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历模板

病历模板

今日查房,患儿无发热,无头晕、头痛,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食欲、睡眠较好,尿、便正常。

查体:一般状况较好,无贫血貌,咽无充血,口腔粘膜光滑,心率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75mmHg,心音有力,节律规整,双肺听诊呼吸音清,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李春怀主治医师查房,看过患儿后指出:患儿血象粒细胞大于2.0×109/L,可给予庇护所方案(HDMTX+CF4+VP),患儿体表面积为1.0m2其中HDMTX3000mg/m2,1/5-1/6量在30分钟内静点,余下量23.5h持续静点,结束后12h开始CF4解救,首次剂量30mg/m2 ,以后每6h一次,每次15mg/m2,共6-8次,MTX结束后开始静点1/3张水化液,3000ml/m2,共5天,同时应用VP方案及鞘内注射一次.本应跟据MTX血药浓度进行CF4解救,但本院无相关检查,故常规进行7次解救,目前无感染及出血倾向,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及药物毒性反应,注意皮肤粘膜护理,定期监测血象变化,防治感染。

维持治疗期间VDLD方案(VCR:2.0mg,d1,d8,d15,d22,静推;DNR:20mg,d1 d2 d3,静点;L-ASP:10000U,d9开始隔日一次静点共8次;Dex:6.0mg/天,d1-21足量口服,d22-d28开始减量至停),同时水化、碱化对症支持治疗梁东主任查房,阅病历详查患儿后指出,患儿已开始应用巩固治疗方案,采用CAT方案,具体为:CTX 480mg第1天静点,Ara-C 1.6g 12小时1次静点,共4次,依木兰 40mg 晚1次顿服,共服7天,地塞米松滴眼,水化5天,鞘注1次。

CTX及大剂量Ara-C可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可于化疗前应用洁丹静点,另外大剂量Ara-C可有眼部刺激症状,给予地塞米松滴眼。

CTX还可致出血性膀胱炎等不良反应,给予大量水化液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机率。

加强皮肤黏膜护理。

现处于诱导缓解第4周,自昨日起开始激素减量,加强皮肤粘膜,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及出血,注意激素不良反应:水、电解质紊乱,高血压,应激性溃疡提示骨髓仍处于抑制期.目前患儿处于诱导缓解第4周末,明日激素减停,进入诱导缓解后休疗期,休疗期仍需定期检测血常规,加强皮肤粘膜护理,预防感染.患儿现处于维持治疗期间的大强化,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柔红霉素的心脏毒性以及对肝脏损害,骨髓抑制也比较明显,地塞米松的骨质脱钙、应激性溃疡、高血压等,另外第9天开始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的过敏性休克、坏死性胰腺炎、肝脏损害及低蛋白血症等严重的毒副作用也非常难治疗,甚至有生命危险,故化疗期间应警惕。

二是骨髓抑制期间的感染预防和控制,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也是此期间应密切注意的问题。

因此监测血象变化至关重要。

梁东教授查房,阅病历,查体后指出:依据患儿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期)诊断明确,目前血象允许,已给予早期强化治疗方案,长春地辛抗瘤谱较广,为周期性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期,较低剂量的作用强度为长春新碱的3倍。

但神经毒性和骨髓抑制均较长春新碱强,主要引起白细胞减少,对血小板影响不明显,其神经毒性表现为感觉异常、深腱反射消失或降低,肌肉疼痛和肌无力,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此外,尚可引起便秘、脱发、贫血、发热和静脉炎。

化疗期间注意皮肤粘膜、口腔、肛周护理,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定期检测血常规,依据血常规结果回报及治疗反应调整用药。

今日改为二级护理。

患儿今日进入VDLDexm方案第9天,开始L-ASP治疗,L-ASP毒副作用较多,常见有过敏反应,胰腺炎,高血糖,肝脏损害,腮腺炎等等,故应进行试敏阴性后方可使用,同时给予低脂饮食预防胰腺炎,并密切注意用药后病情变化及药物反应,酌情对症治疗。

患儿治疗中应用柔红霉素及左旋门冬酰胺酶两种药物,其中柔红霉素能插入DNA的双螺旋链,改变DNA模板性质,抑制DNA聚合酶,从而抑制DNA、RNA的合成,而左旋门冬酰胺酶可以影响肿瘤细胞氨基酸的供应,致使肿瘤细胞得不到门冬酰胺来合成蛋白质,故这两种药物在治疗上非常关键,可影响疗效和预后。

左旋门冬酰胺酶作用机制:但其毒副作用较多,柔红霉素量大于300mg每平发米时,早期可引起心脏舒张功能减低,后进一步发展引起收缩功能降低,呈扩张性心肌病改变。

化疗方案不变。

患儿今日进入VDLDexm方案第17天,患儿自述胸闷、气短、长叹气,考虑为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引起,提检心肌酶、心彩、24小时动态心电,待结果回报以明确。

嘱家长继续给予患儿低脂饮食预防胰腺炎,患儿现处于VDLD方案第17天,骨髓抑制较明显,血象示粒细胞数明显减低,较易并发严重的感染,动态监测血象变化,必要时应用一次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选择性作用于粒系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并可增加粒系终末分化细胞的功能,促使骨髓抑制早日缓解。

李春怀主治医师查房后指出:由于大多数药物不能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睾丸等部位,则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在3年化疗期间的发生率可高达50%左右,会导致骨髓复发,治疗失败,因此有效的髓外白血病的预防和治疗是白血病特别是ALL患儿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之一,通常采用三联鞘注配合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十四氢叶酸钙(CF)方案。

患儿CF4解救已结束,无任何不适主诉及阳性体征,继续水化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嘱家长加强皮肤粘膜护理。

此次入院给予维持治疗期间HDMTX+VP+IT+CF4+水化、碱化治疗方案,今日为化疗第3天,患儿大剂量MTX方案进行完毕,已按时给予四氢叶酸钙肌注解救治疗,每6小时一次,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甲氨蝶呤产生的皮肤粘膜损伤,现患儿无发热,无胃肠道不良反应,无皮肤粘膜损害,可继续原化疗方案,加强皮肤粘膜护理,预防感染及出血,根据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调整用药。

脑脊液常规生化:CL120mmol/L,GLU3.3mmol/L,蛋白380mg/L,潘氏反应:阴性.白细胞:0×109/L,红细胞:0×109/L。

脑脊液常规生化大致正常,待幼稚细胞结果回报,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再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脑膜白血病。

患儿脑脊液常规生化可见红细胞,考虑存在副损伤,同时在脑脊液中找到白血病细胞,但患儿无头痛、嗜睡、烦躁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考虑存在试验误差,但为预防脑膜白血病,可增加鞘注治疗。

再次在脑脊液中找到幼稚细胞,但患儿脑脊液生化中白细胞为0个,而且无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考虑脑膜白血病可能性不大,且目前进行的诱导缓解方案对脑膜白血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增加鞘注次数,预防脑膜白血病。

患儿无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脑脊液常规.生化:CL120mmol/L,GLU 3.3mmol/L,蛋白380mg/L,潘氏反应:阴性.白细胞:0×109/L,红细胞:0×109/L,未找到幼稚细胞,考虑患儿目前无神经系统受累。

患儿外周血中白细胞1.8x109/L,幼稚细胞占2%,故外周血中幼稚细胞为0.036,小于1.0x109/L,强的松试验反应良好,进一步支持患儿临床分型为低或中危型。

虽然患儿脑脊液中找到幼稚细胞,但患儿脑脊液常规生化中白细胞仅为1x109/L,故尚不能明确诊断为脑膜白血病,且依据患儿临床表现,故考虑患儿脑膜白血病的可能性不大,且目前进行的诱导缓解方案对脑膜白血病有较好的防止效果,故可以不给予鞘内注射。

肝功能(2005-01-10)TP 39g/L, ALB 17g/L.急检血离子(2005-01-11)K 2.6mmol/L,NA 125 mmol/L,CL 98 mmol/L,CO2CP 18.9mmol/L,CA 1.8mmol/L.生化结果回报LDH 349.0 U/L,ALT 16.0U/L,GGT 19.0U/L,HBD 321.0U/L,TP 67.1g/L,ALB 42.5 U/L,LAP 61.6U/L ,CRE29.0umol/L.李春怀主治医师查房:该患儿现无不适主诉,可继续原化疗方案。

化疗期间常见副反应即为骨髓抑制引起全血细胞减少,从而合并感染及出血,故支持治疗亦是化疗重要方面,现患儿血象基本恢复正常,骨髓抑制缓解,但仍需加强皮肤粘膜护理,预防感染及出血,注意药物其他毒副作用,动态监测血常规。

李春怀主治医师查房:患儿现处VDLD早期强化阶段第10天,昨日已用L-ASP。

L-ASP毒副作用较多,包括过敏反应,肝损害、出血,胰腺炎,氮质血症,糖尿,低血浆蛋白等,进行试敏后试敏阴性方可使用,同时注意低脂饮食以预防胰腺炎,并监测肝功能及尿常规等。

向家长解释病情,嘱加强护理梁东教授查房:患儿今日为化疗应用第12天,已经开始应用L-ASP,大肠杆菌门冬酰胺酶含有内毒素,故可引起发热现象。

此外,本药毒副作用还常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

有的病人有头痛、头晕、嗜睡、精神错乱等。

由于门冬酰胺酶能影响蛋白质低下、血脂过高或过低,引起氮质血症和肝功能损伤。

约1/3-1/2病人有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有的患者可有贫血、凝血障碍、局部出血、感染等。

还有报告有心血管症状、脱发、蛋白尿等。

极少数病人且可发生胰腺炎。

此药可引起过敏反应,故用药前必须先做皮肤试敏。

应用本药后应注意低脂饮食,注意监测血象。

李春怀主治医师查房:患儿现处VDLD方案第15天,无不适主诉,过程顺利,可继续原方案用药,同时注意加强皮肤粘膜护理,避免出血及感染,现患儿于L-ASP应用期间,应注意低脂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李春怀主治医师查房:患儿现处VDLD早期强化阶段,目前考虑患儿血象,粒细胞较低,易合并卡氏肺囊虫感染,故于明日可给予复方新诺明口服,必要是可提检胸片以明确是否合并肺炎,卡氏肺囊虫感染胸片改变多为片状密度增高影,且病灶不固定,不同时期胸片改变不同。

现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嘱加强护理,避免感染及出血,定期复查血象。

梁东教授查房:该患儿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个月余,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我院。

白血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恶性增生,并侵润到其他组织与器官,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小儿时期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约占小儿白血病的75%。

其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主要有诱导缓解、巩固治疗、庇护所防治、早期强化、维持及加强治疗几个阶段。

该患儿序贯化疗至今,过程顺利,现处早期强化阶段,嘱加强护理,避免感染及出血,定期复查血常规。

李春怀主治医师查房:该患儿现无不适主诉,可继续原化疗方案。

化疗期间常见副反应即为骨髓抑制引起全血细胞减少,从而合并感染及出血,故支持治疗亦是化疗重要方面,现患儿血象基本恢复正常,骨髓抑制缓解,但仍需加强皮肤粘膜护理,预防感染及出血,注意药物其他毒副作用,动态监测血常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