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岛效应的缓解晴朗无风的夏日,海岛上的地面气温,高于周围海上气温,并因此形成海风环流以及海岛上空的积云对流,这是海洋热岛效应的表现。
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拥塞,大气污染严重,且城市中的建筑大多为石头和混凝土建成,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在缓解热岛效应方面,专家测算,一个中型城市环城绿化带树苗长成浓荫后,绿化带常年涵养水源相当于一座容积为1.14×10m的中型水库,由于水的比热容大,能使城区夏季高温下降1℃以上,有效缓解日益严重的“热岛效应”。
水库的建立,水的增加,而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受冷受热时温度变化较小,从而使夏天的温度不会升得比过去高,冬天的温度不会下降的比过去低,使温度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水库成为一个巨大的“天然空调”。
二冲程是指在两个行程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此期间曲轴旋转一圈。
首先,当活塞在下止点时,进、排气口都开启,新鲜充量由进气口充入气缸,并扫除气缸内的废气,使之从排气口排出;随后活塞上行,将进、排气口均关闭,气缸内充量开始受到压缩,直至活塞接近上止点时点火或喷油,使气缸内可燃混合气燃烧;然后气缸内燃气膨胀,推动活塞下行作功;当活塞下行使排气口开启时,废气即由此排出活塞继续下行至下止点,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多级火箭由两级或两级以上的火箭组合成的火箭。
有串联、并联和串并混合三种组合方式。
采用多级火箭能增加射程,提高有效载荷(弹头、卫星、宇宙飞船等)的最终速度。
战略导弹和大型运载火箭通常采用多级火箭。
热值用途在食品化学中,表示食物能量的指标。
指1g食物在体内氧化时所放出的热量。
通常用热量计测定,用J/g表示。
例如糖类的热值为17.16kJ/g,脂肪的热值约为38.9kJ/g,蛋白质的热值约为17.16kJ/g。
在工业领域发热量主要指煤炭发热量(大卡、热值)煤炭用户企业根据发热量测定仪检验煤炭的发热量高低选择适合自己的煤炭发热量。
能及其转化人体内的供能系统分为三个:①高能磷酸化物系统(ATP-CP);ATP-CP供能系统单独供能的话,大概能维持7.5秒的时间,不需要氧气,也不产生乳酸,时间比较短的剧烈运动如举重、投掷等一般就是动用这个系统供能的;②乳酸系统(无氧酵解系统);乳酸系统是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中,再合成生成ATP的能量系统。
如果单独供能的话,大概能持续33秒的时间。
其最终产物是乳酸,所以称乳酸能系统。
1 mol 的葡萄糖或糖原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可净生成2-3molATP。
其过程也是不需要氧的,生成的乳酸可导致疲劳。
该系统是1 min以内要求高功率输出的运动的物质基础。
如200 m跑、100 m游泳等。
③有氧系统:有氧氧化系统是糖、脂肪、蛋白质在细胞内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中,再合成ATP 的能量系统。
其产物当然就是二氧化碳、水和ATP了。
电源 diàn yuán power supply;power source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因为它可以将其它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所以我们把这种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
常见的电源是干电池(直流电)与家用的110V-220V 交流电源。
串、并联电路识别法学会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是这一章的重点之一,会识别电路是学习电路连接和后面电路计算的基础。
对于电路的识别要紧紧抓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而不应单从形状上去分析,下面介绍几种区分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1.定义法:若电路中的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来的,则电路为串联电路,若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连”并列地连在电路两点之间,则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2.电流流向法:电流流向法是识别串并联电路最常用的方法。
在识别电路时,让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各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在电路图中电流方向用箭头标出),途中不分流,始终是一条路径者,为串联;如果电流在某处分为几条支路,即电流的路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若每条支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最终电流又重新汇合到一起,像这样的电路为并联,且可找到“分流点”和“合流点”。
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3.拆除法(也叫断路法):拆除法是识别较难电路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的原理就是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中就没有电流了;而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拆除任何一个或几个用电器,都不会影响其他用电器。
4.节点法:(电路图中几条线相交的连接点叫做节点)所谓“节点法”就是在识别不规范电路的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则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任意拉长和缩短导线达到简化电路的目的。
5.等效电路法:对于题目中给定的电路可能画法不规则,我们可综合上述方法通过移动、拉长、缩短导线,把它画成规则的电路,即画出它的等效图来进行识别。
马车车厢做“黑板”还有一次,安培在街上散步,走着走着,想出了一个电学问题的算式,正为没有地方运算而发愁。
突然,他见到面前有一块“黑板”,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粉笔,在上面运算起来。
那“黑板”原来是一辆马车的车厢背面。
马车走动了,他也跟着走,边走边写;马车越来越快,他就跑了起来,一心一意要完成他的推导,直到他实在追不上马车了才停下脚步。
安培这个失常的行动,使街上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电压伏打(Alessandro Volta 1745~1827年)意大利物理学家。
巴黎科学院国外院士。
伏打其实就是伏特。
电压的单位规定为volt(少了字母a)音译为伏特,是为了纪念伏特(伏打)。
伏打的主要成就是发明了伏打电堆。
伏打电池的发明,使得科学家可以用比较大的持续电流来进行各种电学研究,促使电学研究有一个巨大的进展。
伏打的成就受到各界普遍赞赏,科学界用他的姓氏命名电势,电势差(电压)的单位,为“伏特”(就是伏打,音译演变的),简称“伏”。
半导体半导体(semiconductor),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conductor)与绝缘体(insulator)之间的材料。
半导体在收音机、电视机以及测温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半导体五大特性∶掺杂性,热敏性,光敏性,负电阻率温度特性,整流特性超导体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由于导线电阻的存在,都要产生热效应,白白地消耗了电能,还会给机器、设备造成损害,科学家为此伤透了脑筋,千方百计地探索电阻很小甚至为零的导体输送电能。
在人类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踏入从未进入的低温奇异世界时,1911年科学家发现在4.2K附近,水银的电阻消失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超导现象。
这时水银进入了一种新的状态,电阻变为零,这种特殊的导电性质的物质状态,科学家称为超导态。
从此揭开了研究超导的第一页。
超导现象这一伟大发现,促使人们挖掘物质世界中超导电性所隐藏的最神秘的宝藏。
具有超导电性的物质叫超导体,超导体电阻突然变为零的温度叫超导临界温度。
至今已发现有28种元素、几千种合金和化合物是超导体。
超导体进入超导状态时,不仅其内的电阻为零,而且体内的磁场也为零,表现出完全的抗磁性。
变阻器变阻器的应用随身听上调节音量大小的旋钮;台灯上调节灯光亮暗的旋钮;电脑上调节显示器亮暗的旋钮;调节电烫斗的温度的旋钮。
电阻的性质由欧姆定律I=U/R的推导式R=U/I或U=IR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其的电流成反比,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它本身的一种属性,取决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湿度(初二阶段不涉及湿度),即使它两端没有电压,没有电流通过,它的阻值也是一个定值。
(这个定值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看做是不变的,因为对于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来说,电阻值是不定的。
对于有些导体来讲,在很低的温度时还存在超导的现象,这些都会影响电阻的阻值,也不得不考虑。
)灵巧的手艺欧姆的家境十分困难,但从小受到良好的重陶,父亲是个技术熟练的锁匠,还爱好数学和哲学。
父亲对他的技术启蒙,使欧姆养成了动手的好习惯,他心灵手巧,做什么都像样。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如果只会动脑不会动手,那么就好像是用一条腿走路,走不快也走不远。
欧姆要不是有这一手好手艺,木工、车工、钳工样样都能来一手,那么他是不可能获得如此成就的。
在进行了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实验中,正是欧姆巧妙地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自己动手制成了电流扭秤,用它来测量电流强度,才取得了较精确的结果。
欧姆是德国物理学家,提出了经典电磁理论中著名的欧姆定律。
为纪念其重要贡献,人们将其名字作为电阻单位。
欧姆的名字也被用于其他物理及相关技术内容中,比如“欧姆接触”“欧姆杀菌”,“欧姆表”等。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几个连接起来的电阻所起的作用,可以用一个电阻来代替,这个电阻就是那些电阻的等效电阻。
分流和分压定理1.分流定理在并联电路中,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I1/I2=R2/R12.分压定理在串联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U1/U2=R1/R2科学真理之光1827年,欧姆发表《伽伐尼电路的数学论述》,从理论上论证了欧姆定律,欧姆满以为研究成果一定会受到学术界的承认也会请他去教课。
可是他想错了。
书的出版招来不少讽刺和诋毁,大学教授们看不起他这个中学教师。
德国人鲍尔攻击他说:“以虔诚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人不要去读这本书,因为它纯然是不可置信的欺骗,它的唯一目的是要亵渎自然的尊严。
”这一切使欧姆十分伤心,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伽伐尼电路的诞生已经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我真抱怨它生不逢时,因为深居朝廷的人学识浅薄,他们不能理解它的母亲的真实感情。
”当然也有不少人为欧姆抱不平,发表欧姆论文的《化学和物理杂志》主编施韦格(即电流计发明者)写信给欧姆说:“请您相信,在乌云和尘埃后面的真理之光最终会透射出来,并含笑驱散它们。
”欧姆辞去了在科隆的职务,又去当了几年私人教师,直到七、八年之后,随着研究电路工作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欧姆定律的重要性,欧姆本人的声誉也大大提高。
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科普利奖章,1842年被聘为国外会员,1845年被接纳为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为纪念他,电阻的单位“欧姆”,以他的姓氏命名。
灯泡发明灯泡dēngpào(英Bulb),首次使用据悉是美国的亨利戈培尔。
而最著名的发明人又莫过于美国科学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人尽皆知爱迪生于1879年10月21日试制灯泡成功。
在研制过程中,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仔细分析了当时的煤气灯和弧光灯,他的主攻方向是寻找一种耐热材料。
由电流把它烧到白热化程度而发出炽热的光却又不至于断裂或熔化。
他偶然发现棉线在空气中一下子烧成灰烬,而碳棉线放入处理过的玻璃球内则发出了炽光。
很遗憾,光亮只维持了几分钟就消失了。
他错误地放弃了这项试验,转而试用铯、镍、铂(白金)、铂铱合金等1,600种不同的耐热材料,收获都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