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及其发展趋势概述
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及其发展趋势概述
在游览过程中,旅游者对购物感兴趣,以此显示自 己的经历,提高自己的地位。同时,十分重视同别的旅 游者友好交往。
第一节 旅游消费过程中的消费者心理
三、旅游消费活动的结束阶段 心理:迫切感和不安感同在
返回后,会在一段时间里回味旅游期间 一些美好和难忘的情景,会以愉快或不愉快 的心情向他人讲述自己的经历。
菜点的命名方法
“敦煌菜点”作为一个全新的、独立的菜系,如 何确立菜点名称,对规范和开发菜点的体系有着重要 意义。下面是“敦煌菜点”命名的方法。
主要原料前加烹调方法 使人们看到菜名就可以了解菜品的整个面貌和烹
调方法。如“红烧鲤鱼”、“软炸口蘑”等菜品。这 种方法对一些烹调方法有特色的菜更为适宜。
主要原料加调味方法 它重点反映了调味品或调味方法。如“酸辣里
脊”、“椒盐基围虾”、“鱼香腰花”等菜品。这各 方法对一些调味有特色的菜肴较为适宜。
❖ 主料、辅料和烹调方法全部列出 如“夏果百合炒西芹”、“葱烧海参”等为一般菜
肴所常用,可以从菜名中完全看出菜的全貌。
在“敦煌菜点”名称中,寄托人的某种美好的愿望, 如“百年好合”、“红梅百合”、“长寿面”、“一 品”、“如意”、“太极”,还有数字如“一心一意”、 “一帆风顺”、“心心相印”、“两心相依”、“三星 高照”、“三羊开泰”、“四季发财”、“五福临门”、 “八仙过海”、“九九归一”、“十全十美”。
清香四溢的酿豆腐,据说这道菜是明朝开国皇 帝朱元璋最爱吃的御膳宫食。一听说皇帝吃的御膳, 外国朋友常会雀跃,筷勺齐上,一盆酿豆腐一扫而 光。
这道菜用料平常,就是用豆腐裹夹玛瑙肉糜精 工烹调而成。其特点是过油而不腻,汤浓而不沾, 外脆内嫩,甜中透鲜,汁若琥珀,形似金元,营养 丰富,延年益寿。初次品尝这道菜,饱享口福,获 取知识,实是受益非浅。
第一节 旅游消费过程中的消费者心理
旅游消费者在各阶段的心态: 1.感受新奇 2.享受服务 3.实现愿望
旅游者的好奇心理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见到一些新异的刺激物, 如街上有人敲锣打鼓送老工人退休;农村小伙子娶 新娘,壮汉抬着轿子,一队锁呐乐队在前面开路, 十分热闹;还有农民吊在竹杆上车水灌溉;妇女摇 着纺线车;从蛇肚内取出蛇胆和酒喝,等等现象, 都能使游客产生好奇心理。
整形菜的摆放
热菜上整鸭、整鸡、整条鱼时,中国传统的礼貌习 惯是"鸡不献头,鸭不献掌,鱼不献脊"。即上菜时将其 头部一律向右,脯(腹)部朝主人,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关于“鱼不献脊”的习俗,据说来源于“鱼腹藏剑”的典 故。春秋战国时,吴国的公子姬光为了除掉吴王僚,继 承王位,请来猛士专诸相助。专诸善烤鱼,“尝者皆以 为美”,姬光便请吴王僚来尝专诸的烤鱼。专诸在做好 的鱼腹中暗藏锋利的鱼肠短剑,乘进鱼之机,从鱼腹中 抽出短剑将吴王僚刺死。而当时专诸为了取剑方便,正 是将鱼脊朝向吴王僚,鱼腹朝向自己的。从此,"献鱼 不献脊"说法便流传于世。
❖ 根据历史文献、典故 在大量的敦煌文献资料中,可以查出菜点的历史渊
源、典故。如“九色鹿”、“反弹琵琶”等菜品。
借鉴珍珠、玉石、花卉、鸟、禽、兽之美色、形态, “敦煌菜点”大量借比喻方法将人们脑海中这些物品用 于菜名。如“珍珠丸子”、“翡翠蹄筋”、“玛瑙白 菜”、“琥珀花生”、“芙蓉鸡片” 、“红嘴鹦鹉”、
第九章 旅游消费者的心理 及其发展趋势
第一节 旅游消费过程中的消费者心理
第二节 旅游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角色心理
第三节 旅游消费心理发展趋势
第一节 旅游消费过程中的消费者心理
一、旅游消费活动的准备和初始阶段 二、旅游消费活动的游览阶段 三、旅游消费活动的结束阶段
第一节 旅游消费过程中的消费者心理
一、旅游消费活动的准备和初始阶段 心理状态:紧张感和解放感同时高涨
一次,港台旅游团在广西桂林旅游,中午山区 小饭店供应乌黑的墨米饭,吃惯了白米饭的游客, 见此米饭既好奇又胆怯,不知此为何物?热情的导 游说:大家吃吧,这叫墨米,是广西河池地区东兰 县的特产,为什么呈黑色呢?
据民间传说:有一年天大旱,东兰附近的红水河
也断流了,方圆数百里田地龟裂,禾苗枯死,有一位 老汉的地里侥幸剩下一蔸禾苗活着。为救活这蔸禾苗, 老汉爬了九重山,走过十六个村庄,还是不见水的踪 影,没办法,只好忍痛割断自己的手指,用鲜血浇灌 禾苗。说来也奇怪,禾苗得了血的滋润,居然长得很 茁壮,结出一串颗粒饱满的稻穗,老汉因流血过多而 死去。乡亲们把这唯一的稻穗保存下来,翌年春天用 它播种,得到的稻米颜色竟然是墨黑色,用墨米煮成 的饭,香气扑鼻。常吃墨米,可治疗慢性肝炎,胃炎, 贫血,故有“药米”之称。通过导游介绍了墨米的神 话故事,顿时使游客情绪活跃起来,团内几位港台老 太太纷纷要求购买带回去,让家人共享口福。
旅游者的求新求知心理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采,
许多外国游客品尝中国菜,见了色、香、味、形俱 佳的菜肴,赞不绝口,胃口大开。在餐桌上看到这 些菜,就象是见到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不忍心 把它吃掉,有的用照相机拍照留念,有的请主人介 绍它的名称、来历、制作方法、特色等,他们听得 出奇、神采奕奕。的确,中国菜融实用性、知识性、 艺术性于一体,不仅味美营养丰富,而且菜名颇具 诗意。例如“金钱遍地”,这菜名豪华气派,实则 是金黄的冬菇摆在翠绿的青菜上;粤菜“龙凤呈 祥”,多么喜庆吉祥的名字,原来是鸡、蛇一块烧 煮而成;用母鸡炖甲鱼,真是逗趣谐谑,美其名曰 “霸王别姬”,令人大饱口眼之福。
开始,紧张感占优势;随着活动的深入, 解放感占优势。
第一节 旅游消费过程中的消费者心理
二、旅游消费活动的游览阶段
游览阶段:旅游消费者到达旅游目的地后所进行的一系列 活动。
游览心情:激动、兴奋;一般先睹为快而后再听根由。
随着时间平时散漫 的人更容易迟到,平时活泼的人会更加活跃随便。
“孔雀开屏”、“麒麟桂鱼”等菜品,大大丰富了菜品
旅游者的求新求知心理2
❖ 参观芜湖铁画,是一大艺术享受,工人们以锤代笔,以铁当 墨,巧制出一幅幅精美的铁画来,来厂参观的日本友人也赞不绝 口:“真了不起,中国的文化太伟大了”。工人师傅手中的锤简 直比画家的笔还要来得自如。 铁画原名铁花,为明末汤鹏所创制。它酷似国画、水墨画, 然而,却是采铁作画,以锤代笔锻制而成。它使炉锤之巧同画理 相通,将绘画与工艺相结合,构成黑白分明、虚实相对、苍劲凝 重、豪放潇洒、有强烈立体感的独特艺术风格,是我国传统工艺 美术的一枝奇葩。改革开放以来,铁画一直销往国外,深受国际 友人青睐。日本朋友亲眼目睹之后,认为这是世界上仅有的产地, 对异国文化求新求知心理,在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许多 游客观后感慨地说:此次中国旅游真是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