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主任的修炼之道心得模板

班主任的修炼之道心得模板

班主任的修炼之道心得模板教师,是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情感激发情感,以灵魂唤醒灵魂的工作。

培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

读书可以净化心灵,扫去灵魂上的灰尘,给心灵注入新鲜的活力。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班主任的修炼之道心得,供大家参考。

#班主任的修炼之道心得1#读完《班主任修炼之道》一书,深深地被肖盛怀老师的教育情怀所打动。

肖老师爱学生,知自我的心境修炼,在教育上精湛专业的修炼,在生活上求真的修炼,无一不感受到了他走在修炼的路上,在不断修炼的路上所收获的幸福。

一、“真实”是为师之本。

在书中的第一章“做最真实的我”中的“真我意识”直触我心底,正如书中所写,一个“弋”字写错了没关系,怕的是我们不敢去面对自我的过失,当我们必须要戴着面具去面对这个世界上最最单纯的孩子时,我们就早已背离了我们教书育人的初衷,也失去了做人的根本。

实际上,我们在讲台上,又有多少老师面对了“真实的自我”?书中列举的例子似乎就在控诉着一些老师。

是什么让教师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书中这段文字直叩我心门:“我认为,这是千百年来‘为人师表’的流毒。

在古代‘天地君亲师’,教师是要供上神堂的。

因此,教师总是在展示自己最光鲜亮丽的一面,面对自己的缺点与错误也总是如孔乙己一般极力掩饰。

汤普金斯在《沮丧者教育学》中惊人地直自道:作为一个教师,她的困扰在于没能帮助学生学习他们想要了解和需要了解的东西,而是:‘向学生显示我有多么聪明,向他们显示我知识多么渊博,向他们显示我备课多认真。

我就是在进行一场演出,其真实目标不是帮助学生学习,而是以此使他们对我有一个好的评价。

’而在此过程中,老师除了学会了怎样掩饰、炫耀,我们的学生学会某种东西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我想,这也应该是我平时工作的一些写实吧,我在课堂上真正考虑过学生的需要吗?我是不是就是当中的一名演员?这太恐怖了。

“因材施教”,思考自己该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才是我应该做的。

做真实的自我,也是一个老师最起码的要求。

因为真实的班主任会带来真实的教育,会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接纳。

这里的真实更多地向我们强调一点:只有我们对自身生命的认同,才会去接受孩子们那一个个真实的个体,欣赏他们包括他们的不足。

我想最重要的是,我们也向学生传递了:人,就应该撕开虚假的面具,做真实的自己,这样,才可谓谈诚信,谈幸福!二、“尊重”是师爱之本“我曾经说过,如果我是学生`,我对老师是否爱我不会太在意,但我希望他们都能尊重我,公平公正地对待我。

”这是书中第二章内容“善待每一位学生”中的一句话。

其实没有一个孩子会乐观到并不在乎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但是尊重与公正是对待孩子最根本的底线,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就休谈什么教育。

可事实上,我们又有多少人能拿捏这一分寸,又有多少时候会因为自己不妥当的行为无形中对孩子们造成伤害呢?想着我们平时对待后进生,我就一阵阵惭愧。

他们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一顿批评;他们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也是一顿挨骂;他们考试低分,甚至一顿辱骂……至于说尊重,何从谈起?我们一不小心就陷入对学生软暴力的怪圈中。

虽然一再被强调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可还是有太多言语的伤害造成了孩子们巨大的心灵创伤,甚至于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可以造成难以弥补的过失。

为此,我想到了转学的小原,想到了小欧那对老师怨恨的眼神,想到了见到老师低头走过的身影……“我对老师是否爱我不会太在意,但我希望他们都能尊重我,公平公正地对待我。

”今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把自己当孩子,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善待每一个学生,这是我们为人师者最起码应该做到的。

也许我们无法爱每一个学生,至少我们要学会接受,而这一点源自于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与尊重。

三、“专业”是为师之道教育是要求教育者专业素养很强的一种职业。

在书中,肖盛怀老师一直在强调班主任的科学意识文化意识,做有温度的教育要求我们能够客观公正人性且柔软地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能够做到因材实教,能够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肖老师在书中强调一点: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才会教得精彩。

在书中,肖老师鼓励我们要学习、要懂得学生生理、心理、养生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拥有科学的态度。

比如,教育是一项慢教育。

其二,肖老师鼓励我们读名家名作,学会反思,写随笔,作案例分析等,只有这样,才会厚积薄发。

而对我启发最大的是第四章《构建班级文化是一门艺术》:没有班级文化的班级,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而且还会漏洞百出,问题不断。

班级文化是班级稳定的基础,做好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基本的任务,是做好班级管理的根本。

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班级文化为何物。

而且在这一章中,里面作了很好的细化指导,受益匪浅。

如如何定班级文化的主题,有自己的特色。

肖老师告诉我们:班主任的爱好,比如文艺、体育、书画等都可以拓展成为班级的文化;还有班主任的观点,比如我认为百善孝为先,每届的学生中,我都要进行“要爱你的妈妈”的活动,这个也逐渐成为我的班级文化特色。

班主任只有了解了自我,发现自己的爱好、优势与特长,甚至是性格等,将那些正面的、积极的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对班级文化进行建设,这样才会将班主任的特色与作用发挥到极致。

同时,班主任面对的学学生是什么状况,这个需要了解。

他们个体、群体有什么爱好、特长、心态等,作为班主任都要有一些了解,否则难以定活合他们的文化。

而不合他们的文化,日后建设起来是绝对费力不讨好的。

“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就是一个专业与人性的修炼,就是一个朝完美方向努力的过程。

”“做真教育,需要的是你的实干,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班主任职业规划的本质,与其说是业务方面的专业发展,不如说是班主任个人德行的成长。

”四、“成长”是教师修炼之道《班主任修炼之道》一书最大的魅力在于你可以感受到一位普通的教师是如何一步步追寻生命的真谛获得内心世界的丰盈,如何把自己由外而内修炼成一个纯粹坦荡的人。

给学生写信,陪学生聊天谈心,给一个学生坚持写七八万字的成长记录,教学生唱歌给学生读文,他关注班级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他指导青年教师的发展,而肖老师也在成长。

肖盛怀老师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如同他的教育也不一定处处可圈可点,但他是一个真实的人。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十多年的网络行走,对与错,好与坏坚持与放弃,他的成长足迹足以告诉我们,教育是什么?是把一群懵懂的孩子摆渡到彼岸?还是面对那一张张荣誉证书或是依然清贫的生活?都不是,教育的根本在于可以把自己磨炼成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高尚的人,教育成就的是自身。

“面对一切工作,你能心平气和,专业审视,科学对待,人性处理,那么当班主任真的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若我们真能做到这样,幸福离我们也就不会远了。

喜欢此书,喜欢质朴的文字中蕴含着一颗挚爱的心,蕴藏着一个个真实的影子,还有充满能量的“鸡汤”。

#班主任的修炼之道心得2#暑假里阅读了《教师的20项修炼》,我一直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就万事大吉了,看了此书才知作为一名教师教师职业有别于其他职业,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内在要求。

因此,教师要想成为有艺术、有智慧、有魅力的教师,就应该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应该从教育信念到教育行为、从外在形象到内在素养、从共同规范到个人风格,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完善,从细节入手,好好“修炼”。

教师如何修炼呢?《教师的20项修炼》从细节入手,从修炼教师形象、精练教师生活、锤炼教师专业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绘了有活力的教师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位有志于从事教育的教师应该用“心”去读的一本书。

本书涉及的20项修炼,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三项分别是教师的德行、教师的智慧和教师的规划,以下就这三项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教师的20项修炼》中的第6项修炼是:教师的德行——用德行育人。

教师德行之本是善良与爱。

教师对待学生的善良,是以爱心为基础的,只有爱生如子,才可能有教师对待学生的本质的善良。

有教育者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调查的结果是:“有爱心,愿意跟学生交朋友的老师”,“对学生宽容,有耐心的老师”,“知识渊博,教课教得好的老师”,“风趣幽默,有突出人格魅力的老师”等位居前列。

这些都反映了教师的“德行”,也就是一名教师的道德品质、做人的品格、育人的智慧。

其中“爱心”位居第一。

教师德行中的爱,表现为教师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

爱学生,是教师善的标志。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可谓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体会到,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

教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之窗的盏盏烛光,美好的人生是被爱所唤起的。

“问题学生”不是一天之间就形成的,“问题学生”不都是有学生自己造成的,教师在的演变过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应该用爱心呼唤爱心,用真诚撞击真诚,用高尚塑造高尚。

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公正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做他们学习的伙伴和朋友,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只要能够坚持用德行去教书育人,同时掌握一定的工作技巧,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是一件难事。

内容简介本书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成果,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的优秀教材,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必备读本。

修炼教师形象,精炼教师生活,锤炼教师专业,成就教育人生。

教师的修炼,其实是教师的一种内在精神活动,是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炼。

只有那些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景、不安于现状、富有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用心体悟教育魅力的教师,才能真正通过修炼,感悟教育的真情与真谛,收获“教育人生”的幸福与快乐。

要成为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师,每个教师都应该想大问题,做小事情,都应该从教育信念到教育行为、从外在形象到内在素养、从共同规范到个人风格,作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革新,从细节入手,逐步提升自我。

教师啊,无论你是否伟岸英俊,是否靓丽动人,只要你注重修炼自己的气质,你的形象就会价值连城,只要你注重修炼自己的专业品质,你就会对学生具有百般的感动力,感化力,感召力。

本书率先提出了引领教师体悟“教育人生”的主张,从细节入手,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画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

是有志于提升品位的教育从业者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

作者简介郭元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课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原理、基础教育改革、学校文化建设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