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3_3 滑动摩擦力》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3_3 滑动摩擦力》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滑动摩檫力
一、教材分析
滑动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中的内容,它既是本章、节的重点,又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平衡、动量、能量等知识的基础。

因此,学生对该内容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许多力学问题的解决。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猜想现象、实验探究、分析结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问题中激发灵感,接受知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十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对于掌握知识取材方便,在教材的“说一说”部分加入传送带和轮胎的插图,在“做一做”部分设计一个拆卸自行车轴承的实验,加深学生理解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这一理论,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改理念。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已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方案设计→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解释现象);初步具备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具有较好的思考与质疑、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习惯。

通过前一节课针对静摩擦力的教学,基本了解了所教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发展潜能,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教学侧重点,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根据以上情况,我设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学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3、理解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的研究方法与过程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应用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能与他人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2、让学生渗透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辩证思想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3、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参与比赛等形式,激发兴趣提高探究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4、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应用摩擦力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其规律,并能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初步认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归纳表达能力
难点:1、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的判断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观察提问、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力、重力、弹力,对力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

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就尝试采用实验探索、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加强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滑动摩擦力规律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不是生硬的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学法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中做到“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显得更为重要。

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学法指导可分为:⑴、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只有有了疑问,才有学习的动力,而问题的解决恰好就是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⑵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如本节课的“控制变量法”,并将此方法迁移应用到其它方面。

从而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

以达到教学最佳效果。

所以,本节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是教给学生“三会”:会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
会用实验进行探索,会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规律。

六、教学过程
提问: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如何?大小与什么有关?
条件:弹力,不光滑,相对运动。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大小的探究。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另一物体滑动时,会受到另一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相反”是指相对接触的物体,而不能相对别的物体。

所谓“相对运动”,指的是两个物体分别以对方为参照物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而不是相对地面或其他物体的运动。

观察A在B上滑动时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理解相对运动含义。

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会有所不同,进行思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A.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B.跟物体间的压力(正压力)有关
C.跟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根据以上几条猜测,设计实验去进行验证探索。

(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探究)
压力FN
摩擦力Ff
作出FN——Ff图象,寻找其中规律。

对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估和交流。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决定,称之为动摩擦因数(μ)即:F=μFN
“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没有单位。

[阅读P59表1了解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在上面的实验中,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些其他结论:
①与面积无关;②在速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也无关。

对其他条件不变时,测出其由静止到运动一段时间内的摩擦力,作拉力―摩擦力的图象
例题分析
小结和思考:
1.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如何判别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3.完成问题与练习。

补充一些与摩擦力
【板书设计】
第3节、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表面粗糙,有弹力,发生相对运动时。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

相关主题