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计划(STP)目录软件测试计划(STP) (1)1引言 (3)1.1标识 (3)1.2系统概述 (3)1.3文档概述 (3)1.4基线 (3)2引用文件 (3)3软件测试环境 (4)3.1软件测试环境 (4)3.2硬件测试环境 (4)3.3其他材料 (4)3.4安装、测试与控制 (4)3. 5参与组织 (4)3.6人员 (4)3.7定向计划 (5)3.8要执行的测试 (5)4计划 (5)4.1总体设计 (5)4.1.1测试级 (5)4.1.2测试类别 (5)4.1.3一般测试条件 (6)4.1.4测试过程 (6)4.1.5数据记录、归约和分析 (7)4.2计划执行的测试 (7)4.2.1测试名称及内容 (7)4.3测试用例 (8)5测试进度表 (11)6评价 (11)6.1评价准则 (11)6.2数据处理 (11)6.3结论 (12)7注解 (12)1引言1.1标识本系统是Beta 1.0版本1.2系统概述系统的名称:期刊管理系统;产品所有权:张庭小组可行性研究:4月1号-4月7日需求分析:4月1日-4月7日详细设计:4月11日-4月15日代码编写:4月1日-5月1日任务提出人:刘建钊老师。
需求分析人:张庭小组成员。
用户:使用该软件且具有一定特权的管理人员(老师)本文档适用的项目:期刊管理系统。
以上时间均为2012年。
1.3文档概述该文档描述对计算机软件配置项CSCI,系统或子系统进行合格性测试的计划安排。
内容包括进行测试的环境、测试工作的标识及测试工作的时间安排等。
1.4基线本项目软件测试计划的输入基线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说明书和详细设计说明书。
2引用文件文档格式要求按照我国GB/T8567-1998国家标准和IEEE/ANSI830-1993标准规范要求进行。
岳涛,《需求规格说明书》;吴李江,《软件开发计划》;书籍包括:殷人昆等编著.实用软件工程(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郑诚等编著.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软件测试环境3.1软件测试环境服务器端环境:操作系统使用Microsoft Windows NT / 2000或UNIX数据库使用Access客户端环境: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 2000/XP及以上浏览器是Internet Explorer 6.0 / 7.03.2硬件测试环境内存:512MB以上系统要求运行在4/100M快速以太网。
局域网通信协议使用TCP/IP,Internet通信协议使用HTTP。
3.3其他材料在测试现场执行测试需要用到软件用户手册、软件清单。
3.4安装、测试与控制安装浏览器:ie 6.0以上版本;安装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3. 5参与组织参与现场测试的组织为张庭小组。
3.6人员本系统总共需要4名测试人员,包括:测试负责人1人:张庭。
单元测试人员2人:岳涛,孙晓渭。
集成测试人员1人:江一舟。
3.7定向计划本系统总共需要4名测试人员,包括:测试负责人1人:负责整个系统测试的总体控制。
单元测试人员2人:主要负责进行有关单元测试,并配合其他人员进行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人员1人:负责系统的集成测试。
3.8要执行的测试先分布进行单元测试,再进行集成测试,遵循自底向上的策略。
对于每一个测试用例都要考虑到合法和非法的测试情况。
4计划4.1总体设计该系统测试的策略有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功能测试要覆盖系统中各个模块中的每个功能。
在功能测试时采用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和错误推测试法等多种测试方法,尽可能地做到测试的充分性。
测试时既要输入正确的数据,测试功能是否满足,也要对每个功能中的每个数据输入域故意输入错误的数据,测试系统的健壮性。
比如:要求输入字符的测试是否可以输入数值,要求输入数值的测试是否可以输入字符,是否有输入长度的限制、大小写的限制、最大最小值(边界值)的限制等等。
性能测试往往针对软件的一部分功能,进行专项测试。
比如,系统能承受的并发用户数量,系统的操作响应时间等。
但却很难把握和度量,很容易导致测试过程很快结束或测试似乎永远都结束不了这两种极端,所以针对每一个测试过程要定义可度量的状态点,执行完一组工作后,及时检查是否已达到预定目标,是否已执行完该过程所有的步骤等,如实际情况与计划出入较大,应及时调整计划。
考虑到各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对期刊管理系统,采用黑盒测试方案,即根据软件所需要的输入数据的格式以及应该完成的功能,设计一些合法的测试用例和不合法的测试用例,特别是根据边界条件设计一些边界测试用例,以检查系统是否能正确地完成预期功能,得到希望的输出;或者是对不合法的输入和操作能够正确地识别和防御。
对个别重要的模块辅以白盒测试,以保证系统的正确性。
4.1.1测试级要执行的测试的级别为系统级。
4.1.2测试类别要执行的测试的类型为错误输入测试。
4.1.3一般测试条件每个测试应包括额定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每个输入的类型的测试都应使用真实数据;应度量每个CSCI执行的规模与时间。
4.1.4测试过程1.系统的测试内容根据前面的需求分析的功能描述,本系统主要有系统登录、读者管理、期刊管理和借阅管理四个部分,所以系统的测试主要围绕着这些模块展开。
测试1:系统登录测试测试系统的登录界面是否正确、合理。
对于合法的用户是否能够转入正确的界面,对于非法的用户能否进行正确的处理。
测试2:读者管理测试根据前面的详细设计,可知该部分共有3个模块,因此需要对这3个模块先分别进行单元测试,即测试“添加用户”、“修改用户信息”、“删除用户“,然后再进行集成测试。
测试2.1:添加用户功能测试首先需要测试当用户填写了正确的用户信息后,能否成功提交;还要测试当用户提交那些包含有错误的信息时能否被拒绝,并正确地指出出错的位置。
测试2.2:修改用户信息功能测试首先需要测试是不是只有允许修改的字段才能修改,对于不能修改的字段是不允许修改的;对于允许修改的字段,先给正确的修改值,看能否正确提交,再给错误的修改值,看能否被拒绝,并给出正确的提示。
测试2.3:删除用户功能测试要测试当用户确实要删除后,该记录是否真的被删除,以及当用户放弃删除时,该记录是否还在。
测试3:期刊管理测试根据详细设计,可知该模块有4个子模块,因此需要对这4个子模块先分别进行单元测试,即测试“添加期刊”、“修改期刊信息”、“删除期刊”、“添加库存期刊”,然后再进行集成测试。
测试3.1:添加期刊功能测试需要测试当期刊的信息(期刊号、期刊名称、出版周期等)输入不完整时,系统是否能够给出正确的提示;还要测试目前输入的期刊信息在数据库中已存在时,能否给出正确响应,并给出提示;最后需要测试当输入一个正确的新期刊信息时,能否成功提交。
测试3.2:修改期刊信息功能测试测试系统能否正确列出所要修改的期刊目录信息,再测试用户完成信息修改后,能否成功提交。
测试3.3:删除期刊功能测试需要测试待删除期刊填写不完整时,系统能否给出相应提示;还要测试当用户选中了一条记录进行删除时,能否给出“是否确定删除”的提示,并且分别点击“确认”和“取消按钮”能够进行正确的处理。
测试3.4:添加库存期刊功能测试需要测试当期刊的信息(期刊号、年份、期号、数量等)输入不完整时,系统是否能够给出正确的提示;还要测试目前输入的期刊信息在数据库中已存在时,能否给出正确响应,并给出提示;最后需要测试当输入一个正确的新期刊信息时,能否成功提交。
测试4:借阅管理测试根据详细设计,借阅管理功能有3个子模块,因此需要对这3个子模块先分别进行单元测试,即测试“借阅期刊模块”、“归还期刊模块”、“查询借阅信息模块”,然后再进行集成测试。
测试4.1:借阅期刊模块测试首先需要测试输入用户的合法性,当输入错误的用户名时,能否给出相应的提示;接着需要测试输入错误的期刊信息,能否给出相应的提示;还需要测试当同时给出正确的用户名和期刊信息时,能否正确地处理借期刊。
测试4.2:归还期刊模块测试要测试当给出一个合法但是没有借出的期刊信息以及不合法的期刊信息时,能否给出正确的提示,当用户点击了“归还”按钮后,测试对于各个记录是否做了正确的处理。
测试4.3:查询借阅信息测试需要测试:当用户设置的两个条件—“用户名”和“期刊信息”都为空时,能否正确处理,并相应的结果显示在控件中;当其中一部分为空时,能否正确处理并显示结果;当两个都不为空时,能否正确处理并显示结果。
2.系统的单元测试对于期刊管理系统的单元测试,可采用的方法是黑盒测试技术,主要是以等价类划分为主,并辅以边界值分析法,力图发现系统中尽可能多的错误。
3.系统的集成测试通过了单元测试后,便可进行系统的集成测试,一般采用自底向上集成的方法。
4.系统测试与回归测试完成了各个模块的测试后,要进行系统测试。
也就是说,要把系统的所有模块集成在一起进行全面测试,还要考虑软件兼容和硬件的配置问题。
4.1.5数据记录、归约和分析本条应标识并描述在本STP中标识的测试期间和测试之后要使用的数据记录、归纳和分析过程。
(若适用)这些过程包括记录测试结果、将原始结果处理为适合评价的形式,以及保留数据归约与分析结果可能用到的手工、自动、半自动技术。
4.2计划执行的测试测试1:系统登录测试测试2:读者管理测试测试3:期刊管理测试测试4:借阅管理测试4.2.1测试名称及内容测试1:名称:系统登录测试。
目的:测试系统操作界面。
内容:帐号口令输入、合法性检查,系统操作界面显示控制。
测试2:名称:读者管理测试。
目的:测试读者管理操作功能。
内容:读者管理界面显示添加用户,删除用户,修改用户,退出等功能。
测试3:名称:期刊管理测试。
目的:测试期刊管理操作功能。
内容:期刊管理界面显示添加期刊,删除期刊,期刊目录查询,库存期刊查询,退出等功能。
测试4:名称:借阅管理测试。
目的:测试借阅管理操作功能。
内容:借阅管理界面显示借书,还书,借阅查询,退出等功能。
4.3测试用例用例1:系统登录测试如下表所示:步骤及操作:运行系统,转到登陆界面,输入用户名及密码,测试登陆功能。
允许偏差:不允许任何偏差。
条件:用户即可,包括管理员。
用例2:读者管理测试如下表所示:(1) 添加用户如下表所示:表4-3表4-4用例3:期刊管理测试如下表所示:(1)添加期刊①添加新种类期刊表4-5②期刊入库表4-6(2)删除期刊表4-7用例4:借阅管理测试如下表所示:(1)借书表4-85测试进度表下表列出了测试的时间安排:6评价6.1评价准则测试工作应避免由原开发软件的个人来承担。
本系统的测试工作是由相关同学来承担。
设计测试方案时,不仅要包括确定的输入数据,而且应包括从系统功能出发预期的测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