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与安全控制程序

健康与安全控制程序

1.0目的:1.1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而健康的工作环境。

2.0范围:2.1适用于华达公司所有员工和所有安全生产控制。

3.0健康与安全概述3.1健康与安全包括生产安全、健康、安全作业与环境保护和废物管理。

4.0健康与安全方针4.1在生产等过程中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全员参与控制,预防危害,减少风险,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保护员工及其它相关方的职业健康安全,使工亡事故为零,负伤率控制在1‰以内,杜绝重大火灾、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

5.0健康及安全要求5.1厂部的人事行政部负责实施各健康与安全的计划,并需向人事及行政部高级经理汇报。

5.2公司应给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及健康的工作环境;包括温度适宜、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等。

5.3提供给雇员足够的安全与健康培训,包括医疗急救方面的训练及提供有关的急救设施。

5.4提供清洁的卫生设施,可饮用的水。

6.0健康和安全计划6.1所有的工作指示和操作规程中都有安全操作程序。

6.2所有设备的安全操作都有建立相关文件。

6.3危险物料标识清楚且数据表随时更新并可供有关员工使用。

6.4员工培训在紧急情况时,如:火灾、严重事故或暴风雨时的处理方法。

6.5各车间及仓库等地任命安全负责人。

6.6定期组织所有部门召开安全会议。

6.7员工定期接受安全培训。

6.8急救设备定期检查。

6.9安全审核/调查覆盖所有操作区域且结果张贴出来让员工看。

6.10安全审核/调查结果跟踪以证明有所改善。

7.0健康控制7.1为了广大员工的健康着想,厂部设立医疗应急计划,同时实施并培训:7.2公司内各工场的管理区域都设有急救药箱,每个药箱内都添备了一般的伤势所需的药物。

7.3如需用箱内的药物请参考药品的介绍及药箱上面的特别指引或遵医嘱。

7.4每年由人事部负责安排时间,根据医疗应急手册计划半年最少一次对各部门相关应急人员进行医疗急救培训。

7.5公司设立医务室(在各车间办公室),医务室由各车间急救员负责管理及日常运作。

7.6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员工,必须在上岗前检查和上岗后定期性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7.7执行国家规定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不安排未成年工或女职工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及不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8.0安全控制8.1操作人必须遵照操作规程及相关制度进行作业,并且在上岗前接受适当之培训。

8.2从事特种或技术性作业的员工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

(如电工操作证、起重机/叉车驾驶证等)。

8.3根据工作之实际需要,给员工提供适当的防护用具;例如:防尘、防毒口/面罩、手套、和防护眼罩/眼镜、耳塞/耳罩等。

8.4储存化学危险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库房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8.5储存的化学危险品应有明显的标志;储存化学危险品的仓库、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8.6储存化学危险品的仓库必须安装通风设备,及设有专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8.7对危险化学品工作场所应设有急救设施,并提供应急处理的方法。

8.8厂内应保存所有化学物品的物料安全资料MSDS。

9.0员工的健康与安全9.1新职工或调动了工作的人员在开始工作之前应接受安全操作技术培训。

安全操作的培训要求不断地进行,安全指导是所有书面工作指导的一部份。

9.2工厂在运行时随时都应有训练有素的急救人员可用。

在工厂设施的作业区域必须有随时可用的急救与安全设备,应有明显标志。

工作区域应该是整洁,照明良好,没有危险的。

9.3管理层应将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幸福置于一切其它要求之上。

各级管理均应对健康与安全持积极主动态度,一项有效的健康与安全计划可以降低保险和工人的赔偿费用并能提高生产率和鼓舞士气。

9.4公司与附近医疗诊所有合作关系可迅速治疗严重的伤害,如果有人员受到严重伤害,在3分钟内有训练有素的医疗援助提供给他。

9.5司机、冲压工、浸锡工每年体检一次。

9.6工厂开工时是有受过训练的急救人员可用,所有机器设备按照制造商的安全措施的要求防护起来工厂的所有禁区都按所要求的安全设备被清楚地标明。

9.7所有安全急救设备员工能容易地拿到,且安全和急救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9.8掊训员工在发生火灾或紧急情况时知道怎样去做,指定的个人负责在发生火灾或其它灾难时控制和疏散所有人员;定期进行消防和紧急事态演习,在每一工作单位上有明确的个人对安全负责任,安全作业的新设备在发放到生产之前有正式的安全检查与签署。

10.0设备的摆放与标识10.1提供资源去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这包括培训,提供恰当的安全设备,安装恰当的防护装置,档板以及生产设备上的其它安全设备。

10.2所有危险物品与区域有明显标志,且安全注意事项定期地传达到员工。

10.3提供适当的安全与防火设备并把它们安置在方便的与紧急情况下能快速接近的地方。

11.0环境保护与废物管理11.1所有危险物品应有明显标志,其存放与使用应受严格控制,暴露于危险物品之中的员工应接受防范潜在伤害的定期监护。

11.2定期对工厂环境和工作环境进行清洁、清扫。

11.3所有工厂的生产废料和废物定期集中到报废仓进行处理。

12.0大楼与设施12.1大楼与设施应按良好的安全惯例建造与布局。

应急出口必须有明显标志,良好照明并随时可以操作。

应急出口对工作区域必须是近便的,而且通道必须保持没有障碍物,灭火器,担架与急救设备必须有明显标志。

12.2所有紧急出口和出口道路标明清楚,出口大门应一直保持正常打开,定期检查和保养灭火器、消防水管等安全急救设备。

13.0电气13.1所有配电板应明显地标志出它们所控制的机器。

通往电气开关与配电板的通道必须随时保持畅通。

导线管道与其它电线必须正确安装并维修良好,机器应按电气工程要求接地良好13.2电气控制板必须有盖子保护,所有电线必须得到恰当的屏蔽和保护,电线道不得出现损坏部分。

14.0物料搬运14.1暴露于有潜在危险物品之中的人员数必须受到限制,而所有员工必须接受关于其使用,搬运与存贮的适当培训。

危险物品必须恰当地标示与存放,而危险物品的资料必须送达有关员工。

14.2车辆驾驭员必须经达训练并执有驾驶证。

14.3对卡车和叉车的作业应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所有的物料都必须安全可靠地堆放。

15.0机器与设备15.1所有的机器与设备必须具有符合制造商与劳工安全健康主管当局要求的安全防护装置。

新设备在投入运行之前应经正式的安全检查。

15.2重复性生产设备与过程使操作工与调整工所需的熟练技巧最小化(或取消)。

降低或消除工序可变性的一个来源。

15.3在机器修理时断开电源以及放置和去除掣子以使机器控制功能失效等放置标识或标语。

16.0工作地16.1员工的工作地应按人类工程学的考虑去设计以避免诱发健康问题与过度疲劳,疲劳会使员工出错,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16.2工作地应保持整洁,采光良好,机器设备布置合理,工作有规章才能保持优秀的质量水平。

16.3现场管理应适合于正在生产的产品的种类,所有物料应放置在恰当的指定地点,空容器要尽可能及时地处置掉。

地板要定期清扫,走廊要有明显标志,保持整洁与畅通,废物容器不应容有任何生产废料。

17.0人员安全保护17.1安全计划应对设施中所有物料、设备、机床与过程作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开始,潜在的危险必须被找出并消除。

17.2管理层对安全措施定期检查、机器的安全作业、危险物品的搬运与使用、以及防火、防灾培训。

17.3部分特殊工位必须配戴安全眼镜、安全帽、听力保护和任何其它必要的安全设备。

17.4所有员工必须穿工作服,不准穿拖鞋,冲压工必须穿密封的鞋。

18.0卫生、安全检查18.1行政部负责制定卫生、安全检查时间表。

18.2检查之项目包括:电器/机械设备、消防器材、走火信道及化学物品安全、健康卫生、安全操作、烟火控制等。

18.3检查时如发现会危及到员工安全或健康的隐患,人事及行政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作出跟进。

18.4检查完成后人事及行政部须保存所有的检查报告记录。

19.0纠正与不断改善19.1公司将组织人员在工作与实践中不断发掘减少事故的方法,并不断完善制度,为组织的有效运作以及职工的健康与安全作出贡献。

19.2事故发生后安全委员会应组织进行原因分析,填写《事故调查表》,针对导致意外事故的原因,如异常作业、操作人员缺乏培训等由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交管理者代表确认后予以实施,并将《事故调查表》交事故发生部门备案一份,以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监督验证。

20.0记录20.1健康、安全检查报告:由人事及行政部保存21.0本制度的制定与实施21.1本制度的未尽事宜经授权后,由人力资源部补充;21.2本制度的最终决定、修改和废除、解释说明权归总经理;21.3本制度经总经理批准后公布实施,实施日期2011年03月1 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