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流 水 侵 蚀
侵蚀
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
溶蚀 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 渗漏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
冰蚀洼地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主要的沉积作用及形成地貌
沉积类型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影响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 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 地貌的影响。
变 质 作 用
塑造
2.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
过程。 3.应用:运用内外力作用 解释地貌的形成。
侵 蚀 作 用
堆 积 作 用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高低不平 。 3.结果:使地表变得__________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深 度 解 读 ]
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
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岩层运动方向
隆起和凹陷
对地形的影响
侵蚀作用
冰川 、空气等 水、______
搬运作用
流水 、冰川等 风、______
地貌 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______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堆积作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
3.图解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风化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动、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散落的
碎屑,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发生堆积,结果使下层的碎屑物质被压
紧、固结形成新的岩石。新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发生上述过程, 如图所示: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深 度 解 读 ]
1.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地貌
侵蚀类型
风力侵蚀
形成的地貌形态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 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
分布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如, 雅丹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如,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 千沟万壑)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 地区(例如,桂林山水、路 南石林)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情概览· 备考定向
考纲解读 考试内容 核心知识点 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 题型 命题研究
内容探究:地壳物质
营造地表形 态的力量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201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Ⅰ,10~11题,8分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 2014课标Ⅰ,36(1)题,6分
因素 2013课标Ⅱ,36题,22分
选择题 循环图的阅读、各种 综合题 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其 原理、内外力作用在
举例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①它们相伴发生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相互关系
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
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对内力作用概念的理解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 地区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形成冲积扇(出 流水沉积 山口)、三角洲 颗粒大、比重 (河口)、冲积 大的先沉积, 平原(中下游) 颗粒小、比重 风力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例如,黄河三角洲、恒 河平原等)
形成沙丘和沙漠
边缘的黄土堆积
小的后沉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
考点一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 解析 图中显示,Ⅱ处是断层,Ⅳ处是岩浆侵入,均为内力
作用所致。 答案 D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二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知 识 整 合 ]
太阳辐射能 。 1.能量来源:主要是____________ 2.主要表现形式
表现
风化作用
因 素
生物 温度、水、______
[知 识 整 合 ]
放射性元素衰变 产生的热能。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表现形式及作用
表现形式
地壳 运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褶皱山脉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_________ 海陆变迁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_________ 喷出地表 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岩浆只有__________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1.(2013· 广东文综,1)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
形成原因主要是(

A.搬运作用 C.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 D.风化作用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审题突破】
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
山地
褶皱
内力
答案
B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命题角度二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
2.(2011· 山东文综,4)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 剖面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不同地域的表现。重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山地的形成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 2014课标Ⅰ,4~6题,12分 布的影响 选择题 点关注地质剖面图的 判读。 形式探究:选择题和 综合题的考查形式并 河流地貌的 发育 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 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 - - 存。难度系数在0.55左 右,分值为4~8分。 热点探究:河流地貌, 虚拟地质剖面图。
考点二
考点三
3.我国主要的外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典型地貌 (1)张家界地貌:即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主要 是经过流水的长期侵蚀和复杂的地壳运动形成的石英砂岩 景观地貌。 (2)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
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丹霞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
作 用 崩解和破碎 ;②为其他 ①使岩石发生_____________ 外力作用提供条件 风化产物 进行破坏; 地表岩石 及其_________ ①对_________
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 侵蚀 地貌 原地形成______ 风化或侵蚀 的产物;②为_____ 堆积 ①移动____________
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
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 种类型。 (4)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 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