色不一样呀?
(因为颜料的用量不同,调出的橙色也不一样。


师:通过刚才的调色游戏,你们知道橙色是如何产生的吗?(橙色是由红加黄调配而成的颜色。

)板书:红+黄=橙
师:在美术中我们把由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称之为间色。

橙色作为一种间色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请大家想一想,有哪些物体或场景是橙色的?
学生说生活中的橙色,课件依此出示桔、橙汁、衣服、晚霞、夜晚的灯光等图片。

师:看完这些有关橙色的图片,请大家说说橙色带给你什么感觉?(如学生们无法一下子说出,出示橙色图片与大海图片比较后再说。

橙色给人温暖、喜悦、明快、热烈、兴奋等。


师:正因为橙色具有这样的特性,给人心理上“暖暖”的感觉,人们把这橙色、红色和黄色等归为
“暖色”。

有许多的艺术大师就喜欢用橙色来表现画面,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艺术家是如何利用橙色表现画面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让学生调配橙色,了解不同橙色的程度变化。

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橙色,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色彩的情感性的同时,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二)赏析艺术家的作品,了解画家如何运用橙色表现情感,认识橙色画面特有的美感。

(1)高加明的农民画《打菜籽》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欣赏,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一片丰收景象,人们忙碌的打菜籽……)为什么用橙色?猜猜当时人们的心情?(高兴、喜悦)
师简单介绍作者、作品特点。

(2)凡高的油画《向日葵》
师简单介绍凡高:荷兰人,19世纪后印象主义艺术大师,用色彩表达自己强烈的内心感受是他作品的最大特色。

师:同学们了解向日葵吗?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你知道画家想要表达什么情感吗?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这幅作品中作者通过橙色系列的色彩表达对光明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


【设计意图】任何美术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生活背景,本环节简单介绍关于凡高的背景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画家通过《向日葵》所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3)米勒的油画《晚钟》电脑播放教堂的钟声。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对,是钟声。

傍晚时分,在法国乡村,一对农民夫妇正在田间劳作。

突然,远处教堂的钟声响起,夫妻二人不约而同地停下手中的活。

课件出示《晚钟》原作图片和经过电脑色调处理的图片。

师:这是法国画家米勒创作的油画《晚钟》,你们猜一猜哪一幅是原作?为什么?两张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橙色显得温暖)
师:这幅画表现的是一天中哪个时间段呢?对,傍晚,看夕阳染红了天空,那这个画面中的两个人在做什么吗?(他们在祈祷,祈祷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祈祷生活越来越美好。

多么善良、纯朴的一对夫妻啊!)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用电脑软件处理的手段,展示了两幅不同色调的《晚钟》,让学生感受不同色彩的情感性,培养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和情感需要选择运用色彩的能力。

同时通过欣赏作品,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4)课件整体出示有关橙色的名家作品
师:在这些作品中全部使用的是橙色吗,还用了哪些色彩?什么是“橙色的画”?
小结:橙色的画指以橙色为主的画,在这些作品的画面上也有其他色彩,如蓝、绿等,这些色彩的参与使画面有对比更生动、和谐。

(三)欣赏同龄人作品,拓展创作思路。

(1)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师:请同学们观察,欣赏书中的小画家们的作品,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说说他们分别用橙色表现了什么?你比较喜欢哪张作品?
(2)欣赏课件中的学生作品
师:用橙色可以表现固有色是橙色的物体,也可以表现本来不是橙色的物体或场景,也可以把自己
头脑中想到的东西用橙色表现,给人产生联想。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拉近了艺术创作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明白艺术创作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情。

同时,通过欣赏更多不同内容和表现形式的作品,拓展了学生的创作思路。

三、创作
课件出示图片:饮食餐厅、麦当劳等。

师:有科学研究发现,橙色能让人产生对营养、香甜的联想,能极大刺激人的食欲,让人胃口大增。

因此,许多大城市的饮食店会用“橙色”来装饰。

师:我有个朋友,他家的饭店走廊里有一面空白的墙,想征集有关橙色美术作品,不知在座的同学能不能帮忙?老板说了如果你们愿意帮忙,他们将回赠精美礼品,但同时也有个要求:
课件出示:作品用笔大胆,色彩丰富,内容有新意。

师:听了这些,你能用自己刚学到的知识来创作一幅橙色的画吗?
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说自己准备画什么。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有优秀的作品随时展示,有不足的随时指点。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征集橙色作品”活动,再一次把生活与艺术紧密联系起来,即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艺术也要为生活服务。

本环节的设置,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

四、展评
优秀作品请学生自己粘贴在黑板的“走廊墙面”上。

师:这么多的作品,我的朋友还真不知道怎么选了。

你们能帮他挑选一下吗?
1.请学生自我推荐,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说说推荐理由)
2.请其他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分析。

(从作品的内容、色彩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评述。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作品粘贴在“墙面”上,目的是培养学生美化环节的意识。

通过选拔作品,提高学生评述、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五、拓展
师:橙色在古代还是权贵、宗教的象征色彩,如古代皇帝的龙袍、佛相等。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这节课的收获。

课下试着用红和蓝,黄和蓝调出另两种间色,看看会产生什么样的颜色。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橙色不仅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色彩,它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在古代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橙色的画》教材为人美版小学美术第6册11课,属于“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过关于三原色的知识,本课在认识橙色及色相基础上,了解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叫间色。

通过欣赏,感受橙色温暖、明快的特点,进一步了解不同深浅的橙色主色调所表现的程度变化,让学生从随意的涂色、染色,到有意识地运用色彩,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和解释色彩现象,培养学生色彩美感意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方面越发显得重要。

它可以使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本课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调色实验,如果有条件让更多的学生亲身体验一下会更好。

另外本课的重点过多落在了对作品的赏析上,而在对学生美术创作技能技法的指导上比较缺乏。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时常改进教学方法,争取上好每一节美术课。

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中学习美术。

一次教学反思:
二次教学反思:
三次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