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物流成本的构成结构比较分析

国内外物流成本的构成结构比较分析

国内外物流成本的构成结构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06-10-20
(信息来源:南湖区三产发展局)为了更深入地分析物流成本构成结构,切实抓住物流成本“冰山中的一角”,本文将美国和日本物流成本的构成比状况与中国同时期的物流成本与GDP构成比状况相比较,分析我国物流成本构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相应的管理成本,是保持GDP稳定增长的同时不断降低物流费用构成比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物流成本;库存费用;运输费用;管理费用
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奠定了基础,但是服务与成本这一二律背反的永恒主题使得物流产业的发展,不得不时时刻刻面对成本问题。

而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结构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的前提和关键。

美国物流成本比例构成分析
美国统计局、美商务部发布的美国运输报告分析了美国物流业各项费用支出状况以及当年GDP,由此我们可以得到GDP中各项费用的比例状况。

美国的物流成本共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库存费用是指花费在保存货物的费用,除了包括仓储、残损、人力费用及保险和税收外,还包括库存占用资金的利息。

其中利息=当年美国商业利率×全国商业库存总金额;仓储成本包括公用仓库和私人仓库。

把库存占用资金的利息加入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只有这样,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才能从根本上统一起来。

第二部分运输费用包括公路运费、其他运输方式和货主费用。

公路运输包括城市内运送费用与区域间卡车运输费用。

其他运输方式包括铁路运输费用、国际国内空运费用、货代费用、油气管道运输费用。

货主方面的费用包括运输部门运作及装卸费用。

近10年来,美国的运输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体为6%,并一直保持着这一比例,这说明运输费用与经济的增长是同步的。

第三部分物流管理费用是按照美国的历史情况由专家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库存费用和运输费用的总和得出的。

从表1中比较近20年来的变化可以看出,运输成本在GDP中的比例大体保持不变,而库存费用比例降低是导致美国物流总成本比例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这一比例由过去的接近5%下降到不足4%。

由此可见,降低库存费用、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是美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突出成绩。

日本物流成本比例构成分析
物流成本分为:(1)运送费,有营业运送费和企业内部运送费,前者又包括卡车货运费、铁路货运费、内海航运货运费、国内航空货运费及货运站收入等各项开支,各项累计之和为运送费总额。

(2)保管费,将经济企划厅编制的《国民经济计算年报》中的国民资产、负债余额中原材料库存余额、产品库存余额及流通库存余额的合计数乘上日本资材管理学会调查所得
的库存费用比例而得。

这项保管费不是狭义的保管费,它不仅包括仓储业者的保管费或企业自有仓库的保管费,还包括仓库、物流中心的库内作业费用和库存所发生的利息、损耗费用等。

用公式表示为:保管费=(原材料库存余额+产品库存余额+流通库存余额)×原价率×库存费用比例。

其中,库存费用比例=利率除外的库存费用比例+利率。

(3)物流管理费,由于无法用总体估计的方法求得,依据《国民经济计划年报》中的《国内各项经济活动生产要素所得分类统计》,将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产出总额,乘上日本物流协会(JILS)根据行业分类调查出来的各行业物流管理费用比例0.5%计算得出。

通过表1、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运输费用在GDP中的比例大体保持不变,库存费用的降低是导致美国和日本物流总成本占GDP比例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在美国这一比例由1990年的4.9%下降到2000年的3.8%,日本则由1991年的3.5%下降到1996年的2.8%、1997年的3.0%。

管理费用占物流总成本的比例在美国和日本都非常低。

因此,降低库存成本、加快周转速度是美国和日本发展现代物流、提高流通效率和竞争力的共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的物流成本比例构成分析
国际经验表明,当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15%以上时,其下降潜力较大。

假定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左右,那么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就意味着节省下900亿元左右的费用支出。

由于国民经济的规模显然大于物流产业的规模,随着GDP的增长,这种节省下来的费用将会显著增加。

统计数据显示,物流成本在各国经济上的角色均占有显著的地位,如果一国可以以较小比例的资源完成其国家的各项物流活动,则说明这个国家的物流效率和效益比较高。

3.1我国物流成本构成阶段分析
可以看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物流成木占GDP的比例一共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991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我国的物流发展在原始阶段,由于我国仍然处在计划经济时代,物流的概念远远没有引入企业运作中,物流操作原始而简单,物流量小。

1992-1997为物流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实行了市场经济,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开始有所提高,物流成本比例开始下降。

1998-2000年为第三阶段,我国的物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践,各种物流公司开始层出不穷,物流管理水平也逐步得到提高,工商企业物流外包的现象更加明显,物流成本所占比例逐步下降。

3.2我国物流成本构成潜力分析
从表3和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自1991年以来,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下降,但是依然较高。

从表1、表2和表3看出,美国、日本的运输、保管成本比重较高,管理成本都维持在0.4%左右;而中国的管理费用在1.5%左右。

运输成本比例下降,管理成本大幅度提高。

从中国物流成本构成看出,物流成本下降的原因是库存费用在下降。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美、英、日的物流效率和效益最佳,中国大陆的物流成本比例最高。

对比发现美国的GDP大约是中国大陆的两倍,而物流成本数字差异不大,这说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物流活动造成的成本开支与美国相比,所占比例很大,服务/成本率不高,但也说明我国物流事业的发展大有潜力可挖。

我国物流成本构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当前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例较高,下降也较为缓慢,反映出我国物流效益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基本维持在20%左右。

与世界有关国家物流成本相比较,大约相差8—10个百分点。

以2000年的数据为例,世界上大部分工业化国家的物流成本与该国家GDP的比例多在12%以下,而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高达21.2%。

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比最低的日本高出11.1个百分点,比澳大利亚高出10个百分点,比法国高出9.5个百分点,比美国高出9.6个百分点,比德国高出9.4个百分点,比加拿大高出9.4个百分点,比英国高出9个百分点,比最高的意大利高出8.6个百分点。

这说明,降低我国物流成本的空间很大。

根据计算,如果我国物流成本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以节约894亿元人民币;如果我国物流成本与世界上的平均成本基本持平,即降低约9个百分点,则可节约物流成本8046亿元,这一数字约是当年新增GDP的八成,相当可观。

(2)我国的物流水平仍然处于低级阶段。

运输成本的比例较低,而仓储保管成本比例较高,说明物流运输平均速度没有大幅度提高,仍然是原始的物流操作模式。

相反,在美国的物流成本中,运输成本的比例远远高于我国,美国的运输时间也大幅度缩减,从联邦快递到UPS 等物流巨头的先进物流实践中看出,运输比例增高的确反映了物流发展趋势。

(3)我国物流近来得到巨大发展,归功于管理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但是从长远看,物流管理成本比例仍然有大幅度下降的趋势。

由于物流理念在我国真正得到引入不过几年时间,很多企业刚刚开始重视物流在企业中的作用。

因此,今后一段时间(估计在10年左右),物流管理成本仍然大幅度增加,但是估计10年之后,我国物流管理成本将如同美国和日本一样呈现下降趋势。

(4)保管成本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逐步呈现下降趋势。

随着企业的快速化生产,库存管理已经不是物流管理重要环节,取而代之的是运输管理。

保管成本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呈现下降趋势,由表3和图1可以看出。

因此,很大部分的仓储基础设施将出现空缺现象,未来将出现物流没有物流中心的趋势。

这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

我国在未来几年内,在大力发展物流现代化的同时,除了会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还会注意成本的边际效用,在保持GDP稳定增长的同时不断降低物流费用的构成比。

减少库存成本是降低物流费用的主要来源。

减少库存成本就是要加快资金周转、压缩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

因此,发展现代物流就是要把目标锁定在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库存水平上面。

美国每年10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降低1%的成本,就相当于多产生1000亿美元的效益。

我国现在是1万亿美元经济规模,降低1%的物流成本就等于增长了100亿美元的效益。

业界普遍认为我国物流成本下降的空间应该在10个百分点或更多,这是一笔巨大的利润源泉。

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短时期内可能会有所增加,但这种增加是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加大投入改善物流产业机构,不仅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相应的管理成本,还会大大增加资金周转率、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因此从长期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是呈下降趋势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