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关于住宅建筑设计的探讨摘要: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论述了住宅建筑的重要性。

介绍目前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对建筑细部设计的作用及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住宅建筑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帮助设计时认清发展趋势,从而使建筑师对居住建筑的设计有明确的适应性和引导性。

关键词:住宅建筑,建筑设计,设计因素,建筑细部一,住宅建筑的重要性1住宅建筑对人居的重要性随着住房政策的改革,住房商品化使城市住房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重点。

特别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大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居住用地紧张;中小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背景下.居住建筑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和效果。

2住宅建筑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居住建筑,特别是良好的居住环境,将使城市的发展更具活力。

它能通过良好的物质环境,结合文化环境的法制管理,吸引和容纳更多城市发展需要的人才。

在住房市场化的情况下。

良好的居住建筑和居住环境,能加快建筑资金的市场周转,从而扭转当前大量商品住房积压的被动局面;同时.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建筑,还可以建立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的旅游业和居民的社会凝聚力,增加居民的社会参与感和推进民主社会生活,为解决环境生活恶劣、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裁业困难等问题提供了物质解决出路。

二,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由于住宅商品化、市场化以后,大大地推动了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

各种各样的住宅都涌现出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设计不合理的现象,目前住宅建筑设计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不分场合地采用错层式错层在一些情况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手法,但是错层住宅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果不分对象不分场合地滥用,那就欠妥当,以下两种情况就不适合采用错层。

1)小面积户型不应采用错层式。

有的住宅,面积不大,为了做出错层,免不了踏步的设置,而踏步却占了一定的面积,这不但减少了使用面积,而且由于踏步的空间分界作用使房屋空间显得小气。

2)在地震区避免采用错层式。

根据抗震规范要求,在建筑物的整体布置上,应尽量保持体形上的对称和简单,质量和刚度的对称和均匀分布,避免平面上和立面上的突然变化和不规则的形状。

2 小面积选用跃层在多层、高层住宅中,国内近几年比较喜欢设计跃层式住宅,跃层式住宅一般是在独户式一层住宅中采用,在户内设置楼梯为垂直交通。

一般每户在同层内布置房间,完全可以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目前在多层、高层住宅的中间层大量出现的跃层式住宅,主要是为追求变化和气派的室内空间,并无其他功能的要求。

在户内设楼梯的跃层不利于老弱及儿童上下使用,且楼梯要占用一定的房间面积,对于面积不太大的套型更不适用。

为追求形式,在多层、高层住宅中间层且每户面积不大的套型做跃层式是不可取的。

另外,不少住宅户内楼梯坡度设计太陡,步宽尺寸不足,存在很大居住隐患。

3 厨房和卫生间的不足厨卫管线布置缺乏协调。

由于目前国家在厨、卫管线布局等方面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造成各工种各自为政,各种管道的配置任意性大,各专业过分强调本身的特点,而不是服从使用功能,考虑放置设备及装修的要求。

特别是煤气管任意穿行厨房,造成厨房布置橱柜困难。

小面积住宅卫生间比例偏大。

目前中国的卫生间设计中存在着盲目追求增加卫生间个数的倾向,在小面积住宅及经济适用住宅中设多个卫生间既不经济也无必要。

卫生间干湿不分,设计不细。

目前中国大部分住宅的卫生间中坐便器和淋浴器共处一室,甚至“三大件”加洗衣机共处一室,造成淋浴后,坐便器、洗衣机及地面全被打湿,使洗衣机的使用年限降低,带来很多不便。

4住宅外观“欧式”成风一些地区住宅外观欧式成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抄袭成风,住宅设计存在“克隆”,当前的住宅设计是“大城市克隆外国、小城市克隆大城市,村镇克隆城市”,不考虑“因地制宜”,不讲是否适用,不顾及经济条件,不追求个性特色。

2)包装重于功能,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追求造型的时髦、新潮上,而忽视住宅使用功能的完善和提高。

三,建筑细部设计在对住宅建筑整个设计方案进行布局时,也要对建筑的细部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设计的建筑才更适合于居住。

1细部的作用细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建筑是城市的细部,而细部则是建筑的细部。

建筑应该反映它与城市或环境的关系,而细部则应反映它与建筑的关系。

细部与建筑的关系体现在三方面:1)细部与建筑整体之间,由于建筑物是由部件构成的,部件的尺寸对于整体的关系就能构成一种尺度。

2)细部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体量的比较,无论其实际尺寸如何都会产生一种尺度。

3)与常规尺寸相对比,同样的体量,尺度比常规尺寸大的细部处理会使整体显得矮小一些,而尺度比常规尺寸小的细部处理会使整体显得大一些。

建筑的细部构件除了具有自身的功能作用以外,在现代建筑中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给人们感知建筑的功效,这种功效主要体现在细部为建筑整体所提供的尺度感方面。

城市中的主要的建筑上应该具有能够反映城市尺度的构件;同时,由于人们的美感判断是以自己身体大小为基础的,所以建筑还应该为人们提供近距离观看的小尺度构件来把握建筑物的大小感。

建筑本体所处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导致不同样式的细部出现,反过来细部形体自身所具有的历史特征与几何特性,也同时赋予细部以象征性,这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它们更好地理解建筑及其环境。

就建筑整体而言,它需要有一个特定的秩序来形成一个体系,从上至下来组织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而细部既体现着建筑的秩序,又反映出表达建筑师设计意图与视觉美感的意愿,它是秩序与意愿统一体,同时又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就是细部的意义所在。

2细部设计的原则细部设计首先要遵循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关系。

作为一个美的物体,它有两个内容:一个是事物本身的内容,另一个是事物的美的形式。

细部的内容与形式是一种辩证关系,内容决定了形式,正如事物的本质决定了事物的现象一样,而且只有符合内容要求的形式才是美的。

同时,形式反映内容。

好的细部形式要体现出细部的作用、功能与意义。

随着社会变迁,内容慢慢发生了变化,形式也会相应的跟着变化。

对于细部而言,对它的操作可以起到连接建筑物整体的作用,而连接部位的细部有时又处于它下一级的建筑构件构成。

细部形式的处理上要注意不应脱离表现民族性这一大主题。

每个文化都既能承受及吸收来自现代文明的冲击,又成为现代的而又回到自己的源泉。

对细部设计而言,怎样才能既有民族性,又能适应现代生活,这仍是当今中国建筑界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细部设计的另外一大原则是对部分与整体的协同关系的考虑。

即细部的构图、纹样、肌理、色彩和风格等必须服从建筑造型的总要求和建筑的整体构思,细部设计要成为整个建筑造型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不能片面的夸大建筑细部的重要性,整体的重要性应该压过任何局部或者细部的重要性。

对于影响整体感的细部就应该尽量淡化,从而不至于影响整体性以及建筑的主题表现。

细部包含着整体,整体又包含细部,这就要求二者的协同一致。

如果二者风格不统一,就会带来形式的不清晰,形式的不清晰就会影响建筑的感染力。

由于建筑的实践性,决定了设计细部时应该充分考虑构造与施工的因素,熟知构造的设计才会表里如一,在精美的形式下不会隐藏笨拙的构造。

细部设计应符合构造要求,将限制转变为有利条件并将构造融为设计,使之成为一体。

四,住宅建筑设计的建议针对住宅建筑存在的问题,结合细部的设计原则,根据实践经验住宅建筑设计采用如下的方法,可使住宅建筑更适合于居住。

1套型的功能空间分离居住水平的提高,反映在居民功能上的一大特征,就是功能空间专用程度的提高,功能空间的专用程度越高,功能的使用质量也就越高。

文明的分室标准要求是食寝分离,起居与主卧室分开,工作同学习空间独立。

公私分离。

就是把家庭生活空间分为私密区和公共区,把卧室、工作室、专用卫生间等私密性要求高的房间划分为私区,把起居室、餐厅、厨房、公用卫生间、门厅等划分为公区,按公私分离原则进行生活行为单元组合设计。

餐寝分离、居寝分离。

将用餐功能从卧室分离出来,同时又将起居功能从卧室分离出来。

起居、进餐、就寝分离,在面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设置专用的餐厅。

也可将用餐空间附带在起居空间内,或附带在厨房内形成餐室厨房,也可附带在门厅内。

2平面布局面的多元性、变异性和差异性居住者层次不同,审美意向和价值取向不同,家庭结构各异,对住宅要求就不同;同一居住者不同时期对空间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要求与选择,因此,在住宅建筑设计时,除了提供丰富多样的套型平面外,同时也要求住宅的平面布局能适应这种变异性和差异性。

“部分灵活”的单元大开间,虽有固定的厨房、卫生间、入口和单元的形状,但可划分成不同的平面布局,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3厨、卫布局完善合拍厨房是家务劳动集中的地方,是否适用不仅取决于有一定的使用面积,而且也取决于形状和尺寸是否适合布置设备及操作。

根据洗、切、烧的操作过程,厨房的台面呈”型及#型柜式布置较合理,并要求有足够长的台面能置放电饭煲、微波炉等家电。

卫生间应随套型面积的扩大也相应增加,一般卫生间有浴缸、坐便器(马桶)、洗脸盆(池)等。

盥洗室分设后,上部空间可设吊柜,也可与厨房入口结合,留出一个完整的墙面作为用餐空间。

4小区室内外环境人们在生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心理需求就变得愈加重要,如居住房间的领域感、安全感、私密感;居住环境的艺术性、情感等。

室外环境设计是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好的外部环境,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总平面布局,在总图设计时尽量避免外部空间的呆板,努力创造一个活泼、新颖、生动有机的室外空间;其次是环境设计,多考虑一些人际关系、邻里交往的需要,设置必要的公共活动所和交往空间。

在绿化设计时,应根据树的不同科目、不同形状、不同色彩、不同的季节变化进行有效搭配,以致增加绿化的层次感;用水石、绿地、铺地来划分地面,配置雕塑,布置桌椅,使绿地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促进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五,结语目前,住宅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有着时空跨度的,与人的住宅生活密切相关的研究对象.并且必然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其目的是设计一种与自然和社会相协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