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蘩漪性格的悲剧性
在《雷雨》里我较觉亲切的是周蘩漪,我想她应该能打动我的怜悯和尊敬之心,我会流着泪水哀悼这可怜的女人。
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
她的热情是浇不灭的火,上帝偏罚她枯干地生长在砂上,她的美丽的心灵被环境窒息,变成了乖戾。
她有一颗强悍的心,她满蓄着受着压抑的阴鸷的力,她不是所谓的“可爱”的女性,她是辛辣的,尖锐的,她有她的“魔”,她的魅惑性。
剧中着力反映了受五四影响的妇女的抗争,而蘩漪正是这些妇女的代表。
她处于被压抑、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在家庭中受周朴园专制主义精神压迫和折磨。
通过周朴园逼她喝药就可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周朴园叫周冲把药端到蘩漪面前,并让周萍当面跪下,对白中我印象颇深的是周朴园对她说道:“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我想过多的“服从”正是导致蘩漪性格悲剧的原因之一。
繁漪具有鲜明的“雷雨”的性格,极端、彻底,敢爱敢恨,有那种可以摧毁一切的原始的“蛮力”。
她与作家刻意设置的背景氛围始终相通。
从一开场时“喘不过气来”的郁热和压抑,到最后的不顾一切的“报复”,一种“雷雨”式的渲泄,她的情绪心态始终与作品的气氛融为一体。
她的性格是两个方向上的极端:极端的压抑与极端的报复,逼到绝路忍无可忍。
她最后还是在“宇宙这口绝望的井”中挣扎,无力拯救自己,这就增加了悲剧的层次感与意
蕴深度。
在这样一个新旧渗半的女性身上,作家有意识地强调了“原始的野性”,而点燃这一野性的火种,就是五四时期所有年轻人都向往和渴望的“爱情”。
作为周朴园的继室,她不甘心为人摆布,敢于反抗周朴园,面对周朴园的训斥,蘩漪敢当面顶撞说:“不,我不愿意。
”可以说,繁漪是周朴园家长专制的掘墓人。
她厌倦了冷寂阴沉的家庭,在形如枯井的心底却跳跃着一丝如火的热情,她爱上了周家的长子周萍,落到了“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地步,可是在她看来并不是可耻的,反而是正义的,是自己追求爱情、自由的最好宣言。
从不顾一切地追求到不顾一切地反抗,蘩漪对生活与爱情的热切渴望,这是这个女性的精神觉醒与爆发出来的力量。
当周萍背弃爱情,使这位要求摆脱封建压迫的女性在爱情追求中陷入绝望。
在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情感交织中,她的内心由爱生恨,倔强变成疯狂,她绝望中的反抗充满着一个被压迫女性的血泪控诉,表现出对封建势力和道德观念的勇敢蔑视和反叛。
这种逼到绝路的忍无可忍,正是我们民族的柔弱性格中潜在蛮力的代表。
但是,她也有依附和自私的心理。
首先,经济上不能独立;其次,有剥削阶级思想意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个人主义思想极其严重。
蘩漪,为被轻视、被抛入无爱的世界而复仇;她心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复仇的炸雷炸裂了她的理智,复仇的雷雨荡涤净一切的仇怨。
同时,她又没有力量改变一切,以至于在命运的悲剧中不能拯救自己。
正如曹禺先生在序中这样评价蘩漪:“蘩
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勤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因这条路也引向了死亡”。
蘩漪的可爱不在她的“可爱”处,而在她的“不可爱”处。
诚然,如若以寻常的尺来衡量她,她实在没有几分赢人的地方,不过,聚许多所谓“可爱的”女人在一起,便可以鉴别出她是最富于魅惑性的。
这种魅惑不易为人解悟,正如爱嚼姜片的人才道得出辛辣的好处。
所以,必须有一种明白蘩漪的人才能把握着她的魅惑,否则就只会觉得她阴鸷可怖。
平心而论,这类女人总有她的“魔”,是个“魔”便有它的尖锐性,也许蘩漪吸引人的地方正是她的尖锐。
她是一把锋利的刀,她越爱的,她越要划着深深的创痕。
她满蓄着受压抑的“力”,这阴鸷的“力”怕是造成我们大家着迷的缘故。
爱这样的女人需有厚的口味,铁的手腕,岩似的恒心,而周萍,一个感情和矛盾的奴隶,显然不是的。
不过有人会问:为什么她会爱这样一棵弱不禁风的草?这只好问她的命运,为什么她会落在周朴园这样的家庭中了。
我会原谅她,虽然她做了所谓“罪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母亲的天责。
她在阴沟里讨着生活,却心偏天样的高。
这类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然而为着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她们变的乖戾,成为人所不能了解的。
受着人的嫉恶,社会的压制,这样抑郁终生,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的空气的女人在我们这个现实社会里不知还有多少。
在遭遇这样的不幸的女人里,蘩漪自然是值得赞美的。
她有火热的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于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
虽然依旧落在火炕里,情热烧疯了她的心,然而不是更值得人们的怜悯与尊敬吗?这总比阉鸡似的男人们为着风庸的生活怯弱地度
着一天一天的日子更值得佩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