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教育无痕
安徽省灵璧县第五中学孙配配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世纪。
作为一名学生,首要的任务便是学习,但现在的部分学生都对学习抱着无所谓或厌恶的态度。
据调查,现在的学生群体中,85﹪的学生有厌学的现象或曾经厌学过,厌学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校园问题。
一、案例描述
新新,眉清目秀,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
他见人脸上总是笑嘻嘻的,会主动大方地与你打招呼。
在学校里,他与同学关系处的也不错,活动时兴致勃勃,非常带劲,劳动也很积极,学习上也很认真,常到办公室问老师问题,成绩在班里处于中上流。
但在八年级第一次月考之后,一上课,他就黯然失色,心不在焉,精神也萎靡不振。
其他老师也都反映新新近期学习积极性不高。
于是,我便找他谈话,了解情况。
“新新,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还是有什么心事?能不能告诉老师?”
新新垂着头,不说话,又有意识的缩向桌子的拐角。
我的第一反应是有问题!
再看他时,他两眼迷惘、空洞、无神。
看到他这个样子,我心情沉重,试着和他谈话,但他的声音极其轻微,竟然还有些颤抖,“老师,我,我……我不想上了……”。
这一刻,我只觉得心被什么东西揪住似的,很难过很自责……
二、追根溯源
从上述情况来看,他有严重的厌学情绪。
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孩子情绪上的失调状态。
简单地说,就是孩子不爱学习,缺乏学习动力。
这是现代学生的一种典型的心理障碍,如不及时治愈,后果相当严重。
为什么新新会从一个活泼开朗的学生转变为厌学、弃学的学生呢?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自我期望与实际能力差距较大
新新一直对自己的期望很高,也希望自己能在班级里面暂露头角。
由于他的数学成绩不理想,一直在班级中保持第十名左右,这与他的期望相差甚远。
这种差距,在不断的折磨着他,以致心理不平衡,思想不集中,白天焦躁不安,晚上睡不着,形成了恶性循环。
2、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引起的自卑心理
新新自己说:“好伤心呐!或许以前还可以说得过去(因为没有努力过)。
可是这个学期,这五六个星期,学习好像是我的全部,几乎时时刻刻都想着学习。
我敢保证上个学期的我与这个学期有很大的区别,可是学习却没有进。
我真的很伤心!”
因为伤心、失落,他开始否定自己的一切,甚至认为自己是个笨小孩、拖了班级的后腿。
他没有了笑容,也不再与同学交流,看到别人说句悄悄话就认为别人在取笑他,
3、耐挫力差,导致丧失信心
新新在日记中写道:一次月考虽然不能说明什么,但它否定了我过去的努力,我很怀疑努力是否真的有用。
这个学期我一直坚持到现在,我认为这算是个奇迹。
可是带给我的却是失望。
生活本来应该是快快乐乐,为什么要因为学习而活得那么累呢?这值得吗?付出了未必有收获,这样的感觉真的很伤心,阳光总在风雨后,可谁又知道风雨后是否真的有阳光呢?也许依然是阴天呢?
4、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
人是有感情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带着情感性的,都是在情感的驱动下产生并进行的。
学习也是一种带着情感的活动。
他们需要教师的爱,需要情感的交流,也需要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友谊。
而新新却在关键的时候脱离了群体成一只孤雁。
三、点石成金
看到新新萎靡的精神状态,我很是心痛。
第二天,我再次找新新谈话聊天。
新新的心情比昨天已有所好转,还说了一些话,已不再拘谨。
趁此机会,我告诉新新他在我心目中的印象:你是一位很有上进心的学生,学习认真,劳动积极,尊敬老师,热爱集体的好学生。
他听了之后,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但眉宇之间露着喜气。
我知
道他此时很兴奋。
我赶紧抓住机会对他的智力进行肯定。
其他几位老师,也来询问他的情况,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内心激动不已。
当天下午,有老师反映新新上课愿意听讲了。
第一步,我们胜利了!
接着,我又实事求是帮助新新分析了各学科的优势、劣势,现在在班级中的实际水平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并传授给他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从实际出发,不断进步,就可以达到预期目标。
在几次谈话之后,新新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状态有了较大改观。
与此同时,我又在班级内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让大家明白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家庭成员,大家会互相扶持,教育他们遇到困难遭到打击,要愈挫愈勇,不能做懦夫……
通过此次活动,新新明白了自己周围还有许多朋友,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渐渐的新新性格开朗了,笑容多了,和同学相处融洽了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新新考了95分全班第三。
我抓住这个契机表扬了他,说他解题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这样发展下去,预期目标马上就可以实现。
新新乐的像朵花!
我利用新新身上的闪光点,不停的激励着他。
两个月后,他原来的新新终于又回来了……
四、反思
中学生厌学不仅是学生个体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要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共同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环境,并不断从正面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给予强化。
只有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爱的方式很多,爱的渠道也很多,将爱感化这一群特殊的孩子是最恰当不过一个好方法,在"拯救"讨厌学习的这些孩子的道路上,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采用简单的爱的方式.让所有的教育方法都成为情感教育的一种辅助.家长、教师对优生要爱,对差生要爱,对这群特殊不爱学习的学生更要爱,因为爱会让讨厌学习的学生感受到幸福天空里那抹重重的色彩与温暖的幸福.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安徽省灵璧县第五中学孙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