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01基础考点强化类:假说-演绎法的过程

2-1-01基础考点强化类:假说-演绎法的过程

23:25
第10页
解 析 答 案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本 考 点 内 容 结 束
布置作业 创新设计《活页限时训练》针对训练
山东金榜苑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第11页
数字产品中心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23:25
第7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规律总结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23:25
第8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变式训练
2.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孟德尔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 B.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C.“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 验证假说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Dd F1高茎
D
d d
Dd 高茎:矮茎=1:1 dd
dd
矮茎
23:25
第6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典例剖析
【例1 】(高考改编题)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 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检验推理、 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 注意各环节 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的特点 )。 A.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 上的基因控制的” 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C.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 交实验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 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解析/显隐
容 D.测交实验证明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所产生的雌雄配子比 为1∶1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通过 人工授粉和套袋处理,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成对的遗传因子彼 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测交实验证明了杂合子所产 生的两种基因组成的配子的比例是1∶1,不是雌雄配子比。 答案:D
假说-演绎法的过程
考情分析
假说演绎法是高考遗传大题命制 的核心思想方法,也可以从科学 探究方法上进行考查,多为填空 题,也有选择题。
23:25
第1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考点精讲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 验证假说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F1代个体全部是高茎,F2 代高茎:矮茎总是3:1
第2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考点精讲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 验证假说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 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 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3:25
第9页
解 析 答 案ຫໍສະໝຸດ 返回目录结束放映变式训练
1.下图表示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操作及理论解释,下列选项描述 错误的是( )。 A.图1①和②的操作不能同时进 行,②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处理 B.图2揭示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是孟德尔假说—演绎的核心内容 C.图3为测交实验遗传图谱 D.图2揭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伴随同源染色体1、2的分离, 等位基因D、d也随之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 图1中,①为去雄,去雄后套袋处理,待雌蕊成熟后再 进行②过程;图2中D、d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 因,孟德尔时代尚未有此观点,因而B错误。 答案:B
第3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考点精讲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 验证假说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23:25
第4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考点精讲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 验证假说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F1代个体与矮茎豌豆进行测 交,可验证假说
23:25
第5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考点精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