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保证每个样本测定分析后质量控制,确保检验人员认真仔细地对每个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和审核,发出正确检验报告。
【SOP文件的更改】该标准操作程序的更改,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操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适用范围】检验科全部报告的审核。
【操作步骤】第一部分基础审核一、报告质量(一) 报告单审核应考虑的问题1、标本影响(1)标本采集、运送及前处理(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标本采集运送指南)。
包括①标本采集前患儿状态的影响⏹临床使用药物:如临床应用维生素C等还原性的药物,用氧化酶法检测血糖时就会出现结果非常低。
⏹输液同侧抽血:如正在输入葡萄糖则血糖结果偏高。
②标本状况的影响⏹标本溶血:血细胞中高浓度组分逸出,使测定结果增高,如LDH、CK、CK-MB、AST、ALT、K+;血细胞成分进入血清后因化学反应而引起其他物质的浓度变化,如溶血后RBC中的磷脂进入血液被血清中的磷酸酯酶水解,导致血磷显着增高;⏹Hb本身颜色对检测的光学干扰,如导致BIL结果增高;对血细胞计数的影响:PLT增高,RBC减少⏹抗凝状态:血凝四项标本凝固可导致结果偏高,抗凝剂比例不对导致结果异常⏹脂血标本:血液脂浊可散射光线,所以对吸光度一般产生正向干扰,导致一些项目如ALB、UA、TP等测定结果增高。
⏹冷凝集血液标本:对血常规、血凝四项、交叉配血会有影响。
③标本运送的影响⏹血浆氨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至检验科,因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导致结果偏高。
⏹血钾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至检验科,因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导致结果偏高。
⏹血糖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至检验科,因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导致结果偏低。
⏹粪便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至检验科,因标本干燥导致有形成分破坏,结果异常。
2、仪器性能影响⏹仪器故障方面:如仪器老化、光路系统老化、仪器故障等方面都可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仪器性能方面:检测系统性能/精密度、准确性、线性等,校准/校准验证等的影响。
3、试剂影响⏹线性范围的影响:各试剂都有自己的线性范围,对超过线性的结果一定要进行增量或者减量测定,尤其是一些酶类检测,超过线性的高值标本检测时经常会由于底物耗尽而出现假性低值或者负值,负值审核时容易审出来,但一些假性低值结果则需要结合其它检验结果或者看仪器上的报警,查看反应曲线才能发现,这方面就需要审核者倍加注意了。
⏹试剂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开放系统的检测系统,这就要求对使用的试剂性能做到心中有数,对不符合检测性能标准的试剂进行更换,以免造成错误结果的产生。
4、室内质控情况应该考虑进去⏹报告审核人员必须对当天室内质控结果熟知,并且进行过具体的分析;⏹要保证所有质控结果都在控的情况下,才可进行报告的审核工作;⏹对于在控的项目,要了解该项目的质控值相对于靶值是偏高还是偏低;二、报告格式临床检验报告单的内容,审核这些项目是否齐全。
1、医院名称与报告标题。
2、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病室、床号、病历号。
3、送检日期、时间,送检医师,样品性质,样品状态,对不符合要求样品的状态描述。
4、检验项目名称(英文缩写名、中文名),检验结果、结果单位、参考值。
5、报告日期、时间,报告人,审核人。
6、仅对被检样品所检项目负责的声明。
三、报告内容1、临床医师所申请的检验项目是否全部检验、有无漏项(申请单保存)。
2、检验结果书写或传输(检验设备→LIS,LIS→HIS)有无错误。
3、有无非常异常的、难以解释的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复查等。
若出现异常、难以解释的结果应及时与临床进行沟通,也可询问患儿家长患儿病情,要考虑到与临床病情是否相符。
发生与临床资料矛盾的结果一定要引起注意,进行复查再签发。
4、有无危急值需要及时报告临床。
5、有无不符合逻辑的总体变化⏹某一单项指标显着异常:必须复查,以防交叉污染或者由于机器偶然误差所致.⏹同一单子相关指标不符:如肝功能中ALP,GGT都较高,而ALT,AST很低,甚至是负值,这往往是相应底物耗尽的表现,应检查反应进程曲线加以判断。
复查方法:对标本进行稀释后再检测,以防假阴性的产生。
⏹酶类多项增高个别降低接近零值,往往提示酶活力过高导致酶反应底物耗尽,应检查反应进程曲线加以判断。
⏹同一项目结果总体变化:检验结果都有各自的参考范围,因此一般来说,一天的检验结果应该也会大部分落在此范围内,如果出现总体大于此范围或者低于此范围,则要引起注意此项目结果是否偏高或者偏低。
比如K的结果一般都会在-L之间,如果查看当天结果大部分在L以下,则要考虑K是否偏低,需要校正。
目前我们医院的LIS系统可以很方便的查看当天的检验结果,可以调出某个项目当天的所有测定值,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当天结果和总体性。
审核者最好能在审核前在LIS上调出各个项目查看总体情况。
⏹同一单子结果总体变化:如结果总体偏低,必须查找原因。
先查看历史纪录,是否病理原因所致。
排除后,应想到由于标本的原因(血清未完全分离,含有纤维蛋白原,特别是ICU标本)而导致机器吸样不足,从而造成结果假性偏低!应注意:吸样不足,生化仪不会报警,必须从结果中去分析。
第二部分专业审核一、临检(一) 血细胞分析1、当血小板计数异常时,可复检或观察血片。
结果一致时,再审核。
2、当血红蛋白计数异常,如过高、过低时,可复检。
结果一致时,再审核。
3、当白细胞计数异常时(WBC大于或小于),先复检。
结果一致时,再审核。
4、当白细胞分类异常时(单核细胞高于20%,),观察血片,结果一致时,再审核。
5、当白细胞直方图异常时(什么样的直方图算异常?),观察血片,结果一致时,再审核。
6、当出现危急值时,重新取样,复检,结果吻合时,审核。
上报危急值。
)WBC大于或小于,且为首次检测标本时,应该涂片镜检。
7、PLT小于30或者大于1000,并且是首次检查时,复查。
(二) 血凝四项1、当血凝结果PT>30,APTT>90、FIB<时,复检,结果一致时,再审核。
遇黄疸、脂血、有凝块血浆时,结果明显异常,则重新抽血,复检。
2、当PT、APTT出现危急值时,用原血复检,结果吻合时,与临床沟通,情况符合时审核,上报危急。
如与临床不符合时,则重新抽血,复检。
(三) 尿沉渣分析1、当病人尿干化学蛋白阳性时,用5-磺基水杨酸复查尿蛋白,或用加热醋酸法复查,结果吻合时,即可审核报告,不相符合时,以加热醋酸法或磺基水杨酸法为准,以排除尿干化学假阳性。
2、当肉眼血尿而尿沉渣红细胞呈阴性时,镜检,若镜下有红细胞,复检尿沉渣及干化学,以镜下红细胞为准。
(四) 粪便分析1、标本应是新鲜不含其他杂质的,不可是尿布、尿裤及卫生纸等吸水物质的上取下来的。
2、检验人员挑取粘液及血液部分,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镜检,无异常可审核。
3、疑似肉眼血便,镜检和潜血都阴性者,复查并沟通。
病房标本与护士沟通,门诊与家长沟通,排除患儿饮食或药物影响。
4、新生儿柏油样粪便,镜检正常,潜血阳性,报告可发。
二、生化1、有异常结果首先查看仪器运行是否正常,标本状态是否溶血、脂血、有无凝块,确认无误后用原血重新样换另外一台仪器复查。
复查结果若与上次相同,则与临床沟通,询问病人情况及抽血时存在的问题,若与临床相符则可审核,若与临床不符,则建议重新抽血复查。
2、在LIS上设置复检规则。
设置复检规则项目举例:TP初次结果<45g/L或>90g/L、PHOS初次检测结果<L、AMY初次检测结果>300U/L、TBIL<DBIL、TP<ALB、CK<CK-MB。
3、常见的违反逻辑的结果有必要复查,比如:TBIL<DBIL;TP<ALB;CK<CK-MB;4、体检结果:参加体检的人群多为健康人群,若出现不正常结果应该复查。
如:ALT>100U/L;空腹GLU>10mmol/L.5、复查注意事项:⏹CM-MB如果大于100U/L,同时LDH、HBDH也高且小于1000U/L,ALT,AST也都在300以上时,需将血样用已知正常CK值的血清稀释5-10倍后重测CK,结果乘稀释倍数。
(特别是肌营养不良的患者)⏹如果ALT和AST中的某一项高于正常几倍而另一项低时,一般用生理盐水稀释3-5倍后重测这两项。
三、免疫1、手工操作的项目如ELISA每天应做阴阳性对照,以控制操作的质量。
2、对于出现的异常结果应复检,如:原发性甲亢的病人,T3、T4 升高而TSH 降低,如果不符合这种病情逻辑,就要引起注意;应先检查机器是否正常,排除血清量不足引起的结果异常后复检,复检无误后再发;注意溶血样本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3、特定蛋白机器:如出现闪电提示,应将样本取出离心后重做或者查询其他仪器上该患儿的检查项目综合分析后再发。
4、免疫球蛋白测定时,如果IgG和IgM两项低而IgA出现闪电提示则应将减低IgA的稀释倍数再重测,反之则增加稀释倍数。
5、乙肝五项、HIV抗体HCV抗体及梅毒抗体要注意阴阳性的发光值,对重复发光值不一致测定要查找原因,查明原因处理后再发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