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技术实验操作规程

电子技术实验操作规程

电子技术实验操作规程-->>>< 1、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电子技术”实验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并且在不断的充实、更新。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于示波器、信号源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频率、相位、时间、脉冲波形参数和电压、电流的平均值、有效值、峰值以及电子电路的主要技术指示的测试技术;常用电路元件、器件的规格、型号、手册的查阅和参数的测量;小系统的设计、组装与调试技工术;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等都是我们要着重掌握的。

和其它许多实验环节一样,电子技术实验也有它的基本操作规程。

电子技术工作者经常要对电子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测量,因此要求我们一开始就注意培养正确、良好的操作习惯,并逐步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实验水平。

1.实验仪器的合理布局实验时,各仪器仪表和实验对象(如实验板或实验装置等)之间,应按信号流向,并跟据联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

附图1—1为实验仪器的一种布局形式。

输入信号源置于实验板的左侧,测试用的示波器与电压表置于实验板的右侧,实验用的地流电源放在中间位置。

2.电子线路安装与焊接大家知道,电子线路的安装与焊接质量是使电子设备得以达到预期性指标的基础。

学生在安装实验电路板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安装前的准备a.装配前应通过仪器,认真检查各元器件的标称值与性能参数是否符合电路要求,确认无误后再进行装配,切勿急于求成。

b.装配时应妥善安排元器件的位置,合理布局,即要使布局紧凑,引线短捷,又要避免引线间相互交叉以致造成短路故障。

一般,应先按原理电路图画出实物安装图,然后才能进行安装图焊接。

c.元器件本身的引线长度要适当,不要靠近根部弯曲,以免折断。

对于印有标称值的元器件,应数字朝外,以便于识别与检查。

/p>2).焊接与安装a.选择合适的焊锡和铬铁在电子线路的焊线中,常采用焊锡丝,并使用中性助焊剂(如松香等)一般选用20W—45W 电铬铁。

b.焊接前应对元件的引线认真地进行清洁处理(一般用刀刮清),并预先上锡,这是防止假焊的有效措施。

因为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对锡的的吸附力很小,如果不是预先进行清洁和上锡处理,往往会出现焊虽然包信接点,而实际上并未焊牢,这样焊接称为“假焊”或“虚焊”。

假焊点将带来严重的隐患,因此必须在一开始就引起足够的重视。

c.焊接时应使烙铁头与焊接物之间的接触面尽可能大,并严格控制焊接时间。

烙铁温度过低,焊接时间过短或不使用松香助焊剂,不但易造成假焊,而且焊点不光亮。

焊铁温度过高或焊接时间太长会引起焊锡流散,甚至烫坏元器件、导线和印刷电路板。

因此,初学者应注意掌握好烙铁温度和焊接时间。

一般应使焊剂完全挥发,让焊锡均匀地扩散到焊点周围时即可提起烙铁。

冷却时要注意防止焊件松动。

d.焊点上的锡量要适中,焊点应光亮、圆滑,大小合适,周围清洁。

3.电子实验板上的接插安装与布线。

安装和连接实验电路时,正确和整齐的布线显示得极为重要。

这不仅是为了检查、测量的方便,更重要的是可以确保线路稳定可靠地工作,因而是顺利进行实验的基础。

实践证明,草率和杂乱无章的接线往往会使线路中出现难以排除的故障,以致最后不得不重新接插和安装全部实验电路,浪费了很多时间。

为此,在实验板上安装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a.首先要弄清楚实验电路和实验的结构,虽后根据实验电路的特点来安排元、器件位置和电路的布线。

一般可以以集成电路或晶体管为中心,并根据输入、输出分离的原则,以适当的间距来安排其它元件。

最好先画出实物布置图和布线图,以免发生错误。

b.在实验仪上接插或连接导线时要非常细心。

接插时,应小心地插入,以保证插脚与插座间接触良好。

实验结束时,应一一转动并轻轻拔下连接导线,切不可用力太猛。

c.布线的顺序一般是先布电源与地线,然后按布线图从输入到输出依次连接好各元、器件和接线。

在可能条件下应尽量做到接线短、接点少,但同时要考虑到测量方便。

d.在接通电源之前,要仔细检察查所有连接线。

特别应注意检查各电源的连线和公共地线是否接得正确。

查线时仍以集成电路或晶体管的外引线为出发点,逐一检查与之相连接的元件和连线,在确认正确无误后果方可接通电源。

4.正确的接线规则仪器和实验板间的接线要用颜色加以区别,以便于检察查,如电源线(正极)常用红色,公地线(负极)常用黑色……。

接线头要拧紧或夹牢,以防接触不良或脱落而引起短路。

a.电路的公共地端(⊥)和各种仪表的接地端通常应连接在一起,如附图1—2所示,既作为电路参考零点(即零电位点),同时又避免引起干扰。

在某些特殊场合,还需将一些仪器的外壳与大地()接通,这样可避免外壳带电而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同时又能起到良好的屏蔽作用。

如在焊接和测试MOS元件时,电铬铁和测试仪器均要接大地,以防它们漏电面造成MOS元件的击穿。

b.信号的传输应采用具有金属编织线作为外套的屏蔽线,而不能用普通导线。

并且屏蔽线外套要选择接地,否则又可能引进干扰,使测量结和波形常,如附图1—3所示。

5.测试前的准备线路按要求安装完毕后,在通电测试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先检查各种仪器面板上的旋钮,使之处于所需的待用位置。

对直流稳压电源,应置于所需的档级,并将其输出电压调整到所要求的数值。

切勿在调整电压前与实验电路板接通。

b.对照实验电路图,对实验电路中板中的元件和接线进行仔细的寻迹检查,检察院查引线有无接错,特别是电源与电解电容的极性有否接反,各元件及接点有无漏焊、假焊,并注意防止碰线短路等问题。

经过认真仔细检查,确认安全无差错后,方可按前述的接线原则,将实验电路板与电源和测试仪器接通。

6.数据的读取与波形的观察为获得正确的数据和波形,应做到以下几点:a.必须根据不同的测试对象正确选用合适的仪器仪表和量程。

如在不同场合下,测量不同频率范围和不同电压量级的信号电压,应注意选用不同灵敏度和内阻,不同频响的电压表。

观察不同的信号波形,同样要选用频率范围适合的示波器。

另外,所选的量程要合适,否则将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

b.所记录的数据必须是原始读数,而不是经换算后的数值。

并应标明名称、单位。

需绘制曲线时,注意在曲线变化显著的部位要多读取一些数据。

对测得的原始数据还需预先作出估算,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另外,还应记录所使用仪器的型号,精度等级,必要时还应记下环境条件(如温度等),发供实验后分析、核对。

7.注意人身和仪器设备的安全1).注意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a.为了确保人身安全,在调换仪器进必须切断实验台的电源。

另外为防止器件损坏,要求在切断实验室电路板上的电源后才能改接线路。

b.仪器设备的外壳如能良好接地,可防止机壳带电,以保证人身安全。

要调试时,要逐步养成用右手进行单手操作的习惯,并注意人身与大地之间有良好的绝缘。

2).爱护仪器设备,确保仪器和实验设备的使用安全a.仪器使用过程中,不必经常开关电源。

因为多次开关电源往往会引起冲击,结果反而使仪器有使用寿命缩短。

b.切记无目的地随意板弄仪器面板上的开关和旋钮。

实验结束后,通常须要关断仪器电源和实验台的电源,而不必将仪器的电源线拔掉。

c.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在实验室配电屏、实验台及各仪器中通常都安装有电源保险丝。

仪器使用的保险丝,常用的有0.5V,1A,2A,3A和5A等几种规格,应注意按规定的容量调换保险丝,切勿随意代用!d.要注意仪表允许的安全电压(或电流),切勿超过。

当被测量的信号电压大小无法估计时,应从仪表的最大量程开始测试,然后逐渐减小量程。

电子技术实验调试及故障排除-->>>< 〉1.调试前的直观检查>在实验电路安装完毕后,不要急于通电测试,而首先必须做好以下调试前的检查工作。

1).检查连线情况对于安装在印刷板上的实验电路,尽管通常连线数量不是很多,但总还是不可避免,因而连线错误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

经常碰到的有错接(即连线的一端正确,而另一端误接)、少接(指安装时漏接的线)及多接(指在电路上完全是多余的连线),等连线错误。

检查连线一般可直接对照电路原理图进行,但若电路中布线较多,则可以以元器件(如运放、三极管)为中心,依次检察查其引脚的有关连线,这样不仅可以查出错接或少接的线,而且也较易发现多余的线。

为确保连线的可靠,在查线的同时,还可以用万用表电阻档对接线作连通检查,而且最好在器件外引线处测量,这样有可能查出某些“虚焊”的隐患。

2).检查元器件安装情况元器件的检查,重点要查集成运放、三极管、二极管、电解电容等外引线与极性有否接错,以及外引线间有否短路,同时还须检查元器件焊接处是否可靠。

这里需要指出,在焊接前,必须对元器件进行筛选,以免给调试带来麻烦。

3).检查电源输入端与公共接地端间有否短路在通电前,还需用万用表检查电源输入端与地之间是否存短路,若有则须进一步检查其原因。

在完成了以上各项检查并确认无误后,才可通电调试,但此时应注意电源的正、负极性不能接反。

2.调试方法调试方法通常采用先分调后联调(总调)。

因为对于任何复杂电路,实际都是由一些基本单元电路组成,因此,调试时可以循着信号的流向,由前向后逐级调整各单元电路。

其思想方法是由逐步到整体,即分步完成各单元电路调试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调试范围,最后完成整机调试。

采用这种调试方法的最大优点是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因而新设计的电路一般都采用该调试方法。

按照上述调原则,具体调试步骤如下:1).通电观察先将直流稳压电源调到要求值,然后再接入电路。

此时观察电路有无异常现象,包括有无冒烟、是否有异常气味、手摸元器件是否发烫、以及电源有否被短路等。

如果出现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并待排除故障后才能再次通电。

经过通电观察,确认电路已能进行测量后,方可转入正常调试。

对于电子电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交、直流并存,而且直流又是电路正常工作的基础。

因此,无论是分调还是联调,都应遵循先调静态、后调动态的原则。

2).静态调试所谓静态调试是指在没有外加信号的条件下所进行的直流测试和调整过程。

通常为防止外界干扰信号窜入电路,输入端与地之间往往需要短接。

测量静态工作点的基本工具是万用表,为测量方便,往往是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各晶体管c、b、e对地的电压,然后计算各管的集电极电流等静态参数。

但测试时,必须时时考虑到万用表电压档内阻对被测电路的影响,如500型万用表直流档电压的内阻为20KΩ/V,因此2.5V档的内阻为20KΩ/V×2.5V=50KΩV ,50V档为1MΩ。

通过静态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己经损坏的元器件,判断电路工作状态,并及时调整电路参数,使电路工作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3).动态调试动态调试是在静态调试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电路的输入端接入幅度和频率合适的正弦信号电压,然后采用信号跟踪法,即用示波器和毫伏表沿着信号的传递方向,逐级检查各有关点的波形和信号电压的大小,从中发现问题,并予以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