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 第一轮复习 中国区域地理

高三地理 第一轮复习 中国区域地理


三、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优势: ①耕地面积大(总面积大,占全国1/5;人均
面积大,是全国2倍;每个劳力负担面积是全国 5倍;地势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 耕作)
②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 沃;黑土、黑钙土土地生产力水平高)
三、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①黑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二、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 水资源短缺的解决办法。 ①建设水利工程,调节跨流域的径流量; ②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③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④防治水污染。
三、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优势: ①耕地面积大(总面积大,占全国1/5;人均
面积大,是全国2倍;每个劳力负担面积是全国 5倍;地势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 耕作)
a. 地形: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b.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 耕地:以旱地为主
d. 河流
河 春旱严重,夏季暴雨
上游修建水库
流 水 患
黄河、海河干支流流 经黄土高原
根治 措施
中游治理水土流失 或洼地筑蓄宏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或挖
原 植被覆盖率低 因
掘入海新河
e. 自然资源: 天然森林宝库: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②指导思想:调控水盐运动。
③措施:引淡淋盐——灌溉,降低作物根区 土壤含盐量;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 农田覆盖——用地膜、作物秸秆覆盖,抑制蒸发; 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 培肥、改良品种。
南方地区 (包括港、澳、台)
知识结构:
1.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 气候——温暖湿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土壤——长江以南广大丘陵红壤广布,四川 盆地地紫色土,南方平原地区水稻土
北京首钢、燕山石油化工、天津 制碱、开滦煤矿、唐山钢铁发达 的轻纺工业和新兴的电子工业
基 地
其他工业基地:山西太原钢铁、洛阳拖拉机制造、 西安飞机和彩色显象管制造
首都北京: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北方人民的生活习惯
重点问题
重点问题
一、黄河,海河等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 理措施
重点问题
一、黄河,海河等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 理措施
矿产资源丰富 煤炭能源基地:山西、陕西、内蒙古等 油田: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华北等 铁矿:辽宁鞍山、本溪,河北迁安
2. 人文特征
农 黄土地:冬小麦、棉花、花生
作 黑土地: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物 东北重工 鞍山钢铁、沈阳机械
业基地 重
大连化工和船舶 长春汽车、哈尔滨电机制造
要 工 业
京津唐综合 性工业基地
沼泽作用:蓄水池,水源地;调节气候, 保护环境;丹顶鹤,天鹅栖息地;沼泽植物资 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负面效应: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 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 —气候变迁
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 形成原因:
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限制性因素,下面从原因和措
施两方面加以分析。
1. 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原因和社会
经济原因。
自然 资源
社会经 济原因
①降水少,河流径流小 ②降水季节不均衡,降水年际变化大 ① 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 ②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严重
二、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 水资源短缺的解决办法。
a. 地形: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知识结构:
地理位置: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 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 1. 自然特征
a. 地形: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b.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知识结构:
地理位置: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 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 1. 自然特征
经济作物和林果分布广泛
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严重淤积
营造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矿产资源、水能资源丰富
南方地区人文特征
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
农 农作物:水稻、小麦、油菜、棉花、

甘薯 河、湖、鱼塘盛产淡水鱼和菱、藕等
水生植物
工业——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南部沿海外 向型工业地带
全国最大的城市——上海 南方人民的生活习惯
2. 台、港、澳 我国第一大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多
多山,
火山、地震,玉山为最高峰
资源 最长河流——浊水溪

丰富
最大湖泊——日月潭 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的宝 岛
“祖国的宝岛”,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水稻、甘蔗、香蕉、菠萝、茶叶
矿产——金、铜、煤、石油
优良渔场、重要海盐产区(布袋盐场)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人口和 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二、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
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限制性因素,下面从原因和措
施两方面加以分析。
1. 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原因和社会 经济原因。
自然 ①降水少,河流径流小 资源 ②降水季节不均衡,降水年际变化大
二、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
地表积聚

大水漫灌,只灌 不排,导致地下 水位上升
春季多大风,且气
风 温上升快,蒸发旺
沙 盛,地表干燥易起

地势起伏 和缓
不合理的开垦, 出现沙荒地,引 起风沙肆虐
3. 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 指导思想:因洼制宜。
措施:鱼塘一台田模式(相互促进,立体开 发,综合利用)。 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
①水盐运动:春秋返盐(积盐),夏淋盐,冬 稳定。
三、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 ②湿地破坏—沼泽地禁止开垦,保 护湿地
三、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 ②湿地破坏—沼泽地禁止开垦,保 护湿地
沼泽作用:蓄水池,水源地;调节气候, 保护环境;丹顶鹤,天鹅栖息地;沼泽植物资 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三、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 ②湿地破坏—沼泽地禁止开垦,保 护湿地
3. 发展农业自然条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利:位于暖温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 ①位于半干旱区,降水稀少 ②低温时间长 ③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严重 ④土壤贫瘠 ⑤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
3. 发展农业自然条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可持续发展: ① 控制人口 ② 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③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④ 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 ⑤ 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 基地:谷子、小麦 、优质苹果
土流失问题,其原因及治理措施图解如下:
二、西南交通运输建设
1. 西南地区地跨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自然 条件复杂多样,对交通建设的影响十分明显。其 中,地质、地貌对交通建设的影响最为深刻,可 以说是本区交通发展的障碍。
洪 8月份,且变率 起伏平缓, 水源能力下降,导致
涝 大,夏季多暴 蓄洪、泄 水土流失加剧,泥沙

洪力低
淤积,泄洪能力下降
2. 旱涝、盐碱和风沙是自然条件和人类活 动共同作用的产物
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人类不合理 的生产活动
干旱时节(如春旱), 地势低平,
盐 气温上升快,蒸发 地下水高,
碱 旺盛,土壤盐分向 洼地排水不
二、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 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限制性因素,下面从原因和措 施两方面加以分析。
二、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 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限制性因素,下面从原因和措 施两方面加以分析。
1. 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原因和社会 经济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 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 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 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冲刷作用强
400mm等降水量线 ⑵ 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3000m等高
线 ⑶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昆仑
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知识结构:
地理位置: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 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
知识结构:
地理位置: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 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 1. 自然特征
①对外贸易是重要经 济支柱;②自由贸易 港
澳门
①旅游业是重要经济 来源之一;②加工工 业近年兴起;③工业 部门:成衣、玩具制 造;④产品主要销往 美国、香港、西欧; ⑤与大陆联系密切
博彩业是重要收入之 一
重点问题:
一、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建设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水
多内流河,短 小,雨水、冰 雪融水补给
多为内流河, 东南部是许多 大江大河的发 源地
一、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人 类 影 响
广泛、深刻, 主要农耕区
影响小, 只在有水 的地方有 人类活动, 有绿洲农 业、牧场
微弱,原始 自然状态保 存较完整, 以畜牧业为 主
界线: ⑴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三、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①黑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原因:过度开垦黑土,破坏自然环境;降水 集中,多暴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